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肇中先生是华裔知名物理学家,他早在1976年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继李政道、杨振宁之后第三个华裔诺贝尔得主,那年他年仅四十岁。很多人认为丁肇中先生如此年轻就取得了这么大的成就,那是因为他是个天才。真的是这样吗?我们先来看看丁肇中先生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的吧!丁肇中先生访问其故乡的山东大学时,有学生问他,您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是不是因为您天赋很好,是个天才?丁先生听后微微一笑道,我倒没有感到我的天赋比别人好,我只是对工作比较专注而已。我自己除了工作以外,和任何人没有来往。“我的学生,我学生的学生,从来不到我家里来吃饭。”“我100%的时间都在实验室度过,只做实验。跟我一起工作的有600多位教授,我的唯一要求是只谈论与物理有关的内容,其他事情我都不了解。”我的生活非常简单,“除了做实验以外,什么事情我都不做。学校里开会,我是从来不去的,任何人约我参加职业性的会、担任任何职务,我从不参加,也从来不去做评审委员会的委员。40多年里,我100%的时间用于做实验。往往这个实验没做完,就需要为下一个实验准备。”学生听后恍然大悟,“只专注于做实验,什么也不问”这也许就是丁肇中先生成为天才的原因吧。一生只专注于做好一件事,这个要求说起来看似简单,但真正做得到、做得好的又有几人呢?现如今,科研人员的职称越来越高,但很多人直接参与科研的时间越来越少。有人这样戏称一些科研人员“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去开会的路上”,“不在‘走穴’讲课,就在‘走穴’讲课的路上”。在一些高校,一提到搞科研似乎就是为了写论文,写论文就是为了评职称。于是造假案、抄袭门、学术腐败案频频曝光,科研人员建立在专业知识之上的公信力和形象严重受损。有网民说,曾经,专家和教授是多么令人肃然起敬的称号,高校、研究所更是社会的精神高地和净土。然而,在学术丑闻频出的现实面前,这片高地和净土正面临被污染的危险。专心致志,心无二用,一辈子用心做好一件事,是一种多么可贵的精神!莱特兄弟为了让飞机能离开地面,一辈子都没有结婚。他们幽默地说:“我们没有时间既照顾飞机,又照顾妻子,一生只能干好一件事。”“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以其毕生的信念和精力,将一颗赤诚的“中国心”永远镌刻在祖国的万里长空。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自从投身发动机事业之后,一天也没有改变努力的方向。不研制出自己的发动机,死不瞑目!”这种坚忍和执著,是滴水穿石的意志,是百折不挠的勇气。我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创始人王选,我国医学外科界公认的“宝刀”裘法祖等等,许多科学巨匠,无不倾其所有,毕其精力,“用心做好一件事”。在他们的身上体现了两个字:用心。 我国大思想家荀子在《劝学》中说:“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是啊,志向远大、坚韧不拔,看名利淡如水,视事业重如山,扎扎实实干工作,默默无闻作贡献,是一种崇高的境界。 目标多了无目标,只有专注一点,才能成功。这个道理不仅对科研人员有意义,对各行各业都有意义。我们不去知道那些无关紧要的知识和消息,就是为了去知道那些重要的知识和消息,而知道得太多太滥,杂七杂八,一地鸡毛,可能你把自己真正该知道的忘掉了。我们不去干那些不相干、没意义的事情,就是为了集中精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免得耕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 十年专一事,大可成“天才”。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对五花八门的诱惑,我们要安下心来,认定一个正确的目标,专一而不懈地努力,我们也将成为天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