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妻子离异、父母重病,大庆一位34岁男子生活受挫,产生厌世情绪,3天之内吃安眠药、割腕、跳楼……连续自杀四次。前三次因民警及时赶到救回,可惜他始终没有放弃轻生念头,第四次他从七层楼顶跳下,当场殒命。(8月25日 中新网) 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都感受到了“亚历山大”,既有工作与生活方面,也有情感方面的困扰,如果不及时进行有效地疏导,有可能忧郁成疾,直至产生厌世情绪,因此而自杀的现象时有发生。 大庆市34岁的男子王磊承受了人们难以想象的压力,父母重病、妻子离异、工作不顺,面对一连串的打击,王磊心灰意冷,决意要离开这个他再无留恋的世界,三天之内自杀四次,这分明是一心求死的节奏,虽然每次警方都出手相救,但似乎都没有解决最根本的问题,悲剧最终还是发生了,当一个人彻底绝望时,阻止其自杀确实是很困难的。 那么,王磊的生命难道真的就没有挽回的余地吗?答案我以为是否定的,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王磊每次自杀都给其远在广东哥哥电话,尤其是第二次自杀后,渴望有人救他,求生的欲望非常强烈,可见其并不想死;其二,王磊的哥哥虽然尽了力,但是似乎还没有尽到最大的责任,如果发现这一苗头后,立即飞回大庆,用亲情感化弟弟,或许还有打消其自杀的念头;其三则是我要对警方说的话,接到警情后,你们立即赶到了现场救人,其敬业精神无疑值得点赞,但是王磊的情况非常特殊,必须区别对待,正确的做法就是,与社区一道进行“会诊”,除了心理干预外,还应解决其实际情况,采取救助与帮扶措施,找到其失去生活勇气的原因,才是防止其自杀的最好方法。 生命只有一次,不遇到严重的挫折谁都不会想死,王磊之死有他自身的原因,但是留给我们的思考是沉重的,也是应该值得反思的,如果医保能够解决其父母重病问题,如果针对自杀者有有关方面能建立一整套完备的干预机制,那么王磊或许不会放弃生命,但愿这类悲剧到此为止,阿门!(李忠卿) . I) e2 J) C"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