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4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取消旧民俗!河北一村取消拜年磕头,曾有小辈膝盖都磕肿了

[复制链接]

6万

主题

6万

稿子

2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20620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 11:22:1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近日,河北邯郸鸡泽一村干部广播“取消拜年磕头”习俗。广播称,除春节期间不允许放鞭炮外,取消磕头拜年习俗。有村民称,老风俗应该传承;有村民则称,老传统应该改一改。杨庄村村支书杨现芳说,此前小辈磕头回来膝盖都是肿的。对这一“新规”,我非常赞同。取消拜年磕头,是出于移风易俗的必要——当下,礼仪表现方式更为多元,年轻一代对于礼仪运用、人际交往更加倾向于平等、互动。一些固执的、不合时宜的旧俗枷锁有违文明、法治,早应取消。

同时,此举也是出于体恤个体体验的需要。用杨庄村村支书杨现芳的话说,以往小辈拜年磕头回来膝盖都是肿的。可见磕头不仅是一体力活,还是一技术活。按照传统礼仪,“三磕九拜”那是基本要求,至于手掌和头部的“到位”,古来礼法森严,不许潦草。小辈磕得讲究,磕的次数又多,肿了膝盖,并不奇怪。拜年弄伤身体弄坏心情,不值当。关键在于,对这种立法,小青年未必认同,但受制于强大而固执的“礼法舆论”环境,只能敢怒不敢言。村领导层面主动开新篇、立新规,是在为他们解除心理束缚、释放压力。这是难能可贵的地方。

而该村取消拜年磕头习俗,可取之处在于,不是通过强制手段,而是以劝导的方式温和展开。这就易于让群众接受。

毕竟,置于农业社会的语境中,取消一项习惯,要考虑到具体人文环境或氛围。现实里,是否保留磕头拜年习俗,实有争议。有村民称,老风俗应该传承;有村民则称,老传统应该改一改。

而延伸开来,这种争议涉及的范围更广。有社交平台就有过这样的讨论话题,视线所及,正方与反方激辩有余而未见“胜负”。在“舆论场”,把磕头视为封建糟粕恨不能分分钟撕碎的,与乐见磕头成为民间礼仪营养之物的,彼此不服。这是无法回避的背景。要让民间识见“融合”,让新风吹遍人间,实在需要更多时间和耐心。过往,在推进移风易俗的事务中,有些地方喜欢“禁令”开道,言行霸道且不由分说,这就很容易激起“反方”反弹,甚至让“中立方”侧目、倒戈。客观而言,强行推行的种种做法,面目可憎,社会观感不佳。比如某些地方对收彩礼、闹婚等旧俗予以一刀切的严厉禁止,反而惹来非议,给易俗之风自请阻力。

显然,移风易俗多年下来,好“移”好“易”的不多了,当下所直面的往往是“根深蒂固”而很具“群众基础”的习俗,“硬攻”的赢面并不大,“智取”倒可能事半功倍。事实上,移风易俗,是“人心工程”,触动心灵的改变或改善,才是正道。所以我才要为前述村干部的谆谆善诱点赞。

值得一提的是,如今还保留磕头拜年习俗的村镇,可能不多了。这折射出这样的事实:在鸡泽当地,对传统文化包括孝道的传承,颇见用心。这是好事。而我们也能观察到,该村仅仅取消了拜年磕头习俗,并没有取消所有磕头习俗。

众所周知,磕头礼仪运用的民间大事颇多,例如白事或其他特殊事件。当然可以提倡鞠躬代替磕头,但在特定场合,磕头并非一无是处。2019年高考期间,某考生向母亲的感恩一跪,让无数人泪目。尊重特定情境中的礼仪需求,是加分项。

总之,关照细节感知,以“润物”之意沟通、协商,获得关于习俗文化的共鸣,可以有。

# S2 h6 A& n% U3 ?% ?$ w
新浪微博 QQ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 ( 蜀ICP备19023435号 )  

GMT+8, 2025-2-24 09:00

Powered by WW.ICBW.COM.CNtechnical support:传播网

川公网安备510106020023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