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上很多言论说豆浆不适合婴幼儿,尤其是1岁之内的婴儿,理由要么是体内缺乏消化豆类的酶,要么是豆浆中存在抑制蛋白质吸收的成分。这个话如果放在国外或者中国刚刚发现豆类还可以,但是如果在中国食用豆类及其制品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实践历史的事实,以及现代食品加工实践双重验证的基础上,这话就太可笑了! 大豆,被吐槽不好吃的糟点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糟点是豆类中含有蛋白酶抑制剂,会影响人体对蛋白质的消化和吸收,吓得很多宝妈对于大豆类及其制品敬而远之。其实如果这是这样的,宝妈还要远离芸豆、菜豆、扁豆等这些鲜豆,因为它们同样含有蛋白酶抑制剂。 其实这些对于不喜欢生吃食物的中国人来说,这些都是自己吓唬自己玩! 首先从科学原理上来说,中国人在吃上面研究了数千年,不仅仅是研究口味,更重要的是研究如何把各种食材化害为利。对于豆类中的蛋白酶抑制剂,只要是采取措施钝化,就不会对身体吸收蛋白质造成影响。钝化蛋白酶抑制剂的方法,首先就是要把大豆浸泡至含水量达到60%,最好时间在6小时以上,因为这样还可以提升大豆中的植酸酶活性,提供钙、铁、锌、镁等营养素的利用率。 现在大家很流行自己制作豆浆,最好是第一天晚上把豆子泡好,第二天早上再进行各种加工。然后把大豆在正常的已经开锅的蒸汽下,加热20分钟,说白了就是要在沸水或者蒸汽中20分钟,这个在市面上购买的豆浆机中,自动的程序已经控制好了安全的时间。在食品工业的加工上,更多是用1公斤压力的蒸汽,加热15-20分钟。这个方法不仅适用于大豆,还适用于钝化鲜豆类的蛋白酶抑制剂。在这个方法中,大家可以看到,其实中国人在各种大豆的做法中,泡豆,长时间煮豆这个过程是必备的,虽然你不知道原因,但是效果确是可是达到把大豆“化害为利”的。 另外从国家和个人的实际生活来说,在奶粉作为代乳品出现之前的数千年里面,豆类也一直存在于中国婴儿的食谱中,而且即便现代社会中,很多中国婴儿会存在对牛乳蛋白过敏,而必须要使用豆类代乳品的状况,国家对于这样的代乳品是有关键数据的规定的。因为在大豆的蛋白酶抑制剂中的尿酶抗热性较强,所以国家规定豆粉婴儿代乳品的尿酶检测必须为阴性,因此大家完全可以安全地选择豆类代乳品,或者在辅食期把大豆及其制品作为婴儿优质蛋白质的来源,扩大宝宝的味蕾享受! " \4 L% d/ v! R0 @4 I" B7 D% y
& D. o: H: X7 q4 U6 } m9 x% ~2 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