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俄气)首席执行官阿列克谢·米勒(Alexei Miller)宣布,俄罗斯和中国已签署关于建设“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的备忘录。管道建成后,俄罗斯将每年经蒙古国向中国运输多达5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期限为30年。 当天的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郭嘉昆就相关提问回答称,中俄一贯本着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原则,开展包括能源在内的各领域务实合作。“关于你提到的具体项目,建议向中方的主管部门进行了解。” 路透社2日报道援引专家分析称,这一合作动态凸显出,尽管西方多次要求中国减少与俄罗斯的深度合作,但中方并未理会此类诉求。 牛津能源研究所的中国能源研究主管米哈尔·梅丹(Michal Meidan)指出:“‘西伯利亚力量-2’项目相关消息的宣布,是能源地缘政治领域的重大转折点。这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中国不再关心西方的看法,而且中国并不孤单。” 早前还有报道称,俄罗斯北极液化天然气二号项目拟建的第三条生产线,预计将采用中国提供技术。报道认为,这同样表明,中国有能力顶住西方施压,拒绝孤立俄罗斯。 另据《华盛顿邮报》报道,在失去欧洲天然气市场这一高利润板块后,俄罗斯将能源出口重心转向中国,俄气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动搁置已久的“西伯利亚力量-2”管道协议落地,展望该管道有望取代“北溪-2”。有分析人士认为,尽管天然气定价、管道融资和建设时间表等关键细节尚未最终敲定,但项目的推进已显示出北京在与莫斯科的关系中影响力日益增强。 卡内基俄罗斯欧亚中心主任、中俄关系专家亚历山大·加布耶夫(Alexander Gabuev)表示,“这份协议表明,中国对该管道及俄罗斯能源资源感兴趣,但这还不是最终交易。” 他认为,欧盟计划到2027年前全面停止使用俄罗斯能源,鉴于俄罗斯对欧出口几乎没有恢复可能,因此任何协议都将更有利于中国。与此同时,中国也正在加速推进经济脱碳、扩大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通过能源多元化实现能源独立。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俄境内段“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开工仪式。 中俄能源合作是两国务实合作的重要基石,能源贸易占中俄贸易总额比重保持在三分之一以上。俄总统普京今年1月宣布,俄罗斯是中国原油、天然气第一大进口来源国,中国也是俄罗斯能源资源的最大消费国。 中俄2006年签署《关于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谅解备忘录》,两国计划修建东西两条天然气管道,其中西线天然气管道(“西伯利亚力量-2”)计划经过阿尔泰地区,预计全长2000余公里。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已于2019年正式投产通气,去年12月全线贯通,而西线管道建设至今尚无进展。 “今日俄罗斯”(RT)此前称,该项目出现延误,主要是因为中俄两国在供气价格、管道线路方面尚未达成一致。 2日接受采访时,俄气首席执行官米勒表示,“西伯利亚力量-2”输送天然气的具体价格将另行协商确定。他同时透露,预计对华出口天然气的价格,将低于俄气目前向欧洲客户收取的费用。 米勒还提及,在俄总统普京此次访华框架内,俄气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商业协议,双方同意将“西伯利亚力量”输气管道的年输送量从380亿立方米增至440亿立方米,并将“远东”管道的年输送量从100亿立方米增至120亿立方米。 克里姆林宫表示,此次中俄会谈期间共签署22项协议,其中包括俄气与中国石油的战略合作协议,但未披露具体内容。 另据蒙古国通讯社消息,在9月2日上午的中俄蒙三国元首第七次会晤中,各方同意将中俄蒙经济走廊规划延长5年至2031年,并同意建设从俄罗斯经蒙古国至中国的天然气管道项目。 “这项重大合作终于步入正轨,”俄罗斯科学院中国与现代亚洲研究所所长基里尔·巴巴耶夫(Kirill Babaev)说,“尽管我们尚不清楚定价、输气量参数以及管道分包商的信息,但政治谈判现在已正式结束,接下来将进入商业执行阶段。得益于俄中蒙三国领导人的支持,这一阶段必定会取得成果。” ; }6 b9 T9 Y9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