|
新华网东京3月22日电综述:日本如何将雨水变为资源
4 d/ R# }5 }& J4 D' P: B' g2 V 新华社记者蓝建中
5 Q* }4 e- M* S3 x1 T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加之气候变化影响,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很多国家面临的挑战。日本是雨水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让我们看看日本是如何将雨水变为资源的。( y Y+ r: f3 m% C
收集雨水0 a0 n& j) h' t$ X
东京都每年的降水量达到大约25亿立方米。东京都墨田区是充分利用雨水的样板。位于这里的两国国技馆是大型公共设施利用雨水的先驱。1985年国技馆迁到墨田区两国地区后,利用8400平方米的大屋顶建设了雨水利用设施,最多可收集1000立方米雨水。日常用途包括冲洗厕所等,夏天可以作为冷气设备用水,冬季降雪的时候还可以通过喷水融化屋顶积雪。
0 q5 z6 P3 |) r1 h1 \ 现在,墨田区政府办公楼和区内很多建筑都能收集和利用雨水,墨田区的大街上到处都有雨水桶或置于地下的雨水罐。收集的雨水平时用于浇灌花草、灌注孩子们的戏水池、清洗回收的矿泉水瓶、建立家庭菜园等。在有大规模地震灾害发生时,储存的雨水经过煮沸或过滤后,还可以作为应急的饮用水。7 }1 d- }. o3 N- ?0 o) e
补贴推广
: [. o A$ s$ j2 U7 Z. v 墨田区为推动居民利用雨水,采取了提供补贴的方式。1995年10月,墨田区实施了给家庭和公司利用雨水提供补贴的制度,一立方米以下的雨水罐可补贴一半费用(上限是4万日元),地下大规模储水槽最高补贴100万日元,中等规模的储水槽可补贴30万日元。目前1万日元相当于人民币517元。
4 U! v3 h" m2 @7 a [; y# Z 这种做法已经推广到其他地方。在东京都,为了响应“在首都中心建立微型水库”的口号,日本电视台和上智大学图书馆等1000多座大型建筑都建立了微型水库。
$ L- k, g8 ]! o# Y 越来越多的日本地方政府开始鼓励建设能够利用雨水的设施。例如在日本关西地区最大的城市大阪,大阪穹顶体育馆设置了最大能储存3400立方米雨水的储水槽,主要用于冲洗厕所和浇灌植物,其每年雨水利用量相当于每年用水总量的约35%。现在,日本各地的穹顶体育馆大部分都采取了类似的利用雨水措施。; z) d5 |) M2 i/ t
民间推进
) E8 R' L' i' T& j) n$ i W+ } 日本有大量致力于利用雨水的民间组织,通过召开研讨会、举行宣传活动等方式,推广利用雨水的技术。位于东京都墨田区的“雨水市民之会”就是这样一个组织,该组织成立于1995年4月,口号是“雨水流走是洪水,留下来就是资源”,号召人们摆脱对远方水库的依赖,在水资源方面实现自立,通过积存雨水减轻洪水,通过利用雨水和地下水防止旱灾。该组织还参与在墨田区设立了一家雨水资料馆,供人们了解相关技术知识。! p! H/ }: j2 G& t1 b' |
在日本其他地方,也存在众多的类似组织,例如“神奈川推进雨水利用市民之会”“关西推进雨水利用市民之会”等。* L; V, N9 a* l9 u# }
日本还有很多推进雨水利用的学术组织,例如爱媛县松山市的雨水资源化系统学会、东京都千代田区的雨水贮留渗透技术学会等。武藏工业大学、日本工业大学等多家大学也都在研究雨水利用项目。
$ P$ Z" s% t; D$ o% A 回归大地2 J8 c& f# M6 F+ A+ m
东京等日本的大城市已经成为“水泥丛林”,由于许多地面和路面经过硬化处理,降雨难以渗入地下,而是会集中到下水道,有时会导致下水逆流,出现“城市型洪水”。% Y; ^3 J: t+ ?- h7 @6 g }
为此,东京都制定了《东京都雨水渗透指针》,目的在于促使雨水回归大地,一方面确保地下水位,另一方面也避免出现“城市型洪水”。其措施包括建设透水性路面、雨水渗透侧沟、透水池、地表绿化等,目标是使每年降水量的80%都能渗透到地下。, b A" [, n- |/ u4 S
( k; n3 o' n. t G1 |5 p4 d 有效利用雨水,可以同时解决洪水和缺水的问题。可以说,正是通过从政府到民间的全面努力,日本的雨水利用取得了可喜成果。6 r$ S5 {; p0 k0 T
( X2 C4 j* a& {-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