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 \7 T$ j2 E, P+ E9 {
泸医更名事件持续升温。曾获得过茅盾文学奖提名奖的西南医院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郭继卫,1月27日通过西南医院官网对泸医改名提出7个疑问。 他认为,其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邻家金字招牌也。问题的本质,不在于更名,而在于盗名! 他的7个问题到底是什么呢? 一问:“泸医”领导一年两改姓,为何国人群起而攻之? 没有正确的校风,就没有正确的学风。 在全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泸医”领导这般靠“傍名牌”、“盗名牌”来“提高教育水平”的行径,是将急功近利、沽名钓誉的心态自曝于海内外,是对数千年中华教育风骨之实事求是准则、师道尊严威信的背离。 人必自丑,而后天下人丑之。 二问:“泸医”觊觎“邻医”,伤害同仁有多深? “泸医”两番改姓盗名,涵盖的地域面积尺寸变大了,而自身建设仍不过是州府之流,引发西南多所医学院校不满。劝主抓改姓盗名的“泸医”领导们不 妨看看教学片《芈月传》,“内斗”也要有实力崛起于“列国”,有几分压人的“斤两”。岂能不待让人服气就要强骑毗邻多院校的头上,非但没有促成祖国西南医 学教育大家庭合力开创重教强医局面、让本区域本也和谐的医疗生态圈凝聚自强,反而是造成了周遭的广泛不服撇嘴,外域的纷纷苦笑摇头,枉费大西南诸君为师为 医苦心经略的多年努力。 借白乐天一句诗:地不知尺人知耻,少夺人衣罩“泸医”。 三问:自伤三代人,校史留何名? 泸州医学院前身为“川南医士学校”,1959年升格为泸州医学专科学校,1978年再升格为泸州医学院。“泸医”去年两次改姓一心一意摒弃传承,弄成现在这样的总共有“胎前名”、“出生名”、“小学名”、“中学名”、“曾用名”、“待用名”的一个怪异混合体。 且看近日之“泸医”,前辈不识儿孙,今师难称阿谁;毕业时写就业信,提及母校,学子们要用一个自然段来介绍他母亲的历款姓氏。于是,祖:为之糊涂;师:为之惭愧;生:为之受累。更有“一朝上‘泸医’,‘三证’(录取书、学生证、毕业证)晕三变”之千古奇观。 真是一改毁三代,宵小遗大害。 四问:盗名是否侵权违法? 高校更名者众,动机者殊。“泸医”两番改姓的真正目的,盯得是别人创用多年之名称所蕴含的巨大经济效益,企图不劳而获地去窃仿侵占他院几代人呕 心沥血打造的著名品牌。就好比“泸珊老窖”冒牌泸州老窖,好比“康帅傅”、“adadis”之街边把戏一样。这点“小九九”,蜀儿皆知。 1950年,堂堂共和国西南军政委员会签署了一道命令,前“国民政府中央医院”更名为西南医院,半个多世纪功勋卓著、功德无量,现已是国家、重庆著名商标,在复旦(微博)版医院“琅琊榜”中位列全国前二十,实力赫然,中外驰名,其品牌价值为天文数字。 凡略懂国家商标与知识产权法令者都明白,他人不得使用与之近似的、侵利的已注册商标。“西南”这组地域词属和“医”这个专业词属,西南医院已无 可争辩地使用了65载,且西南医院早已有 “西南临床医学院”之教学称谓。西南医院必然诉诸法律,捍卫合法权和声誉延伸权益。“泸医”改姓已贴本赚吆喝,其盗名还将遭受法律制裁的迎头痛击。 品牌,是从前辈继承的,更是向后辈暂借的。 五问:虚名之争,殃及百姓,“泸医”领导没有负罪感? 西南医院诊治的重庆市以外患者的比例达30%左右,每年约120万人次。社会上屡有不法分子欺骗患者,虽院方与当地公安部门加强整治,每年仍有4位数以上的患者被冒名诊所和黑心医媒所骗,常有就医患者卖房卖猪而来,人财两空而去,殊为引人痛心。 “泸医”改姓“西南”,其附属医院无论怎么叫都会侵权,“李鬼”都极有和“李逵”相混淆的可能。特别是对重庆、四川、贵州一带的人民群众,因口音上的相似,张冠李戴、误认误往,在所难免。 有记者现地调查,有91%的患者认为“西南医科大学”会让人联想到西南医院;有86%的调查者认为会出现医媒子以某某地方也是西南医院为借口,诱骗病员去看病。而在“互联网+”到来之时,网上称谓冲突更是将层出不穷。届时被误导的群众皆状告“泸医”的话,“泸医”领导恐怕是永无宁日了。 盗名“西南”,谁受伤害最深?是患者老百姓! 六问:频繁盗名,“泸医”身价是涨是跌? 科学讲求真,医学本务实。 此一处医学教育师门却乐此不疲地上演巧取豪夺的戏码,已太公然地违背了投身科学与从事医业的最基本准则,虽为一次投机,但相信对“泸医”品质的伤害才刚刚开始。 试问,有多少学生会报考“杂牌”学校?有多少医院想要“三姓”毕业生?有多少病人愿把安危托付给“高仿”医院? 有良知的医生、以及讲原则的专业学会,理所当然地不愿和这样视名称为儿戏的院校为伍。近一时期各医学专业会议上凡“泸医”参加的都被讥嘲其改姓盗名事端,不胜其烦,使“泸医”学术身价自跌。据了解,国内近百个学会组织已开始对“泸医”联合抵制,有的实习学生已被一些医科学府拒绝。 好更名,赠人美和敬重;烂更名,播散冒犯、负能量。 七问:“泸医”领导,愿否通过“三观”大考? 毋庸置疑,“泸医”盗名的初衷,是狡黠而功利的,想必自认为一时得计,于名,可大增点击量;于利,品牌价值陡升。 人算不如天算,现在广大患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均已唾声潮起,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都进行了点名批评报道。 不过凡事物极必反、坏事也可变好事,对一所为人师表的院校,考验其价值观和道德准则的时刻也许到来了。“泸医”怎样在一边倒的负面效应之中翻身解套儿,既是应急之策,也是治本之举。医学本是纠正毛病之学,治己方能治人,治念才可治病。奉劝“泸医”领导知耻后勇,毅然纠错。相信那将搞成一个举世闻名的“反转公关”成功案例,不仅对师生是一堂永生难忘的人文精神教育课,也必将赢得同行与大众的点赞,取得真正的社会原谅,成为修炼科学精神的里程碑。 作为曾经批准或促成过“改姓”闹剧的各级行政部门,总结教训的时机也摆在面前。想当初,在鼓励“泸医”建设发展愿望之余,也许忽视了地方发展中 利己主义包藏的侵害性,也许不了解医疗与教学品牌价值的差异与复杂性,也许没想到百姓患者会遭受误导的利益攸关性,而现在到了顺应民意、从善如流的时候 了。求其正才是为其好,相信会借“三严三实”之清风,教而育之,名而实之,从政治管起,从基础抓起,从实力做起,让升级换名的过程和结果多一些骨气、正气、书卷气,强校有道、正大光“名”。 我们有理由相信,对这一事件的拨乱反正,其意义会远远超过纠正错误之本身,那将是中国高等教育变得更加厚重与高雅的存史启今的警世钟。 西南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郭继卫 3 D7 r2 @2 T; x/ t- V/ r6 l7 Y!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