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习惯把买回来的鲜肉放在水龙头下冲一冲,然后再切成小块进行储存。表面上看,鲜肉是洗干净了,可是,这样做会污染厨房环境,甚至有可能会让自己病从口入。近日,记者来到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对此进行了相关实验。
6 E* A* z2 @# J" G/ g L
5 Y5 r. ~+ u8 O( ~调查:七成读者先洗后储存
% q; s, i; t& T4 r0 [
! x; T6 H; l$ Y0 q6 |$ m8 [读者李女士习惯一次采买不少肉,到家后先把肉洗洗,然后再将其分成按顿食用的小份进行储存。在洗肉时,她习惯将肉拿到水龙头下冲洗,然后再放到案板上切块。而像李女士这样习惯将买来的肉先洗后储存的人并不在少数,记者随即调查了10名读者,发现有7人和李女士一样。
[url=]
[/url]
, Y& }. A) @1 j9 \+ `对于这样的洗肉习惯,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卫生部曾在其官方网站上提醒,生肉买回来后,不要在水龙头下冲洗。如果用水龙头冲洗生肉,不但不能杀死上面的细菌,四处飞溅的水花还会让细菌污染厨房——水槽、案板、料理台、菜刀……只要水花可能溅到的地方,细菌就可能传播过去。如果下次再洗水果等生吃的食物时,可能就会有细菌污染,产生食品安全隐患。7 `& J0 g0 Q. W- Y4 d% Y; C
$ ~0 s/ \' l. D. z+ C& J实验:细菌数量增长近600倍
/ j$ ^+ [$ n6 N# t& c# {0 N: Z% H# F. g+ h# K3 v$ c
那么,生肉上面真的会有这样的污染隐患吗?记者带着一块从超市里购买的排酸生肉和一个不锈钢盆,来到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
按照《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GB/T18204.4-2013)中关于公共用品用具微生物的检测项目,实验人员先对不锈钢盆进行采样处理。随后,实验人员将生肉放进盆内,接上水进行洗涤。在将肉洗完后,实验人员倒净不锈钢盆中的水,在先前采样的位置处进行采样。
在采完样品后,实验人员又分别用清水和洗涤灵对不锈钢盆进行冲洗,再次采样。每次采样面积均为25平方厘米。9 u9 w/ A! I N5 m8 ?& A5 }
& l8 o3 ^/ g$ S! n. Z
经过24小时的细菌培养,记者看到,在洗肉前,附着在不锈钢盆上的菌落只有每25平方厘米60 CFU(菌落数量单位),而沾过生肉后,菌落数量立即翻了近600倍,用清水清洗不锈钢盆后,菌落数量降低到每25平方厘米400 CFU。用洗涤灵清洗后,菌落数降到了每25平方厘米10 CFU以下。
[url=]
[/url] , s3 E4 S2 m' G
建议:直接切块储存避免二次污染
- K- f" g- q! l1 }, o2 ` w- b" p
5 C2 s& L9 H8 A2 S k+ Z: Q7 C; o: t据了解,生肉在生产加工及食品流通等环节中极易受到污染,从而滋生大量的细菌,比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醋酸杆菌、假单胞菌等,如果不慎吃到肚子里,达到一定数量时还会引起腹泻、发烧、肠炎等症状。
' n" y8 ~ b3 P/ S! d2 U: n* h0 s3 }% U
因此,专家也建议,在买来生肉后,如果一顿吃不了,可以将肉直接切好后储存,这样极大限度减少了二次污染的可能。
( N, [2 K) Y% f) s5 q* ?8 p f g; t, E- t! M4 v'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