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攻型”战斗机的称号可不是所有战机都能用的。举个例子,歼-10C这型3.5代战斗机虽然很是先进,却没有彻底脱离国土防空型歼击机的范畴,因为它的载弹量、作战半径等,都是基于国土上空作战设计的。“进攻型”战斗机还必须具备对空、对地(对海)精确打击能力,纯粹的制空型战机仍是防守型战机。所以在歼-16多用途3.5代重型战机出现前,中国空军严格来说只有70多架苏-30MKK战机是进攻型战机。好在,现在随着歼-16的批量装备,这一数字已经突破了100架。歼-11A、歼-11B战机都只具备对空精确打击能力,属于防守型战机。 应该说,自从2002年引进首批苏-30MKK双重任务战斗机后,中国空军才有了打造进攻型战略军种的物质基础。因为苏-30MKK战斗机是按照中国空军要求设计的,作战半径足以飞出第一岛链很远,还能空中加油。载弹量也是苏-27全系列战机中最大的,最多超过9吨,比老款轰-6轰炸机还能带弹。 可惜苏-30MKK战机引进总数也不到80架,导致中国空军装备该型机的4个航空兵团都不能满编(24架),甚至每个团装备数量还不到20架。这一状况不但导致空军进攻型战机数量很是不足,也直接导致驾驶进攻型战机飞行员的数量,源源不如驾驶纯制空型战机飞行员的数量多。按照一般战机与飞行员1:1.5的比例计算,双座苏-30飞行员数量可能就200来人,而制空型战机飞行员要超过3000人。苏-30MKK战机飞行员远洋训练经验要比其他战机飞行员多。 在10多年间只有70多架苏-30MKK双重任务战机时,飞行员数量不多的问题还不是特别突出。但自歼-16多用途重型战机服役后,这个问题立刻就变得紧迫起来。歼-16战机的进攻性比苏-30MKK更加强烈,它就是按照多用途、远空作战等原则设计的。歼-16的对空、对地、对海精确打击子系统由机载数据链联为一体,各种信息汇集到机载中央处理器,由飞行员读取判断后,在分发回各个子系统。 所以,歼-16战机的多用途功能可以同步,或者有逻辑性地(自主排出优先接战序列)作用出来,而不像苏-30MKK战机那样,对空、对地能力分属相对独立的两个系统,两种任务之间的切换比较复杂,机载系统不能辅助进行战斗决策,非常考验飞行员的实战判断力。歼-16战机5机编队飞行。 简单来说,就是歼-16战机因为采取多用途战机原则设计,可以在实战中根据战场态势变化,比较自如地在对空、对地作战模式之间来回切换,以应对处在优先序列的作战任务。而且歼-16战机的作战半径、载弹量比苏-30MKK战机还大,可能分别位约1600公里、12吨。在进攻型任务中,该型战机可以比较轻松地飞出第一岛链,或者飞到南亚次大陆、中亚等地区。 军事论坛的消息显示,歼-16战机目前装备数量已接近50架,明年有望突破100架。加上现有70多架苏-30MKK战机,明年中国空军进攻型战机或达到200架。因为都是双座战机,所以需要约600名飞行员。西部战区空军这支歼-11A战机部队,可能在首批换装歼-16战机部队之列。 目前看来,中国空军并没有死守4个装备苏-30MKK战机的部队去培养新飞行员,而是将装备歼-11战机的部队也列入首批换装行列。那么这些部队的飞行员就要经历艰难转型了,因为他们可能精于空战,却对对地精确打击完全陌生,对实际任务中对空、对地模式随机切换应该更加没多少概念。 也就是说,换装歼-16战机的空军飞行员们,要几乎整个的换“脑子”,才能充分发挥战机“进攻性、多用途”综合性能。所以这些部队全面形成战斗力的时间,恐怕不会太短
0 x+ p E ^1 ]8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