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30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养生即养气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稿子

10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0643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18 16:36: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的人越来越注重健康,越来越注重养生了。但什么是真正的养生,如何科学的养生,现代人则知之甚少,迷惑不解。于是一些骗子、伪养生专家则趁机而出装神弄鬼、大捞钱财。像轰然倒下神坛的号称身怀“驾驭220伏电”的绝技的“神仙”李一,还有那被称为“中医食疗第一人”的宣扬“绿豆治百病”而引发市场绿豆涨价的张悟本等。
打着养生幌子的骗子虽然最终被人们识破了真相,但人们却越来越感到困惑了:真正的养生是什么?养生之路在哪里?
其实我们的先人早就给了我们答案。《太上隐书》曰∶天地以清浊为质,非气不足以运阴阳;日月以明暗分形,非气不足以交魂魄……众植凋残,独松柏而常茂者,气坚也;群动灭寂,惟龟鹤之不悴者,气任也。形为留气之舍,气为保形之符。欲留形住世,必先养气。至大至刚,充塞乎天地之间;气聚神灵,遨游风尘之外。善养生者,养其形;善养形者,养其气。
这段经文所要强调的就是最后一句话:善养生者,养其形;善养形者,养其气。养生先养气,气是生命的本源。 和《易经》很有密切关系的一个概念就是“气”。《易经》认为“气”对生命有着重要意义。中医认为,人的生命赖气以生,气存则生,气失则亡。所以有“善养生者,必知养气。”明代张景岳说:“人之有生,全赖此气。” 汉代王充在《论衡》中说:“夫禀气渥则其体强,体强则命长。气薄则其体弱,体弱则命短,命短则多病寿短。”可见,“气”与养生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于“气”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的论述还有很多,中医认为,“气”既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庄子•知北游》:“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人活一口气”、“三寸气在千般用,一旦无常万事休”等,都是在强调“气”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既然气对于人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中医学中所谓的“气”指的又是什么呢?在中医的理念中,气是非常玄妙又重要的一个概念。很多时候我们讲求养生的方法,就要从养气入手开始培养。在中医理论中,首先认为人的形体是由气构成的,“气聚则形成,气散则形亡”,气主宰着生命。不论是体表可以见到的皮肤、毛发、五官和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还是内在的肌肉骨骼、五脏六腑,都是由“气”构成的。人体内的气按来源分,气有先天精气、水谷精气和自然界的清气。先天精气,是父母给的、打娘胎里带来的;水谷精气是从食物中汲取的气;自然界的清气可以理解成氧气。水谷精气和自然界的清气又称为后天之气。这三种气互相结合、作用,又会生成元气、卫气、真气、营气、宗气。
元气,又叫原气,以先天精气为基础,受水谷精气的滋养。元气发源于肾,藏于丹田,通过经络运转到全身,是人体生命的动力源泉。因此,我们常在武侠小说看到,修炼武功要从“气沉丹田”开始,而一旦“大伤元气”,即便原本武功高强,战斗力也会急剧下降。卫气,是水谷精气经过脾胃运化而来的,这种气运行于皮肤、肌肉之间,有保卫肌表、抗御外邪的作用,因此称为“卫气”。从保卫人体的角度来说,可以把卫气理解为人体消化吸收食物后形成的一种抵抗力。真气,又叫正气,基本上可以等同于元气。不过真气的概念,更多是相对于造成人体各种疾病的“邪气”而言的。武侠小说中,也常常会写到真气,比如张无忌有九阳真气护体,虚竹有北冥真气护体。不过,这些“护体真气”倒更像是一种特殊的卫气。营气是与血共行于脉中之气,来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由水谷精微中的精华部分所化生,分布于血脉,成为血液的组成部分营运全身,具有营养和化生血液的功能。宗气是积于胸中的后天宗始之气,是邮肺吸入清气和脾胃化生的水谷精气结合而成,胸中,贯注于心肺之脉,出肺上循咽喉,呼则出,吸则入;下蓄于丹田,注入足阳明之气街而下行至足;贯
注心脉者,经心脏进入脉中,推动血液的运行。宗气的生理功能是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脏以行气血。
明白了养气的重要作用之后,下面我们再来谈谈如何来养气。在人体所有气之中,最重要的就要保护你的五脏之气。《黄帝内经》告诉我们,保养我们的气最重要的是我们要合理的爱护我们的器官,要心疼它。如果你过度地运用它,它亢奋以后,必然来的是衰竭,那么它最后就给你罢工了。清代医家黄凯钧在《友渔斋医话》中提出的“养气训”,对养气的方法进行了概括总结。
一少思虑养心气。心气泛指心的功能活动,现代也可特指心脏推动血液循环的功能。心气不足,会导致一系列病症。《灵枢•天年》:“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人之思虑最易耗伤心气。《灵枢•本神》:“心怵惕思虑则伤神”。《灵枢•口问》:“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故悲哀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怵惕思虑、喜乐无极、悲哀忧愁、恐惧不解等情志因素首先影响心,而后引发相关脏腑的病变。二莫嗔怒养肝气。嗔怒是一种强烈的情绪反应,通常在自尊或受到威胁或损害时出现。嗔怒易导致两肋胀痛、胸闷不舒,并常见消化机能紊乱或女性月经不调等症状,严重的还会使血压升高甚则猝死,此即《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所谓:“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苑于上,使人薄厥”。可见,保持心态的宁静与平衡非常重要。三薄滋味养胃气。胃气泛指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胃气充足是机体健康的标志。中医认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更明确提出“人以胃气为本”。不禁口腹之欲,恣食肥甘厚味最易损伤胃气,《素问•痹论》概括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四少言语养肺气。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气不足以咳嗽、乏力、畏风、自汗、易感等最为常见。除疾病因素外,话多语稠易耗损肺气。中医谓“多言耗气”。孙思邈也告诫“莫多言”、“多言则气乏”;宜“少语”,少语气得充养,不致无谓耗散。五节房室养肾气。肾气指肾的功能活动,主要表现在生殖、生长和发育等方面。中医认为“房劳伤肾”,主张节制性生活,寡欲葆精,精足、气充、血旺,人体自然健康。
新浪微博 QQ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 ( 蜀ICP备19023435号 )  

GMT+8, 2025-1-5 06:37

Powered by WW.ICBW.COM.CNtechnical support:传播网

川公网安备510106020023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