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辅助访问 联系我们关于我们文明投稿
关闭窗口

简单4步,开始与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对话吧!

1. 打开你的微信、朋友们选择添加朋友   2. 使用扫一扫功能扫一下上面的二维码
3. 扫描后出现详细资料选择关注就好了   4. 现在开始与我们的官方微信对话吧!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打开微信扫一扫
查看: 18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炒股风刮进大学:有人上课时看盘 本钱多来自家长

[复制链接]

5万

主题

6万

稿子

18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274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6-2 09:47: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来自: 四川成都
来源: 新华网
4 z" `4 x' v- R% \; o+ ]“我觉得起码有一半的人,是因为现在牛市,随便买哪只股票都能赚钱,就进来的。”& {$ |; b+ D) g& X, C
“同学们都是因为牛市入场,都很激进,投机心理很重,个个都奔着钱。”3 E6 M3 M% G) S& _- |
“我真的不认为投入这么多精力在炒股上,是一件好事。”) n0 i0 d- g  s0 x+ L
张凯终于没hold住,一猛子扎进了股市。仗着在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学了3年的“武艺”,张凯说,在股市里“至少赚几顿饭钱”。眼下,像张凯一样想在股市里经历一下风浪的大学生不在少数。
$ R* t$ X2 q. \/ p# U近日,《新华每日电讯》记者针对大学生炒股现象进行了调查。参与调查的人员中,有31%的大学生在炒股,其中26%的炒股学生投入了5万元以上。另外,记者发现,有些高中生也正在利用手机上的模拟炒股APP,进入股市摸爬滚打。% w: ?2 W! F1 M% U! W
学生炒股,本钱从哪儿来?爸妈知道吗?对学习到底有没有影响?他们做好应对风险的准备了吗?' W3 k2 i1 r/ H
本钱多来自家长; J1 l8 k- ?- s2 c
禁不住诱惑决定炒股后,正在对外经贸大学读大三的柯永跟家里申请了一万块。妈妈二话没说就把钱打过来了。现在两个月过去了,盈利20%。其中两次补仓,资金都是妈妈主动给柯永的。
% K& a9 P0 N, G; n“都是我给我妈做风险教育,跟她说: 股市有风险,不能再这么玩儿了。 可我话还没说完,她钱已经打过来了……”对于在家做全职太太的妈妈来说,学国际贸易的儿子就是自己最值得信任的私人基金经理。
1 r& A/ s" u; r, e* t5 T/ v根据《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的统计,76%的大学生炒股本金来自于父母,83.5%的学生父母知道并且支持孩子炒股。不过,比起指望着孩子赚钱,更多家长把这笔钱当成给孩子投资理财的学费。
2 B6 G1 C2 Z4 G  l- W8 w% }) R南葛投进股市的一万块,也是妈妈给的。不同的是,南葛的妈妈也曾炒股,经历过2007年前后股市那一波由牛转熊的起伏。当学金融的南葛跟她申请一笔钱炒股时,她明确地告诉19岁的儿子:“既然学这个专业,进去经历感受一下是可以的。”
( [; s5 g8 M5 ]' ^有些同学正是因为父母从事相关行业,从小受到熏陶,才早早接触股票,其中不乏中学生。高峰的爸爸在银行工作,他就读的高中坐落在北京金融街当中。浸淫在这种环境里,尽管还在读高二,但高峰已立志未来从事金融方面的工作。+ r5 @0 w2 g' b" m6 X. Y, e- Z
4月开始,班上流行起一个新的“游戏”——模拟炒股。只要下载一个APP,并注册登录,就能获得100万元的虚拟炒股资金。模拟盘和股票实盘完全同步,操作也一样。22人的班里,包括高峰在内,有小一半同学在玩。. Y% R5 N; I9 s3 Y2 W% y
爸爸得知高峰开始模拟炒股之后,不仅没加阻拦,茶余饭后还会给儿子推荐股票。爷儿俩一起分析行情时,高爸爸难免会产生薪尽火传的满足感。
  K6 E7 Q- U. J6 u同班的包磊比高峰早“开户”一个礼拜。自从“炒股”以后,包磊说他对新闻的关注格外多了起来。每天必看《新闻联播》,尤其关注领导人出访信息。“一带一路”“P2P”等热词,这群中学生“股民”们都是从概念股认知的。6 W, j# C% n4 j0 u3 ?: n) N% {
身为班长的包磊告诉《新华每日电讯》记者,以前的课间,同学们凑在一起,聊的多是作业、游戏、球赛,现在这些高中生们课间一起盯盘,午休时聊股票行情。以前大家比游戏装备,现在他们比股票收益率。
4 ]9 _) y, C/ h2 P3 D为求职做准备' F' r- @( C: T+ ~( ^. o2 \
大学生也有用模拟盘炒股的。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系大三有一门名为“证券投资分析”的课程。模拟炒股是课程内容的一部分,结果将会计入课程期末成绩的25%左右。
9 X$ N4 n/ s$ r) f! Y* h这门课程的老师,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的教授严渝军对《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说,从去年底这波牛市开始,选课同学就明显多了起来,“尤其是这一两个月,晚上面对全校各专业都开放的两节公选课,来听课、蹭课的同学挤得教室都坐不下了。”
& r2 w+ x0 ?- w: W梁瑞说她感觉正是因为上了这门课,周围同学进入实盘炒股的人才多了起来。“反正炒模拟盘也是要看盘的,就实盘和模拟盘一起炒。”梁瑞在模拟盘的收益率已经达到了30%,也准备进军实盘。; ~. z( U6 N( k' w0 v0 i% y# Q
“毕竟模拟盘和实盘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承受的心理压力和风险预期有很大的差别,我还是希望能够真实地体验一把。”梁瑞现在课余在花旗银行实习,未来也打算在金融投资领域找工作,她觉得早点开始炒股,也是她为投身职场所做的准备。0 k: ~2 h7 m7 T5 M% A5 K& ~
和梁瑞有相似想法的同学,多数是经济金融等相关专业的。传统的文史哲或数理化等专业的同学对炒股的兴趣远没那么浓厚。南京大学英语系的刘慧对《新华每日电讯》说,“我们外语学院并没有听说谁在炒股。”山东大学数学系的赵龙师则表示:“我每天作业都做不完,课表也是满的,根本就没空炒股……”4 k5 P. ^# O: U/ B
相对于名校,来自二本、三本,大专和民办大学的同学们,对炒股的热情反而更高。宁波大红鹰学院新闻系的刘小溪告诉《新华每日电讯》记者,炒股是她为自己找出路的一种办法。“我念的这个专业,名校研究生毕业都不好找工作,更别提我们这些民办大学生了。炒股的话,运气好能赚点小钱,运气不好多少也能了解一下其他行业的情况,为换方向找工作做个铺垫。”
$ O+ S4 e1 A5 l6 ]+ r0 O不像投资像赌博
- D! e" E3 O2 S& y/ |! O在严渝军老师看来,学生们进入股市实盘体验一下,未尝不是一件学以致用的好事。他希望同学们能在炒股过程中培养出自己的一套逻辑分析方法,可是课后学生发邮件向他提出的问题,还是主要集中在荐股和盈亏上。' u" b" U, v8 x2 Q
他建议“同学们应该在知道怎么选股、怎么选择时机,基本面和技术层面的分析都掌握了以后,再真实地操作。”可是并非所有同学进入股票实盘交易之前,都做好了这些准备。
: A: [, y" g, X' c# @会计专业的栾苗说她“不太懂,各种线也不会看”,就是跟着同学里的“股神”炒,人家买什么她也跟着买什么$ B/ a7 x: l! B. O6 {
在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就读的张旭倒是会看各种走势线。他感觉这和他们工科生会接触的一些工程机械原理挺像,寝室里几个同学热情都很高。至于基本面、公司成长性的分析,“我们都不太care(关心),反正现在的股市也不是真正的价值投资。”
1 M' A) L& f0 p3 k1 I柯永曾上过名为“股票市场分析”的课,但觉得帮助不大。虽然为了写论文,他也查过一些资料,看了点技术指标,会画几条辅助线,“然而并没有什么用。那些理论,放在股市上看,有的说得通,有的说不通。”和许多接受采访的同学一样,他认为“炒股主要还是靠消息,更像是在赌博”。: B* Q" i' a0 g# W
很少有人考虑亏损
+ o+ _: z. V& A! Z) _. N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发现很少有大学生会去想亏了怎么办。各校各专业的同学面对这个问题,无一例外都会说同一句话:“现在这行情,就算亏,也亏不到哪里去。”
% z( {$ J3 g6 s“我觉得起码有一半的人,是因为现在牛市,随便买哪只股票都能赚钱,就进来的。”梁瑞说。她的感觉和《新华每日电讯》记者所做调查的结果相符,有51%的同学直言不讳自己炒股的目的“就是想趁牛市捞一笔”。
1 p$ Z3 R& q. `- s和社会上股民常调侃的“侠之大者,为国接盘”不同,不少大学生深信国家对股市的调控能力。虽然也说不出明确的判断依据,但不少同学都相信牛市会持续到今年年底。一位受访的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同学还诗意地认为:“股市会站上前所未有的1万点高峰,届时我将一览众山小”。
/ V/ h3 V, P3 A$ l, _即使是“并不太懂”就把两三万块投入股市的栾苗,也看得出创业板早已脱离价值的疯狂,但她还是坚信自己“肯定不会被套。就算有泡沫、有风险,但是国家会控制的。国家是不会让股民去兜底的。”1 f- P7 Q, M' m3 n' B7 p2 Y
和她相似,经历了5月28、29大盘连续两日的“跳水”,之前赚得都赔回去了,北京工商大学环境科学系的孙迪也仍然“感觉国家不会任由大盘这么崩下去。”. K* O/ }3 Z9 Y  T4 N0 g1 U
毕业于北大经济学院金融系的季天鹤告诉《新华每日电讯》记者,他上大学期间,正好赶上上一波牛市,当时校园里洋溢着一模一样的炒股热情。现在回想起来,毕业后一直在金融领域工作的季天鹤觉得“当时还是不懂。虽然自以为懂得挺多,但当年我作为一个大三学生所能掌握的知识还是太少,老师虽然会提醒,但学校面对本科生的课程设置里,也没有一门关于风险控制的课。”
9 Z; ]" x" N7 ^) ?9 _3 g! h, H& e+ x资本市场是残酷的
* n, B; r4 f! c  s3 _- P, v日前有江苏的媒体报道说,南京某大学男生寝室的夜聊话题中,“股票”已经超越“女生”,排名第一。这种情况在各地高校里也都差不多。1 l* B$ Z7 y' a8 w; H* z( Y: D1 U. {" Z
一些同学因为炒股连作息都扳过来了。张凯隔壁寝室有个同学经常熬夜到天明然后睡一上午。自从开始炒股,这个同学每天早上8点半准会起来,等着9点半开盘。梁瑞的室友此前微博只关注明星八卦,现在则开始关注“大智慧通讯社”等炒股信息,“而且她真的是为了看盘,完全不听课。”' R3 `# Y0 A9 r) ^8 N
在北京电影学院数字电影专业的李申看来,“大爷大妈还有各种小白散户跑步入场就是危险的信号。”他已经把在股市赚的钱拿出来创业了。可最近一两个月,仍然总有同学问他“该怎么开户”“买哪只股票好”,李申的回答一概是:“劝你别玩儿。”
; W& V, ~" X! K/ k- i7 W从10岁开始,他就以家长的名义,把压岁钱投入股市,现在22岁的他已经是个资深股民了。中学时代就经历过2008年开始的那轮熊市,李申直到去年才收回本来,早就充分领略到了资本市场的残酷。; T# P; f8 x7 N$ K: w
南葛也打算清仓了。他说炒股还是太消耗精力。上午九点半开盘的时间通常都在上专业课,只要掏出手机来看股票。“没有半小时肯定打不住。再一抬头,老师在讲什么已经跟不上了……”
! e" e+ v3 R3 H; L: Y“自从开始炒股,我感觉校园生活就变得不美好了。”梁瑞的朋友圈里每天都能刷到股票信息,微信群里也都是七嘴八舌的讨论,让她避之不及。! R* j" y+ C+ |" _9 `
“同学们都是因为牛市入场,都很激进,投机心理很重,个个都奔着钱。”梁瑞说,这种浮躁的氛围她入学3年以来头一次感受得这么明显。“我真的不认为投入这么多精力在炒股上,是一件好事。”(文中受访学生均为化名), k2 \8 Z2 y& l0 g# X: B1 w. {
新浪微博 QQ空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 ( 蜀ICP备19023435号 )  

GMT+8, 2025-7-24 02:28

Powered by WW.ICBW.COM.CNtechnical support:传播网

川公网安备51010602002315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