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Y3 M! {. Y. [1 U, D$ x7 `0 K: U
张高萍在孝泉镇的一家服装店打工 四川新闻网德阳3月13日讯(记者 周鸿 摄影报道)德阳旌阳区孝泉镇以“德孝文化”传名。如今,这里的“孝”不仅仅是孝顺父母、尊敬长辈,更延伸出兄弟相亲、夫妻相扶、邻里互助的含义。镇上黎郎村11组村民孔凡贵一家便是最好的例子。 父亲影响 喜欢帮助人 年生会老人抚育了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虽然家里没有成书的家风家规,但是在他们一家的心里,却总是不忘尊敬长辈、兄弟相亲、邻里互助等这些老一辈传下来的规矩。 “我们都是受了父亲的影响。”孔凡贵是年生会老人的大儿子,“记得小时候,村里有人结婚、过生日摆喜宴等,父亲都会早早的赶去帮忙。如果别人家容不下太多客人,他还会把自己家里收拾干净,让客人到我们家里来坐坐。” 长辈的热心肠感染着家里的小辈,一直影响着现在的孔凡贵。在面对老人摔倒扶不扶的情况下,孔凡贵毫不犹豫的把老人扶了起来。 “当时我看见许多人都在围观,没人敢去扶。”孔凡贵看到这种情况,不仅把老人抱了起来,还骑车把老人的儿子找了过来。“我们不能因为怕被赖上,就不敢去做好事了,只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应该去做。” 孔凡贵说,其实做了好事后,心里是非常舒畅的。 笑对现实 妻子照顾瘫痪丈夫 在孝泉镇街上的一家服装店里,张高萍正整理着货物。她是这家服装店的员工,也是孔凡贵的弟媳。虽然丈夫孔凡兵瘫痪在床已经7年,但是从她的笑容里可以看出,她能够支撑这个家庭。 2010年,孔凡兵遭遇车祸,从此便只能在床上躺着。由于脑部受伤,造成智力、语言都发生了障碍。兄弟家里发生了不幸的事,孔凡贵与妹妹、二弟各自拿出一部分钱,用于孔凡兵的治疗。 “当时我们很担心弟弟的媳妇张高萍会离开这个家。”孔凡兵说,当时弟妹的年龄也不大,完全可以重新找一个对象再嫁。所以当时,也找她谈了话,尊重她的选择。 不过,让孔凡贵一家感动的是,张高萍完全没有要离开的意思。“我离开了,孩子就没有了亲生父亲,这个家也就完了。” 从此,张高萍不仅要照顾这个家,还要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家里的重担都由这个女人双肩担着。每天8点,张高萍会到6公里以外的镇上上班,到了晚上7点20分回到家里,照顾丈夫。基本上晚上9点,才会吃晚饭。 “白天就由我来照顾,媳妇儿回来了就由她来照顾。”年生会老人说,“儿子160多斤,我翻不动他,都是由媳妇儿每天给他擦拭身子,给他喂饭。为了不让他生褥疮,媳妇儿还要每天给他擦拭碘伏消毒。” 晚上,张高萍还要睡在一张铁架子床上,方便照顾孔凡兵。“水喝多了,一晚上会起来三四次给他接尿。” 不离不弃的日子,张高萍坚持了7年。她说,现在丈夫已经从之前的不认识她,到认识了她。这是她自己最大的欣慰,也会一直陪着丈夫走下去。 一家受难 村里捐款献爱心 孔凡兵一家的遭遇,让村民看在眼里,纷纷献出援助之手。 “真的很感谢村民们的帮助,不然他的情况肯定会更糟。”年生会老人说,村里得知情况后,村委会发动每一位党员捐款,每家每户也献出了自己的爱心。 最终,村民们众筹了10余万元,将这笔爱心款交给了孔凡兵一家。 “大家都这么积极的帮助我们,以后其他村民家里有了难处,我们也要帮助他们。”孔凡贵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