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6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乡村振兴:2021要抓24件大事

[复制链接]

166

主题

249

稿子

1903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90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23 17:18:4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
摘要: 2021年,培育一批前延后伸、横向配套、紧密关联、高度依存的农业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力争农业全产业链创新“链队”更加有力,全产业链“链主”企业不断涌现,全产业链“链农”参建动力明显增强,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作出贡献,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支撑。2 p( c" }/ V# x" n4 _+ _

( H9 A7 o+ z' O1 t! b6 C& p; _. [) D* M1 u

  L/ a7 W4 _9 Q& N8 X
/ {  j8 [' G) L- I4 G+ f+ @6 w+ J- ?2 }6 C
关于印发《2021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的通知
: v* `3 E' M: Q# Q
' e: t* ^3 M. C% Z% C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
+ d, ^; P# s/ h
; v5 a4 h: H9 i6 a* Q+ Z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部署,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提升乡村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扎实推进“十四五”乡村产业工作开好局、起好步,我司制定了《2021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细化实化工作措施,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 ~# I8 i5 U! e. G: A' ^9 V  _! C1 ^2 @1 A* `/ i  i! s  K
乡村产业发展司
  N$ J4 z6 W1 a6 R( d7 N6 ~
0 k: g7 s% R9 S( n6 L, O8 ^  P( u# K
/ s" D2 y; l$ k# d
) @# V3 A3 j; f

" l* Z6 |2 y/ X3 n2021年乡村产业工作要点
# v* I# s3 s  c' `' D: d: w
3 T( U. j- A* i# _, u1 W* L2020年,农业农村系统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部署和农业农村部安排,紧紧围绕乡村产业振兴目标,高起点谋划,大力度推进,逐步拓展、逐项落实,农产品加工业稳中向好,乡村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先抑后扬,农村创业创新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渐成趋势,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乡村产业保持发展好势头。
0 t2 b8 `% u! r5 j' K
/ V7 o( R# [6 }0 S6 y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做好乡村产业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路径,围绕“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强化创新引领,聚集资源要素,纵向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横向拓展农业功能价值,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域,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8 V+ k, D6 n; e1 s1 Z2 ^+ [& q2 A5 w4 ^
在目标任务上,要紧紧围绕“国之大者”抓主抓重、紧紧围绕中央部署落细落小,按照《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要求,着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在空间布局上,构建县、镇(乡)、村层级分工明显、功能有机衔接的格局,引导乡村产业向主产区、中心镇、中心村、物流节点和聚集区汇聚。在产业结构上,强化“产加销服”贯通、“农文旅教”融通、“科工贸金”联通,构建种养业为基础、农产品加工为重点、商贸物流为引领的乡村产业有机整体。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上,强化加工流通延链、科技创新补链、要素聚集壮链和业态创新优链,引导加工产能下沉重心,拉近产地销地距离,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确保上中下游顺畅对接、安全对接。在主体培育上,突出龙头企业带动、创业创新驱动、联农带农互动,构建企业和农户优势互补、分工协作、互惠共赢的格局。2021年,培育一批前延后伸、横向配套、紧密关联、高度依存的农业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力争农业全产业链创新“链队”更加有力,全产业链“链主”企业不断涌现,全产业链“链农”参建动力明显增强,为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作出贡献,为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支撑。9 c4 D+ J; y; s

: a; u9 q* k" Q# P; v( D% }6 _2 `& U1 J" f+ B. A3 z6 k
! v$ b5 |( m3 C5 N" A: k* e8 n( [
* {4 U6 ]# R* v: A' M/ ^' w: V
% u/ I: t: `) W4 w0 @$ l$ n  n
一、发掘特色资源,打造乡村产业发展新高地7 m( W5 |9 Y" [) t
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拓展乡村特色产业,建设富有特色、规模适中、辐射带动力强的乡村产业集聚区,构建乡村产业“圈”状发展格局。: R4 v" j% q, U* W+ [/ d

: I; n: ~5 f/ B2 U. b; c! D( }1、创建“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 y8 p7 I6 r0 a! ~; d
- q8 f4 _7 h# x% a' s: u: ?培育一批“产品小而特、业态精而美、布局聚而合”的“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形成一村带数村、多村连成片的发展格局。2021年,制定“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规范性指导意见。新认定400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公布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100亿元县、10亿元镇、1亿元村。
; |( A9 Y1 j5 x$ w  i, f; ]9 A5 X0 u2 H
2、建设农业产业强镇
* s! |$ F% a. Z. j. u  S/ B# C6 A+ `0 A$ z( f8 e, v
聚焦镇(乡)域1―2个主导产业,吸引资本聚镇、能人入镇、技术进镇,建设一批标准原料基地、集约加工转化、区域主导产业、紧密利益联结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强镇,培育一批产值超10亿元的农业产业强镇,打造主业强、百业兴、宜居宜业的农民区域服务中心。2021年,建设300个农业产业强镇。1 A4 X7 O& |5 A9 `; _; |/ J" ?- L
7 l+ n7 D0 R+ G4 D6 M$ v8 I
3、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n9 P1 D' j: v

5 @& o5 ^# v! k突出产业环节串珠成线、连块成带、集群成链,建设主导产业突出、规模效益显著、产业链条健全、综合竞争力强的产值超100亿元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一批产值超1000亿元的骨干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乡村产业区域增长极和产业高地。2021年,支持建设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 D* y6 o- _- {3 _4 w, p

0 `, t+ q/ Y# _5 \% H5 I% S  L4、培育知名特色品牌1 t2 o+ n6 A' i" N0 j* P

; d, L5 j' t3 a/ y1 q- j1 [+ y开展乡村特色产业调查分析,指导乡村手工产业做精做细,打造“乡字号”“土字号”特色产业“金字招牌”。2021年,建立全国乡村特色产品目录,推介一批乡村特色产品和能工巧匠,宣传一批乡村特色产业知名品牌。
) i& A5 i8 C' o/ x% m6 H
! W1 B+ I# f2 ]6 {% u& d4 X2 T5、推动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
/ [, Y; u. g2 s% K" S1 @/ {
/ D8 u) j7 X: s组织龙头企业到脱贫地区建设加工车间和原料基地,开展脱贫地区产品宣介和产销对接活动。2021年,开展脱贫地区与发达地区多项对接活动。
2 f; u4 b& y" h+ T+ M
7 w- C. H* h/ [( x1 U6 E4 g8 H; _; y5 a# j. W; X- G

# K  j% C8 T" t! D, }6 ]; p. M& ], S9 U( v2 v+ T0 b/ _- S' P
0 f$ i& Y9 K  \% |1 I; t
二、延伸加工链条: a4 A4 J) B4 j

$ W! y* w5 `, ^9 L% k拓展乡村产业增值增效新空间; C" W/ u; m# X/ i. v

, \* f) `  S# r# S  e. k提升农产品加工业,立足县域布局农产品加工产能,延伸农业生产、加工、流通、服务等增值增效链条,实现循环增值、梯次增值、全链增值。* F: t2 p$ D( {4 |2 ]# T, z

! ?- ?4 {# S) r# ^- l. j; O6、发展农产品初加工
* f! B  K. D/ l) @0 Q' J
% v% P' m: k3 c强化标准引领和技术指南,扶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保鲜、储藏、分级、包装等延时类初加工,发展粮变粉、豆变芽、肉变肠、奶变酪、菜变肴、果变汁等食品类初加工,培育一批农业食品融合企业。2021年,制定加快发展农产品初加工的意见,制定促进农业与食品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  i' q% M8 ?' T, ]8 C

6 Z" F: `: L3 y3 ?  N$ i) y7、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7 e) G% B+ O) ?  L/ \
) s; m0 _; j( ]% ^7 H- j
培育一批生产标准、技术集成、管理科学、品牌知名和产业集聚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综合利用主体,推进多元化开发、多层次利用、多环节增值。2021年,发布农产品加工业分行业10强企业,创建一批全国主食加工业示范企业。
0 Z& U* J" `7 y9 V3 K3 Q1 V
; v( l7 w4 D8 K" j3 s" A8、建设农业食品创新平台- H* y. C! a# d" \6 R/ |

- i0 U. \; b' ~4 J2 H依托具备技术研发能力的地区和机构,建设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力争搭建一批平台,形成一套机制,攻克一批技术,转化一批成果,创制一批装备,推广一批先进实用技术。2021年,建设数个中国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科研基地,完善一批国家农产品加工研发分中心,建立农产品加工业专家指导组等5个乡村产业专家指导组。
; ]& P2 z6 V2 W% c0 f* p( m
5 g( e& r2 E/ v4 D3 c9、提升农产品加工园区) h  ~  O/ e& ?# U* n+ q2 }0 @
* i$ W# _! @0 Q* K( B/ J
按照“粮头食尾”“农头工尾”要求,引导各类龙头企业向园区集中,促进原料生产、精深加工、体验展示、物流配送有机衔接。2021年,发布农产品加工业100强园区以及分行业10强园区,培育一批产值超100亿元的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联合河南省人民政府举办第24届中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
* X! a% O, z6 ^
  N4 u- J1 F& V( z. Y% `9 Q10、打造农业全产业链3 g- Z5 V! h$ f

5 n$ ~7 X' U/ S+ M/ E8 f+ z在县域内打造农业全产业链,遴选一批特色鲜明、链条健全、联结紧密、业态丰富、创业活跃的农业全产业链,拓展农业增值增效深度和功能价值开发广度。2021年,公布一批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模式和“链主”企业,组织召开全国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 V: j, |5 R/ G9 Z  w5 o( C4 |

  R; m: q! A' G1 z5 {+ q
/ E2 d) r1 j8 r
& U5 s7 D( e2 [7 V9 V6 T
  Z( |9 C; z  @# J- l5 X( |$ z4 K! f* `$ I+ r7 j* A. i
三、发掘乡村功能价值4 ]" D* V5 x; T) Z

2 S1 S3 o, T( j! c) g2 V* z$ s$ e丰富乡村产业发展新业态
" {4 K* C' S1 f) J
  v& m1 `' C$ z9 D) r优化乡村休闲旅游业,发掘农业“产品供给、文化体验、生态涵养、休闲旅游、健康养生、文创教育、安排就业”等多种功能和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等多重价值,强化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开发形式多样、独具特色、个性突出的业态和产品,促进乡村休闲旅游转型升级。- I# F% K& S8 S9 i: |
+ r1 I4 E* p$ w/ c' l
11、打造精品工程& O2 |& I2 Z, @- _2 m

0 q! C6 N7 ]; q4 e, Z3 T建设一批功能齐全、布局合理、机制完善、带动力强的休闲农业精品园,推介一批区域特色鲜明、文化底蕴厚重、乡土气息浓厚的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线路,遴选一批天蓝、地绿、水净、安居、乐业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建设一批资源优势明显、产业发展领先、示范作用突出的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2021年,打造150条乡村休闲旅游精品景点线路,建设200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l1 i6 j. {/ \9 B! M" k( H
" Q& H' Z: D( b" Y$ v% E
12、提升服务水平
. i/ _- h2 O7 E+ @& o2 l/ S' g+ V/ j% q, D. ?# h; [2 ]
加强水、电、路、讯、网等设施建设,完善餐饮、住宿、休闲、体验、购物、停车、厕所等设施条件。完善公共卫生安全、食品安全、休闲服务等标准,用标准化服务创响知名品牌,用品牌汇聚要素资源。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开展行业发展情况监测,选取重点县和经营主体实行直联直报。
# o, {$ W* m+ t
, D$ e# p1 J! o0 C% O4 o+ z13、创新发展业态& J' b. o3 E- s6 K

3 V$ S; N  Q1 g* p$ c! n发掘地方风味、民族特色、传统工艺等资源,开发乡村休闲旅游“夜经济”、农家宴、乡土菜等新项目。发展研学教育、田园养生、亲子体验、拓展训练等项目,引导有条件的休闲农业园建设中小学生农事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2021年,开展线上推介和云端培训,举办美丽乡村休闲旅游行推介活动,融入美食评选、创意发布等元素。5 j( X6 \* G- y; O( ~7 T! E' v

/ b2 n: r6 k; b7 v1 u2 n+ L) {
4 V: m4 ^0 f( K( g 9 j6 e# O7 M8 L. u. i) F' c$ u
- K  K' B2 a! C

, Y+ K4 ^( h( B" I2 q四、培育经营主体
7 ^" C& p: r. |" u% e. w" C  T" ]
- u; F0 V! {& y构建乡村产业发展新雁阵! s) v: i# S8 }( c/ ?3 k

" a2 C* G/ y' A推进农业产业化,壮大龙头企业队伍,提升龙头企业层次水平,发挥龙头企业主力军作用,引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
, E- N' [. z7 t, _* e5 q  `# r9 ]3 ?6 k# U" H5 E
14、壮大龙头企业队伍) {8 k6 h% v+ }  T4 Q( v4 D% y

; e& M8 e- j: R  ]8 y8 A" b* A将经济实力强、联农带农紧、现代化水平高的龙头企业纳入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队伍。强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认定监测,引导各地培育一批省、市、县级龙头企业,形成“四级联动”发展格局。2021年,开展第七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认定工作。2 @9 q# K2 L: m- ]; H) M, y
! J; o- b, u/ @
15、提升龙头企业发展水平
/ _5 i) r+ Z) }; ?  X3 S4 ~
# [3 T& c3 U( I9 O  f& a5 x支持龙头企业参与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等项目建设。组织龙头企业联农带农、联科带科,培育一批“产学研推用”紧密结合的“产创联合体”。2021年,制定促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的指导意见,指导开展龙头企业100强和专项10强遴选推介活动,树立一批龙头企业标杆。
" h. b8 u" N( j* q
1 c+ z7 w" p$ Z1 s16、弘扬企业家精神
+ u4 Z7 ]3 |% A7 r8 }/ U& f7 o. `, b5 r5 H9 `* Z$ W
建立乡村企业家库,培育一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的优秀乡村企业家。2021年,宣传推介一批全国优秀乡村企业家典型案例。. i" J: J$ Y  o1 C- M8 t0 b- j# P
2 X# A+ ?- u# e6 f, U+ ]9 M

# R$ k1 _1 w5 E) {1 k3 w $ ~( \& \* y* z7 Z! o  }

9 a3 G& K/ o6 A, M& O! M2 z
* {# Y! [) |: f' N: \$ X五、推进创业创新$ e! \$ |# O- Y

: ^4 L$ ^/ A- E. ?培育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
- j9 I' i0 E( E+ p) W- ^
' }* O2 _- D9 r* D推进农村创业创新,优化创业环境,激发创业热情,为乡村产业发展增添“源头活水”,形成以创新带创业、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增收的格局。
, G. a5 }# t. x; p* |
4 |7 [0 h' ?& E2 f# ^8 M17、建立农村创业创新导师队伍
, q# b8 e: D% |- s/ p  F# s, Z! @8 M5 p9 \8 n! h2 w# E: f% X( D
深入实施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育行动,推动建立国家、省、市、县级农村创业创新导师队伍。加大农村创业创新人才培训力度和辅导广度,总结链条创业、融合创业、绿色创业、抱团创业、网络创业等模式,制作创业培训视频。2021年,遴选推介一批国家级农村创业创新导师,推介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4 s2 r, V! D) P( ~

; G& ]  `! s/ F7 s8 v2 S& w18、建设服务平台载体/ G: p5 M, @4 j6 |
2 J# X) x5 q, ^; g6 I% Q
更新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目录,指导平台载体与创业导师加强合作,组织开展观摩学习活动。2021年,创建200个全国农村创业创新示范园区(基地),推介一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典型县。# n3 \/ ]+ E0 o

6 `" |' \1 r# }  T; r19、办好展示交流活动  \0 D( j. L  N0 N0 n4 Q/ K

  g2 L0 o% ]8 z举办农村创业创新+ ^! q6 w* I6 v0 P
' j. E. k8 e3 h
19、办好展示交流活动
0 o, a' |; B6 L* f. _1 p8 H) v: N- Y. k" c
举办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交流活动和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工作现场交流活动,分享创业故事、亲身感悟和成功经验,评选创意佳、业绩好、带动强的优秀项目与资源对接。2021年,举办第五届全国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大赛。指导各地开展返乡入乡创业创新政策宣传周活动。) |; L  R# G9 x' \% E( g" b/ T
' |5 b0 a. p+ O3 A2 P" e" R! D4 ^0 X
20、强化就业创业监测
" q+ t5 Y1 e# m4 `, b& |9 p7 {  b! y6 R$ {; U
做好返乡入乡就业创业监测调查分析工作,开展返乡入乡创业创新监测试点调查,开展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发展情况摸底调查。开展农业及相关产业统计。
+ n( @4 j/ U( M* j
* `3 A: c* ]% l+ G7 i% g- S. e# ]7 r' ~

* s' L) A* _0 s. J$ q* R3 H: F2 j
6 n2 J1 p# P* Z! U, S/ r7 z, |8 b% f
六、强化联农带农
- `% A! {  z6 L3 h3 V9 H2 g6 F6 O9 K! Q7 @" V5 Y
形成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新优势
: a$ a9 X% t* ^
1 Z4 Q7 f  L6 q7 d6 m: g9 S围绕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目标,开展主体跨界融合、要素跨界配置、业态跨界创新、利益跨界共享,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 g/ I3 R% _! t, v! R& P9 d6 N$ W1 A; m: R
21、培育多元融合主体/ E$ [9 e5 W# H5 M! Y* q1 N
$ E& W1 `! A. r! z: n
支持发展县域范围内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力强、参与主体多的融合模式,扶持一批龙头企业牵头、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构建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联系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实现抱团发展。促进资源共享、链条共建、品牌共创,形成企业主体、农民参与、科研助力、金融支撑的产业生态。
; r8 v; X$ e: F7 p/ |6 c) ~: t- v( O
22、发展多类型融合业态1 h- o6 }4 D- s. ]# M+ m

( R9 x7 ~$ C* p, f引导各类经营主体以加工流通带动业态融合,发展中央厨房等业态。以功能拓展带动业态融合,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创意农业、功能农业等。以信息技术带动业态融合,促进农业与信息产业融合,发展农村电商、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等,让农民跨界增收、跨域获利。0 s% N5 M& O) w. G' |% |' d

! g5 v) R+ {4 G; g& ]1 Q7 I! _23、建立健全融合机制
* t2 _( h. A- l4 Y6 |
4 ^7 }  o; @9 P$ `  H! H( h8 I! j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小农户建立多种类型的合作方式,促进利益融合。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模式。2021年,开展《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系列宣传活动。
: B+ G6 T& o7 B) v9 h: @% |/ k$ ~9 H! R- q% z
24、创建融合发展先导区
0 D/ Q$ e* g% B; }) v# K& P( \' q4 ~! N9 U: ~) k5 F6 Y7 {
建设一批体制机制创新、政策落实落细、业态类型丰富、融合主体多元、联农带农紧密的融合发展先导区。2021年,创建一批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举办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场交流活动。围绕解决“用地难、贷款难”问题,制定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文件,制定支持龙头企业贷款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的意见。# H% U) f+ |* z0 \" w
, I4 Q8 }5 @7 y+ ?' C
来源 ||  网络    编辑 ||  金石
: S  W3 j/ \1 ]' C7 S( T
) J) U! d9 x, z! F6 O" f9 v- j/ Z2 s& Z+ B+ }+ Y
: z6 x) l. T2 c& `) C
新浪微博 QQ空间
三农观察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 ( 蜀ICP备19023435号 )  

GMT+8, 2025-4-27 00:33

Powered by WW.ICBW.COM.CNtechnical support:传播网

川公网安备510106020023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