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4 w: z) p% g- V2 a4 |. e观音桥小苑三村,刘为忖的修补摊挂着谜语。
昨天,读者刘先生拨打重庆晨报966966公众服务中心热线报料,江北小苑三村附近有一个特别的修补摊。特别之处是:猜对摊主的谜题,可以享受至少免费擦鞋一次的服务。随后,重庆晨报记者探访发现,这位摊主原来是在摆摊觅知音。 三个字5年来仅一人认出 昨天中午,小苑三村40号的居民楼边,重庆晨报记者见到了那个特别的修补摊。摊主是一位72岁的老人,叫刘为忖。摊位只有几平方米大小,老人身着白色衬衣、黑色马甲,正背街坐着。 摊位上摆着一个擦鞋箱,以及修补器械。摊位边,还有几张小黑板,这就是他出的谜题。解题之人,可以享受免费擦鞋服务。 不过,刘为忖说,自己在此处摆摊13年,猜谜题活动也有5年时间,能够解题之人只在10人左右。 其中一块黑板上,写着“鍚荼壸(yang tu kun)”三个字,此外还画着一个茶壶。这三个字相对生僻,刘师傅说,一般的人很容易读成“锡茶壶”,但实际上前三个字比后三个字均多了一横,容易认错。 来解题的人也不算多,老刘只是自娱自乐。在他的记忆中,认得“鍚荼壸”三个字的是一位80多岁的徐老先生,是文联的一位顾问。 与高三学生成了忘年交 光顾刘师傅摊位的人并不多,但周围的邻居都对他印象不错。家住附近的尹先生对老刘的评价是:“他板眼有点多。”不过,对于猜题他却不感兴趣。 另一块黑板上写着这样的题目:“老师讲课,学生考试,屠夫卖肉,棒棒挣钱。”打四个字,然后将四个字再组成一个字。老刘承诺,揭开谜底免费擦鞋两次。不过,这道题直到去年6月,才被一名学生解开。老刘说,他早上出摊时,有一名男同学路过,是高三的文科生,将这道题用手机拍下,想要通过网上查询找到答案。 “我的题都是自己创作的,网上怎么可能查得到。”老刘很自信。不过,三天之后,他在摊位上发现了一张字条,写出了答案:捌。 “答案是正确的,肯定是那名学生自己解开的。”老刘说,大概一个月之后,这名男生来摊位找他,坦言答案是自己花了三个晚上想出来的,网上果然查不到。 其实,老刘等这位男同学很久了,一直想对方前来一叙。男同学说,自己去成都了一段时间,这才拜访迟了。两人成了忘年交,但互相没有留电话,也不知道对方姓名。老刘说,自己从不问别人的信息,对方愿意说自然会说。 老刘坦言,自己设谜题就是为了觅知音,寻找爱猜谜的朋友,最喜欢兴趣相投的朋友前来过招。他很欣赏刘禹锡的诗句:“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题被解了却没人让他擦鞋 最让老刘引以为傲的,是小黑板上的一副对子:“女姓兰,手提篮,上山南,去采蘭,遇一男把路拦,请你来解难。”若能应对者,他免费擦5双鞋。 这道题最近被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解了出来。老刘从擦鞋箱里拿出了一张碎报纸,上面写着答案:“男姓荆,身带金,下天津,遇一鲸,吃一惊,真是伤脑筋。”在他看来,这算是解出了答案。 黑板上的题都被人解出来过,却无人要求老刘免费擦鞋。他说:“真正能解题的人,也不是为免费擦鞋来的。”实际上,每当有人解了题,均被老刘视为知音,他都会主动提出来为对方免费擦鞋,不过解题者都拒绝了。 老刘目前住在摊位附近的朋友家中,每月缴租金,天亮出摊,天黑收摊。他擦鞋的价格是每次2元,但昨日上午他还没开过张。他说,自己擦鞋不是目的,要看人,爽快的客人他会擦,遇到询价的,他会说“10块钱一次”。 老刘有两个女儿,分别在成都和重庆,而他摆摊并不是迫于经济压力,而是“自娱自乐,逍遥自在”。平时爱看历史书籍的他说,自己还曾从一本讲清朝历史的书籍中,学到了一些养生知识,缓解了近视。 对话> 创作谜题帮他戒了赌 重庆晨报:为啥年近花甲想起开修补摊? 刘为忖:我以前是做饲料生意的,虽然有退休金,但还是想找个事情做,闲不得。我是从一个外行,做成了内行,看过同行修补,一步步学的手艺,如今小摊赚的钱比退休金稍微多一点。我的女儿也提过,说开修补摊丢人,但我觉得靠自己的劳动,又能遇到一些知音,不仅不丢人,反而自在。 重庆晨报:为何想起以谜题觅知音? 刘为忖:大概五年前,我喜欢跟附近的邻居打牌,有时输钱。我也想戒掉这个不良嗜好。于是在小黑板上写着“立下凌云志,从此不打牌”。之后,我便戒掉了打牌,无聊之际才开始创作谜题觅知音。目前,我准备的谜题有二三十个。(来源:重庆晨报) + [& S0 D. A7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