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支行 师莉 时光的印记渐渐模糊,历史的脚步匆匆留下,伴随着一曲波澜壮阔的改革交响曲,追逐着一个又一个的时代步伐,我们迎来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迎来了四川省农信社成立68周年。70年风雨兼程,成就了现在的辉煌时代;六十多载披荆斩棘,农村信用社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改变着农村面貌和农民的生活。作为我国县乡网点分布最广、涉农信贷投放最多、农村普惠金融服务贡献最大的银行业机构群体,农村信用社正在成为一股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 犹记得从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建立信用合作社,到1951年10月,我省第一家农村信用社的诞生;再到1956年,全省基本上实现了“一乡一社”。但我们深知那时的信用社就是一根板凳、一把算盘、一间民房。可见当时一切的生活、生产条件都是非常艰苦的。从这中间,我们尝到了历史的苦味,不过隐约中却透露出了“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气息。 从1957年到1978年,这是一段充满波折和混乱的发展时期,在这段时期内,四川省农信社更是处于水生火热之中。它也曾先后被下放给人民公社、生产大队、贫下中农组织管理等,经过四次辛酸的折腾,农信社迷失了方向,失去了合作金融的本性。在这期间,我们领悟到了历史的辛酸,不过这恰恰是我们不断成长所应面临烦恼和考验。 从1979年到1996年,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带来的民族改革春风,开启了农信社的回归之路,四川省农信社也终于踏上了全面恢复“三农”本性的幸福列车,县联社也因此应运而生。改革的春风吹来了农信社的光芒,激励着农信人不断前进。1996年根据国务院的最新改革方案,四川省农信社与农行顺利开始脱钩,并开始接收农行、工行、建行三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四川最基层的乡镇机构。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自己的管理体制才真正的开始建立健全起来,这是全省农村信用社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2005年,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挂牌成立,我们走进了新阶段,迎来了崭新的时代。自省联社成立以来,我们成功地进行了票据置换;以SC6000Z操作系统为基础的各类系统工程正在全面建立;各类惠农政策、惠农兴村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如今,SC6000Z操作系统更加完善,电子银行设备的不断更新,惠支付、ETC业务的上线等等,这一切必将使农信社的服务延伸到每个村、每一户。 四川信合的发展,从泸县黄舣乡扎根到全省各乡镇均有机构的建立。从管理权限的几经易主到艰难的自我发展,从巨额亏损到县县盈利,从濒临名存实亡的“亦工亦农”的经营管理体制到向着现代金融企业目标迈进的农村金融主力军……这一切的一切,正是因为有了我们一代代四川信合人执著的坚持和不懈的追求,才使梦想变为现实。这是执著的追求换来的美好现状。 农村信用社是因农而生,伴农成长,助农为本,靠农而强。这是我们永不改变的农信社的定位。因为“三农”经济才是我们信用社腾飞的基石,“三农”市场才是我们信用社壮大的根源,“三农”客户才是我们信用社的发展之本。因此,我们只有扎根于“三农”大地,服务于“三农”经济,我们信用社才能更好地进行可持续发展。 实践证明,改革才是农信社的唯一出路,通过产权改革、机制改革、法人治理结构的改革,使目前我们信用社成为全省数一数二的金融机构,实现了资产与效益的全面丰收。因此,只有加快改革的步伐,坚持市场化的改革,向着打造现代金融机构的目标不断迈进,才是我们今后的正确方向。 更加幸运的是,我赶上了改革的浪潮,尊重人才的机制为每一位员工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时代与社会共进,机遇和挑战并存。在庆幸于2011年顺利成为信合大家庭一员的同时,我也感到沉甸甸的压力,金融业对我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行业,面临新的转折点,我这颗小种子需要大量地汲取大地母亲的养料,不断学习蓄积能量,争取早日破土发芽。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当初进来,自己什么都不懂,是老农信人热情而又朴实的言传身教和各位领导无微不至的关怀,使我尽快地熟悉了业务,逐渐地融入了角色。现在的自己,各方面业务能力逐步提升,对于农信社工作更是兢兢业业。 信合,像广袤肥沃的大地母亲,而我们则是一粒粒小小的种子,由步履蹒跚到步伐坚定,随风飘荡后终于有幸找准了方向。让我们这些小种子深深扎根于母亲怀抱,与大地融为一体,生根、发芽、成长,结出丰硕果实,回报阳光雨露的浇灌,回报大地沃土的培养。 我想对前辈们说:信合的昨天由你们开创,信合的未来,让我们一起扛上肩! 不止的是感恩,无尽的是希望! c' p" l0 _- B3 I, u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