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凌晨1时,刘澍和朋友刚聚会完返回华南理工大学的大学城校区。他察觉到,校门的看守比往常更加严格,每个入校的相关人员都要检查证件。刘澍一问,才得知前一天晚上,就在朋友宿舍楼下的垃圾投放点,发生了一起车祸致死的悲剧。他们回到宿舍楼时,现场已经被清理、封闭。 不久后,刘澍便在网络上看到警情通报:9月27日21时40分,在广州中环东路附近某生活小区内部道路,有一辆小车撞到2名行人,其中1人经抢救无效死亡,另1人经治疗后出院。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肇事司机金某排除酒驾、毒驾嫌疑。 9月29日早上,在该校的另一校区(五山校区),又发生了另一起网约车与行人碰撞的车祸。幸运的是,该校保卫处工作人员在媒体采访中表示,被撞的退休教师伤势较轻。 “我们也很诧异,怎么两天之内,偶然的事故会再次出现?”该校一位学生说道。 实际上,行车安全的悲剧已在各地校园陆续发生,抛出着相似的疑问:比起城市道路,在校园这一特殊的空间里,怎样兼顾开放与安全?而当舆论的波澜渐渐消散,管理的条文又是否能够落于现实的惩戒?
事发后的警情通报 图源公开信息 “这么大的事故还是第一次听到” 9月28日凌晨,在封闭的事发现场,刘澍看到已经有学校教师在维护秩序,不允许摄像。只有少数学生偷偷拍下了事发后的照片,第二天发布在校内群聊、网络上。 刘澍描述,在疑似事发后的照片上,肇事车辆是一辆宝蓝色的宝马,能看出车祸发生时,车头已经贴到了树干,前盖发生了很大的变形,高高翘起,显示出碰撞时“速度很高”。 “在大学城校区,教学区域与生活区域是被一座天桥切割成两片的。”刘澍指出,宿舍位于生活区域内,这或许成了警情通报有些含糊,事发地点被写成“生活小区”的缘由。 “学生宿舍、教师公寓、食堂都在生活区。”刘澍说,车祸发生的道路就位于教师公寓与学生宿舍之间,比单行道宽一点点,勉强可以允许两辆车会车通过。“一般只有帮助学生搬动行李的车辆会经过。”已经离开大学城校区,去五山校区就读的学生张琪说道。 刘澍叹息,尽管学校官方没有确认事件的具体信息,随着舆论发酵,当事人的身份渐渐浮出水面。 一位知情人士曾在媒体采访中表示,逝者是学校2025级电气专业的学生陆某,才刚刚入学20天左右,通过竞选当上了班长。陆某的宿舍离事发地点有100米左右,事发当天恰巧是女孩18岁的生日。 多位学生则提到,肇事司机疑似是该校艺术学院的一位教师。“平时教职工的车都停在宿舍楼下,有停车位,还有很多车停在路边。”张琪说道。 9月29日,记者致电华南理工大学多个职能部门确认事故信息,最后只有校医院接起电话,坦言“现在不方便回应了。” “这么大的事故还是第一次听到。”在学校生活多年的刘澍感慨,大学城校区本身对外来车辆是不允许进入校内道路的,校区里也有限速30公里每小时的警示牌。“更大的问题,可能出在肇事司机身上。” “大学城校区的管理已经比较严格。”张琪证实,安全管理的隐患,其实在学校的五山校区更为凸显。
刘澍指出,事发的道路在教师与学生公寓之间。 受访者供图 第二起碰撞 第二次悲剧 事发之后,在五山校区就读的赵科便在朋友圈看见,同学们纷纷开始悼念女生的离世,其中有悲伤、惋惜的情绪,也有对肇事者的愤怒。 结果他没料到,就在9月29日一早,自己校区的门口也发生了一起碰撞导致的车祸。 当天早上9点,赵科听到同学们说,在五山校区食品学院的门口,一辆网约车撞到了一位退休的教师,事故较为轻微,被撞的教师仅为擦伤。上午10点左右,赵科便看到了新闻报道,当地交警部门的工作人员向媒体证实了这起事故的发生。 赵科解释,华南理工大学一共有三个校区:大学城、五山和广州国际。在电气等许多专业,新生都会先在大学城校区就读一年,再转入五山校区继续学习,这样一来,五山老校区的人数就相对偏多。五山校区里还囊括了第三方设计院、教师家属和退休教师居住小区,这些小区里则总共配备了三个幼儿园,交通情况更为复杂。 他指出,和大学城校区不同,在五山校区,社会车辆也被允许进入。他通常坐着网约车,提供学生证件后,保安就会默许放行。其他的社会车辆也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填写时间信息后预约入校。 “车祸发生的地点,是五山校区比较危险的地方。”赵科说,校区建设时保留了原始陡坡的地形,转弯比较多,造成了车辆行驶时会有避让的视线盲区。虽然学校限制了学生使用电动车,在校内投放了一些共享电动车,但在生活区域本就狭窄的道路上,私家车还是不得不和电动车混行,从而拥堵在一起。 而在赵科的记忆里,死亡的悲剧并非第一次出现。2023年9月底,学校曾经发生过一起电动车违规载人、被小轿车撞倒的事故。电动车上的大一女生摔倒、造成头部重伤,昏迷一个月之后不幸离世。 赵科和张琪记得,从那之后,学校对电动车的管理逐渐收紧,所有的电动车都要挂上校内通行的车牌,无牌电动车会被保卫人员拖走。目前学校还停止了新生对于电动车牌的申请,并要求骑行时必须佩戴头盔。“不过我还是觉得学校内的交通比较随意、混乱。” 如今,随着两起事故在网络扩散,赵科发现许多人开始有了警觉。 下午放学时,赵科刚好遇到了专业的辅导员。他看着辅导员走过来,和同学们再三叮嘱,国庆期间一定要注意安全,对于逝者大家不要太伤心了,稳定好情绪。“其实学校类似的事故还是比较少。”赵科叹息,“现在一点点风吹草动,大家都会格外地关注。”
受访者在网络上看到疑似事故现场的照片,可以辨认出图中地点为学生宿舍楼下的垃圾投放点。(受访者图源网络)
" U) S8 l: ^/ @ B. \* U限速了,然后呢? 令赵科感到不解的是,学校明明对机动车有着“限速”的安全规定。 公开信息显示,2022年华南理工大学发布过《华南理工大学五山一体化校园交通安全管理办法(实行)》。其中规定,机动车辆必须按校内交通标志、标线行驶及停靠,进出校园门禁时速不得超过5公里,在校内主干道行驶时速不得超过每小时30公里。 赵科见过,在五山校区入校的几个大路口,都竖立着测速的装置,还有限速的警示牌,但没有值班人员在一旁查车监督。 赵科时常会遇到,刚进校门的道路尤其宽敞,一辆辆车从身边飞驰而过。“我自己感觉到,那些车开得真的很快。”而在张琪眼中,五山校区里很大一部分车都在超速行驶。 对此华南理工大学保卫科交通科的一位工作人员曾在媒体采访中强调,违规如何处罚等问题,学校都有明确规定。办法中写道,机动车在校内行驶速度超过每小时30公里属于违章行为。处罚类别有:警示、通报、提高违停收费类别、限制入校等。 尽管如此,“还没有真正见到过学校对超速车辆的处罚。”张琪说道。 事实上,近年来一些车辆的碰撞事故在各地校园内陆续发生。在事先的章程之后,部分校方也将目光转移到事后的提醒与惩戒之上。 浙江大学在雷达测速的基础上设置了LED的显示屏,一旦驾驶员超速行驶,显示屏上的数字会变成红色并高频闪烁,伴随超速的文字提示给驾驶员及时反馈。厦门大学对校内超速行为采取“首次警告、二次通报、三次黑名单”的处罚机制,并与车主所在的单位联动。 浙江工商大学、湖北经济学院等高校则将惩戒细则化,湖北经济学院规定,内部车1年内中度超速五次以上将被列入“黑名单”,取消车辆授权,严重超速一次,该车1个月内禁止入校。社会车辆严重超速,1年内禁止入校。所有车辆超速累计三次后,将进入永久黑名单。 9月29日晚,离死亡事故发生已经过去两天,悼念仍在延续。 一位陆某高中的校友在转发中写下,不敢想象这么优秀的女生在最美好的年纪离开了世界。“曾经与相似的事件擦肩而过的恐慌,一遍遍提醒着我,惩罚不够会让更多人心存侥幸。” 她写道,真不希望有更多的人,遭遇同样的悲剧。 (文中受访者均为化名)
) F- u+ t4 a2 Q* W& G8 n;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