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扫描二维码,即可享受绿色方便的骑行。近年来,共享单车和共享电单车先后来到乐山,深受市民的喜爱,绿色出行成为城市中一道靓丽风景。 共享单车和电单车都是“一人一车”,并没有设置后座,但一些市民在骑行时为了省事,竟一车两人骑,将文明和安全抛在脑后:有的骑行者用车筐载小孩,有的骑行者让他人踩在后车轮的螺丝等部件上,还有的骑行者和他人共坐在小小的座椅上骑行,这样的行为既不文明又不安全。 现象一 小孩坐车筐 记者观察到,大多数品牌的共享单车或电单车前都安装了车筐,原本是为了方便市民放一些小物品,部分市民却将它当作了“宝宝椅”。 连日来,记者在中心城区看到,在上下班高峰期,不时有市民在骑行共享单车时,让小孩坐在车筐里。大人摇摇晃晃地骑行在街上,小孩惬意地在车筐里东看西看,两条腿在车筐边上晃来晃去,似乎都没意识到如此骑行的危险。 记者看到,多数共享单车或电单车的车筐是用几个螺丝固定住,车筐里还贴有“限重5KG,严禁载人”等标识,可一些家长对此标识视而不见。 此外,记者在走访中注意到,有的家长在使用共享单车时,让小孩坐在座椅的前半部分,脚放于车架上,身体前倾,手撑在车把上,家长则坐在座椅的后半部分骑行,如此不安全的骑行引人侧目。 “这样骑车载人太不安全了,如果发生事故、小孩跌落,后果不堪设想。”走访中,不少市民对以上现象表示不解和担忧。现象二 成人站后方 记者看到,在“一车两人骑”的现象中,有些成年人在骑行共享电车或电单车时,让同伴踩在后车轮两边的螺丝或承力柱上,这样的骑行搭载宛如玩杂技。 日前,记者在中心城区岷江一桥附近看到,一位市民骑着共享电单车行驶在路上,其身后搭载一位女士。只见该女士呈站立姿势,手扶着骑车人的肩膀,脚踩在电单车车轮两边的螺丝上,二人就这样晃晃悠悠行驶在车流中,看着十分危险。 “我还看到过一男一女共骑一辆共享单车,男的骑车,女的坐在男的肩膀上,看得我心惊胆战。”走访中,一位市民表示,这样的“花式”骑行非常夸张和冒险,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骑车不是炫技,也不是秀恩爱,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务必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市民呼吁 增强安全意识 勿违规载人 市民周先生是中心城区一名交通文明劝导员,每日在街上工作的他,目睹了不少不文明骑行现象。 “用共享单车(电单车)搭人的现象太多了,有的坐车筐,有的踩在后面,还有的两人一起坐在小座椅上骑车。”6月27日下午,记者在中心城区采访时,周先生无奈地说道,尤其在上下班高峰期,一些市民为了图方便,采取各种各样的方式骑车载人。看到这样的现象,周先生都会上前劝说,但有的市民置若罔闻。 “这样的现象太多了,我经常看到。”出租车司机刘女士表示,使用共享交通工具违规载人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样骑车载人既不安全又不文明,希望大家能增强文明意识,杜绝这样的行为发生。 采访中,一家共享单车品牌乐山地区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之前接到过不少单车违规载人情况的反映,工作人员在城区也看到这类不文明骑行现象,工作人员每次碰到此类现象都会劝阻,但仍然屡禁不止。为了杜绝单车载人现象,他们正在考虑通过一些方式,来约束市民的这一行为,同时呼吁大家提高安全意识,文明行车。
% N. V% P" J' l(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