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 F3 W/ O渍水导致行路难,郑志远(左)和叶黎鹏两个95后划着橡皮艇,每人差不多送出二十多名居民 5 p0 u7 Q. H) e/ G
0 Z. Q- D3 ~) }6 O, n) O3 K渍水中有不少锋利漂浮物,学生们每次出任务都必须格外小心 原标题:主动请缨组成志愿队 58名大学生送出七百居民 昨日,被倒灌的汤逊湖水围困3天的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终于成功送出最后7名居民。 松了一口气的老师们送走了最后留守的6名大学生志愿者,将一面印有“大学生抗洪抢险志愿突击队”的红色旗帜,放进武汉城市职业学院的校史馆内。旗帜上写满了参与防汛的58名95后大学生志愿者的签名。 “这是同学们留给学校的宝贵财富,我们要把这面旗子珍藏。”校党委书记李海燕表示,今年新生开学仪式上,要把58名师兄们的感人故事讲给新生听。 暴雨袭城湖水倒灌 大学生主动请缨参加学校防汛 三面被汤逊湖环绕的武汉城市职业学院,风景优美。然而连续几场大暴雨,让这个美丽学校受到了威胁。 7月4日19时,学校党委召开紧急会议,准备成立应急志愿队,紧急加固学校与汤逊湖之间的堤防。为了学生安全,学校要求各学院迅速统计学生留校情况,组织学生转移。 “学校有危险,我们不能就这样离开。”得知这个消息的电子信息工程学院电信专业14级的任志勇,联系了班上的几名男生向学院主动请缨,要求留下来参与防汛抢险。很快,各学院的男生纷纷要求加入,大家组建了一个名为“武城职抗洪突击队”的微信群。 “关键时刻,学生们勇于担当。”学工处长潘中锋加入这个群,召集30多名学生代表开了个短会。任志勇被大家推选为队长,各院选出一名组长。潘老师和同学们约定,微信群一旦发出集合指令,大家5分钟赶到集合地点。 当晚9时,微信中第一条集合指令发出:汤逊湖水位不断暴涨,有漫堤危险。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分3个小组将2吨沙子装进沙包。 “3到4铁锹装好一个沙包,然后提起来递给同学传给老师。”来自河南周口的任志勇从晚上9时干到12时,记不得装了多少个沙包,手掌已麻木,但他和同学们没有一个人离开,因为:“老师们把最轻的活留给我们干,几十斤一袋的沙包都是老师们扛上了湖堤。” 7月6日的大暴雨,汤逊湖漫堤,学校多数地方被淹。机电学院远在十堰实习的同学们心急如焚。7月7日,13名学生早晨6时从十堰出发,地铁转公交,趟水步行,辗转10多个小时赶回学校,放下行李就参与防汛。 据学校统计,先后有58名同学主动请缨加入志愿队。这群学生都是95后,他们中有1名党员,3名预备党员和20多名入党积极分子。他们几乎都是学校志愿者活动参与最踊跃的学生。 老师站在危险最前面 一群95后学会责任和担当 7月5日晚,4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开始固堤,由于停电,校内漆黑一片。不少同学用塑料袋将手机包着,为大伙照明。外语外事学院的周健飞告诉记者,这个好主意是一位大家不知道姓名的老师想出来的。这位老师连续3天开着装了顶灯的越野车到湖堤旁照明,一照就到大半夜。 7月6日上午,随着汤逊湖的水逐渐漫到学校,藏书30多万册的图书馆一楼告急。学校决定安排突击队运送沙包。“潘老师一个人徒手将沙包从水里先捞出来,然后交给学生一个一个递过去。”建筑工程学院的高珂说,看到年近50岁的潘老师在水中摸沙包时,几乎半个脸都沉到了水里,异常感动。后来同学们想到一个好办法,用脚勾起水中沙包,然后再搬出去,代价是脚上被沙包刮得伤痕累累。 在潘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最终将300多个沙包运到了图书馆门口,在石板和沙包的抵御下,5个门的图书馆一楼只有很小的范围有轻微进水,损失极小。 机电学院的实训楼里,装着学校最贵的仪器,2台价值数百万的机器和数台用于机械操作的电脑。早上6时,4名机电学院的同学就冲到实训楼和老师们一起抢救仪器。短短2个多小时,靠汤逊湖较近的实训楼门口的积水已经从齐膝到了齐胸。老师们连忙通知校内的急救队,先将4名学生转移到安全的地方。“老师们安全地将我们转移出来,自己却留在楼里继续抢救仪器,最后渍水已经超过2米,只能游泳出来。”参与这次抢险的宋家奇“感觉自己一下子长大了不少”。 “站在危险最前面的老师教会了我们很多。”对很多参与转移的同学来说,参与这次抢险救灾,收获更多的是责任和担当。 采访中,同学们更多讲述着老师们的故事。机电学院的梁嵩老师明明有时间转移自己的两台车,却忙着开着自己的简易冲锋舟救人,结果停在校内的两台车都泡在水中;亲切的食堂管理员王小萍,为大家张罗着一天四顿的伙食,却顾不上自己泡在水中的家…… 涉深水救助老人孕妇孩子 13名会游泳大学生主动站出来 7月6日下午,校内积水最高的地方已经超过2米。为了同学们的安危,学校决定,让同学们退到浅水区协助老师转运同学和社区里的居民。但是会游泳的同学不答应:“我们穿上救生衣没问题。”13名身高1.7米以上的同学主动站出来,要到深水区参与转移。 “我是副队长,要站在同学们的最前面。”作为志愿队的副队长郑志远最先下水救人。6日下午,他和一位老师划着一个橡皮艇,来到渍水最深的一栋居民楼附近,突然窗口传来呼叫声,原来一名已经怀孕8个多月的孕妇和她丈夫还在2楼。 郑志远慢慢将小艇划到离2楼阳台最近的地方,孕妇的丈夫扶着她翻过栏杆,郑志远扶着孕妇一只脚放在船舷上,慢慢将孕妇接到船内坐稳,然后再将她丈夫扶进船内。由于第一次划船,又满载而归,郑志远花了1个多小时才将2人成功转移到浅水区。此时,天空还一阵一阵飘着雨,全身淋湿的郑志远分不清楚脸上流着的是雨水还是汗水。 “让孕妇先上去。”当天,外语外事学院的梁哲划着橡皮艇到一栋居民楼前时,遇到一名孕妇和2名60多岁老人求助。老爹爹让他印象特别深刻,让孕妇先上,然后再让婆婆上,最后确定橡皮艇上可以坐4个人,才最后上来。梁哲说:“老人很有风度,给我上了一课。” 会游泳的同学忙着在深水区救人,其他不会游泳的40多名同学则不断将转移出来的居民们扶出浅水区。建筑工程专业的叶广成趟着齐膝深的水,将船上一名6岁的小女孩抱到安全区域。为了安抚眼泪汪汪的孩子,平时腼腆的小叶给她唱了一首儿歌。 “我背的一名80岁的老奶奶到平台上,老人不停在背后说:‘好孩子,谢谢你。’”已经申请入伍的杨兆真切感受到临出发前,当过兵的老爸和他说过的一句话:“只有参加过抢险,才能真正明白当兵的意义。” 截至昨日,在学校急救队和大学生志愿者的努力下,该校共成功送出被渍水围困的居民700多人。 人都出去了我们才能放心离开 留守学生完成最后的转移任务 昨日13时,被汤逊湖倒灌湖水淹没的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南校区主干道上,两艘橡皮艇打破了水面的平静,正缓缓向居民区进行最后搜救。 在前面行驶的一艘小艇上坐着3名抢险人员分别是郑志远、叶黎鹏和学校职工高嫄,后面一艘稍大一点的橡皮艇上坐着4名抢险人员,分别是杨兆、蒋哲、石汉、周健飞。这7个人中,一名是带队老师,6人是大学生志愿者中最后的留守者。几分钟前,他们得知学校家属区最后一名姓黄的居民终于同意撤离,主动请缨,要求学校把这个任务交给他们完成。 杨兆坐在小艇的最前端。校园旁边的湖畔风景和往常一样美丽,只是被湖水浸泡的学校熟悉中透露着令人难受的陌生。 已经有3天水中抢险经验的杨兆,一边熟练地指挥其他3个同学划桨掌握方向,一边不时在水中捞起木条等硬物尽量扔出“主航道”,以免划破橡皮艇。 经过将近1个小时的艰难划行,他们划到学校深水处,最靠近汤逊湖边上的一栋居民楼旁。 由于在阳台上没有发现求救者,同学们扯开嗓子喊。很快,一名40多岁的男子站在了2楼阳台上。橡皮艇和阳台有半米的落差。杨兆接过男子递过来的行李箱和一袋杂物,另外一位同学扶着他的手将他安全地接到艇上。 一路上,被救出来的黄先生有点沉默,不愿意多谈这几天的经历。只是在最后,他问了一句:“你们是大学生?”同学们点点头。黄先生说:“谢谢你们!你们都是好样的!” 将橡皮艇拖上岸,已经是下午3时36分,同学们吃上了当天的中午饭。饭后,他们也将撤离学校,离校回家。临走前,他们对老师说:“如果有需要,我们可以随时赶回来。” 记者李俊黄琪见习记者朱广宇实习生彭鹏通讯员杜娟易继华 9 B2 V$ n3 k8 h3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