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6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媒体:党报有不少名人后代 当时对知识分子较宽松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6万

稿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273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30 14:1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上世纪五十年代,人民日报社国际部进了不少名人之后,他们是:伪满洲国内阁总理郑孝胥孙子郑颖达,傅作义女婿周毅之,张治中外孙女周元敏,梁漱溟儿子梁培恕,陈寅恪侄子陈封雄。他们到国际部是因为有一技之长,或外语好,或有干过新闻的经历。当然,他们能进入党报工作,说明当时知识分子政策相对宽松,选人用人,不唯成分论。

郑颖达:周总理问,“郑孝胥的孙子在人民日报?”郑离开报社,投奔北大季羡林

上世纪50年代初,郑英达到了国际部。他文静寡言,不显山不露水,但其家庭背景很快便引起不少人私下议论。他祖父郑孝胥是溥仪建立伪满洲国的重要推手。1931年“9·18”事变后,他负责起草所谓满洲国国歌和建国宣言。1932年满洲国建立,他任国务总理兼陆军大臣和文教部总长。同年9月,与日本关东军代表签订日满协定书,承认日本在满洲国的特殊地位和驻军权。郑孝胥后因不满日本对满洲国的压抑,一度失宠。1938年去世,传言是被毒杀。

郑英达被分到国际部资料研究组,工作勤勤恳恳,低调做人,主要任务是圈报,所谓圈报,即每天将新华社出的三大本《参考资料》和全国主要报刊上的相关文章分门别类圈出,交由别人剪贴成册。他还发挥日文好的优势,时常用笔名写些资料性的短文。

据老同志介绍,大约在文革前两年,有一次,不记得由什么事引起,周恩来总理问相关人:“郑孝胥的孙子在人民日报?”周总理并没就此表示态度。当时的社领导觉得还是让老郑调动下工作为宜。听到信息的季羡林亲自到报社点名调人,让老郑到他当主任的北大东方语言文学系。老郑满心欢喜地回到母校,十几年前他毕业于北大日语系。

周毅之:陈赓大将主导指挥越南奠边府战役,指名要他当翻译

1951年,周毅之和爱人傅冬一起调进报社,周毅之分到国际部。解放前,老周在《平明日报》当记者多年,傅冬在天津《大公报》任副刊编辑。身为地下党,他们对傅作义率部起义、北京和平解放是有功之臣。

老周是越南归国华侨。1955年,应胡志明主席之邀,陈赓大将主导指挥奠边府战役,指名要周毅之当翻译。但越方不同意,说周毅之参加过什么组织,历史不清白。性情刚烈的老周不服,提出申诉,经过一番调查,越方回应说那是个进步组织,老周可以去越南。这样,他总算沒失去这一人生难遇的大好机会。

1982年,老周任人民日报驻香港记者,一干十余年,退休后回到北京。1997年,我去他家看望他,他说正在与北大教授合写一本全面介绍香港的专著,已经写了几百页稿纸。他话语滔滔,精神头十足,不显老相。但不久传来他去世的消息,一打听才知道,他在一家大医院作体检时发现小肠外侧有个肿瘤,虽说是良性的,但一旦破裂会流血不止,很危险,医生主张开刀切除。哪想到会肺部感染,不治身亡,令人唏嘘。

周元敏:她从来不说有个当大官的外公,对“当志愿军”的往事则念念不忘

周元敏是张治中的外孙女,这位国军上将,是解放战争中唯一沒跟解放军打过仗的国军高级将领,有“和平将军”之称,解放后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际部同事很少有人知道她有这么个当大官的外公,倒听她讲过不少当志愿军的故事。

环球时报记者曾对老周进行过专访,文章登在一版,记述了她这段不平凡的经历。1951年,老周在南京金陵女大念完一年级就参了军,第二年,20岁的她作为志愿军战士到了朝鲜。由于她外语好,被分配到志愿军碧潼俘管处二大队当翻译,该队有200名战俘。老周对中国军队优待战俘的事例记忆犹新:战俘亨受志愿军团级干部伙食标准;中国医生用自己的鲜血救活美国飞行员;组织战俘运动会;建立英语广播站,播出战俘来稿,老周担任播音员,……日久天长,战俘跟管理人员成了朋友,朝鲜停战协定签署后,有些美国战俘不愿回国,他们被安排到中国一些城市的工厂和学校。老周记得有个叫温纳瑞斯的,先到济南一家工厂,后被保送上大学,娶了山东姑娘,当上了大学教授,讲授英语,很受学生欢迎。

60多年前的往事,记忆依然清晰,因为她亲历过,感动过。

梁培恕:徐悲鸿院长对梁培恕说,绘画方面你难有大的建树,还是另谋职业吧

1952年,梁培恕从中央美术学院毕业,时任院长徐悲鸿先生觉得他缺乏绘画天赋,专业基础也没打好,日后很难在这方面有大的建树,就希望他改行,另谋职业。凭着个人能力,加上父亲梁漱溟当时的名望,他进了人民日报国际部。同郑颖达一样,主要工作是圈报,有时也写些资料性文章。工作很用心,一点没有公子哥的心浮气躁。

1953年,他们家出了大事。父亲在政协全国会议期间,就重大政治问题顶撞毛泽东主席,被严厉批评,也因此受到广泛批判。1957年反右时又受到冲击。作为儿子,他精神压力很大,工作格外努力,但更加谨言慎行。上世纪50年代末全国支援大庆建设,老梁被调到《大庆日报》,几年后调回北京,到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工作。如今,他年近9旬,身体尚可,去年还大老远地赶去参加老夫人的遗体告别仪式。他与老罗一起在资料组工作多年,成家前两人同住一间单身宿舍。他的不忘旧谊,令老罗很感动。

陈封雄:祖辈中有3人的名字上《辞海》,他不怪别人打趣他不行

陈封雄到国际比前面说到的几位要晚,给大家最深的印象是外文特别好,这缘于他从小就读于教会学校,毕业于圣约翰大学。他每天都阅读部里订的外文报刊,从中选材写些知识性和杂文类的短文。他还会画漫画,有时还给自己的文章配画。在部里他也算是个全才。


: ?* A0 \$ [. L2 B; Z6 f+ b

" e: B* j% s$ N

. D  q8 x  F* C! c2 f2 v. x: N

这个老陈家族显赫。曾祖父陈宝箴曾任清末兵部侍郎、湖南巡抚,是维新派成员。祖父、父亲和三叔都是上了《辞海》的人物。祖父陈三立是著名诗人,清末“四大公子”之一。父亲陈师曾是我国近代美术史上继吴昌硕之后新文人画代表人物,尤以大写意见长,颇享盛名。更为人称道的是,齐白石绘画艺术衰年变法,得益于他的提议和推动,人称“影响齐白石一生的贵人”。三叔是大名鼎鼎的陈寅恪,被誉为“一位集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和诗人于一身的百年难见的人物”。

部里相熟的同志拿老陈打趣:“你可是你们家族中最提不起来的”,老陈不恼,因为说者听者都明白,这是对他们陈氏家族人才辈出的夸赞。

上述各位,除了梁培恕先生健在,其他4位皆已作古。谨以此文向前辈们表示敬意和缅怀。


) m7 D) ^; r  ~6 y; z
新浪微博 QQ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 ( 蜀ICP备19023435号 )  

GMT+8, 2024-11-17 07:23

Powered by WW.ICBW.COM.CNtechnical support:传播网

川公网安备510106020023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