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节是难得放松身心的假期,但却是肠胃最忙碌的时期。 * m3 p+ c- d+ R/ k
上学忙碌的孩子,终于有时间好好放松一下,通常大家都会用好吃的、好喝的来犒赏孩子这段时间的辛苦。
* b: y' `0 G5 @6 i6 N
; W k; i% b9 Z( x0 _从餐桌到客厅,过节期间,家里堆满了各种零食瓜果,往往一家人聚在一起开着电视边聊天边吃着零食。
' f1 T3 P( ?* d9 u2 c5 R' U常常几天下来,孩子吃进肚子里的零食比平日整个月所吃的份量还多。 ' d+ ?* M0 }& ?1 ]6 O7 u
孩子本来肠胃就比较弱,又吃进去许多的食物,导致肠胃道因为负荷量过大就开始哀嚎抗议了!
- w7 T1 r+ M _3 f这不,假期才结束,我家小孩就出现消化不良了。但他吃的量也不是很多,为什么会出现消化不良呢?能让他饿几顿吗? " j8 a; C! ]; ]1 X+ f& ?# k. J
01、小孩消化不良有三个主因 / X! e/ Z) ?7 s" Q% T7 P8 r
1、暴饮暴食 . T9 e3 u; `9 I% [. n
暴饮暴食是常见的原因,主要表现为儿童吃的量过多,吃得过饱。比如小孩饮食不知节制,或偏食的孩子往往喜欢一种食物吃很多,自然消化不良;还有不少孩子喜欢吃麦当劳、肯德基等油炸、易上火、难消化的食物;
/ [1 J* A7 T0 {3 v" Q! {, Y. M( c6 V# o: {9 Q
有些孩子吃的量虽然不多,但吃得过杂,脾胃受损,也会出现消化不良。 & X1 c( V6 ^2 s6 {; h) d8 n
对婴儿来说,添加食物过多过快,没有遵循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等原则,也容易消化不良。尤其是3个月内的婴幼儿对淀粉的消化较差,需特别注意。
1 e" Q7 b2 y( Q* x2 m2、脾虚 , l: E, a- Q- |- d( ]& ~8 J: z
脾虚是导致小儿消化不良的第二大因素。还有有些孩子患病后没有及时调理脾胃,导致肠胃功能紊乱,也容易出现消化不良。 % d. D& V& j: r# s: ~" N
3、医源性因素
2 F: e* R4 g1 G+ a( d比如小儿发热用了过量的寒凉类药物,伤了脾胃,导致脾胃功能受到影响。 8 j# b9 F( W" c9 E
02、饥饿疗法要慎用,脾虚孩子不适用 % T0 H3 r1 |; t, m+ S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出现消化不良饿几顿就好了。实际上,饥饿疗法要辩证来看,具体情况具体区分。 `) a6 R9 _2 C
如果出现消化不良症状的早期,可以先饿一顿或者喝稀饭、米汤,但是对于脾虚引起的消化不良,仅仅凭饥饿而不治疗容易转化成疳积。
; G, s/ _6 i* M/ c3 D* K1 y: n; i N R! S
此外,孩子消化不良症状稍缓解后,饮食应该遵循少吃多餐原则,不要急于求成,一下子让孩子吃太多,以免再度伤脾胃。 " Z# G! u& d* s/ g) |
03、预防消化不良,饮食要科学合理 % F0 v0 H2 U' c, D; X$ q
如果宝宝已经出现消化不良,那么可以做好下面4点,让宝宝少遭罪。 9 u8 S+ X9 R" t* u5 p" F+ b+ d. ?
1、科学喂养 ( w* R! p! Y# R+ H5 O1 a- x
科学喂养包括两个部分,辅食的添加以及奶量。在辅食的添加上要满6个月,且遵循4个原则:从单一到多样、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在奶量上,不要过度喂养,6~12月龄宝宝的奶量在600ml~800ml左右。
! I+ Q9 y3 c, G& k, n4 z$ ]* |
2、少食多餐
: A5 H7 m) Z$ ?! v+ X1 X当宝宝出现消化不良时往往伴有食欲不佳,所以可以让宝宝每顿少吃一点,多吃几顿。比如,宝宝一般辅食只吃2顿,那么可以将次数加到4次。 % t: c4 F: s+ }
3、多进行腹部按摩 & h. ?0 Z$ e( D
当宝宝出现消化不良时往往伴有胀气,妈妈可以通过轻轻在宝宝腹部进行打圈的方式进行按摩。在喝完奶或辅食后,可以陪宝宝玩耍一会儿,帮助宝宝体能消耗。 ) @5 A' J* Y- c V; Y
4、补充促进消化的消化酶 0 |- g; n! Q6 ?6 J2 Q
育儿专家推荐纽乐曼树莓(消化酶),它能进一步维护健康的消化作用。解决宝宝积食、食量少、挑食偏食、营养不良、身高体重不达标、奶粉辅食过敏、绿便、排便周期长、神经生长发育迟缓等问题。 - l, J/ G, E; D1 d' x4 ^/ E. O; \
1 ~8 C5 X! D; @( u+ T9 b2 i- m( S; C! h六维消化酶,一步解决孩子消化问题。最大限度地改善胃肠道的功能,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最大程度的消化不良的症状。
9 L. e6 | E* I, K如果家长不了解小儿饮食喂养或者存疑,应咨询儿科医师,千万不能“揠苗助长”。 # D" M) d! ~# n2 b3 u: }% G9 J-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