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4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寒假作息时间乱糟糟? 长沙一中学要求每晚"打卡"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6万

稿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273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23 10:05: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华声在线1月22日讯 上班打卡很正常,听说过中学生在假期打卡的吗?

每天晚上微信“打卡”

“早晨记单词30个,上午完成作文一篇,中午洗碗,下午和妈妈打羽毛球,晚上做数学试卷一张……”,每天晚上九点左右,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初三1402班的家长微信群就热闹开了,每个家长都会把孩子当天完成的家庭作业和活动情况反馈表发到群里面,班主任贺元香老师称这个为”打卡“,反馈表的内容由同学们自己填写,家长签字确认最后上传。

原来,考虑到寒假期间同学们作息时间比较乱,有的睡懒觉,有的一两天把寒假作业赶完其他时间用来玩,有的赶在最后两天才开始做作业,贺老师想出了一个“打卡”的办法,就是要求同学们提前规划好每天、每个星期的学习和实践活动,由家长监督完成,把每天的学习、生活状态公布到班级微信群。

“我觉得这个办法挺好的,以前放寒假孩子总爱睡懒觉,快开学才开始赶作业,现在每天都井井有条。”家长张女士表示,班主任不仅要求同学们寒假搞好学习,还要求帮父母做家务、参加社会实践,锻炼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分组抱团汇总

为了方便管理,贺老师将全班60多个学生分成了8个小组,每个小组都由家长轮流值班汇总当天和一个星期的情况,汇报给班主任。

“主要是形成了一种氛围,看到同学们每天都在按照计划学习、参加各种活动,自己懒散就感觉掉队了,有一种紧迫感。”1402班的张同学告诉记者。

家校联系更紧密了

“根据以往的经验总结,我发现很多同学无法合理地规划和利用寒假时间来提升自己的学习竞争力,大多数同学的寒假模式意味着一开始可能几天兴致高涨,学习热情高,但是几天过后便难以继续,易陷入整天整天地玩乐难以自拔,最后几天又陷入疯狂地补作业当中。家长对此也表示有些力不从心。”贺老师表示,每日“打卡”让学生和老师都受益匪浅。对于学生而言,自行制定长假学习计划并成功落实计划的体验增强了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为日后的学习提供了经验积累。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发挥了不可或缺的监督和纽带作用,家长、学生、老师之间的联系也更紧密了。

他山之石

晒一晒那些新式的寒假作业

寒假伊始,从辽宁、山东到江西、广东,很多学校的寒假作业悄悄“变脸”,厚厚的作业本、习题册少了,体验式、开放式、可选择的“作业”多了。越来越多的学校丰富寒假作业形式与内容,倡导探究式、体验式作业,引导学生参与发展兴趣特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体验活动。

“并非动手写的才叫作业,作业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偏重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有利于立体塑造孩子素质。”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范先佐认为,在经过一学期的高强度课堂学习后,学生面对一大堆抄抄写写的作业心生厌烦,很难提起兴趣。许多学生开学前夕才开始加班加点赶写作业,甚至还有同学花钱找枪手或到网上“跪求答案”,作业的效果可想而知。

3 `  z; E. M8 G7 o3 ?

2 g  |; T. D7 A* [

4 ]  e2 C( e. d4 A3 {

延伸

我们做过的寒假作业

年过50岁的魏女士说:“当时我们没有什么作业。小学放寒假,学校会布置割草、砸石子一类动手劳动的作业。”

“70后”沈阳市民李先生说,小学时候的寒假作业就是两本语文和数学练习册,放假前四五天就能写完,同时,老师会布置几篇命题作文,写完后就可以尽情玩耍。

说到“80后”的寒假作业,网友“溪溪踢薇”说,“小学寒假发两本《寒假园地》,一本语文,一本数学,勤快点两天就能写完……”


7 ^2 F% m+ N3 r
新浪微博 QQ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 ( 蜀ICP备19023435号 )  

GMT+8, 2025-2-24 05:45

Powered by WW.ICBW.COM.CNtechnical support:传播网

川公网安备510106020023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