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某短视频平台,大量营销号如出一辙地发布着 “喝了酒就打我,打牌输了也打我,一次又一次,这次天王老子来说情我都要离婚” 这类统一文案的视频,毫无根据地编造遭受男性家暴的虚假故事,将性别对立作为炒作热点,以此疯狂收割流量。
其他类型的造谣行为,在平台规则和相关监管下往往能得到及时遏制与打击。然而,这类针对男性的造谣内容却仿佛置身法外,不仅长期存在、屡禁不止,如今更是形成了一条成熟的产业链,从文案撰写、视频拍摄到发布推广,每个环节都被精心设计,以最大限度地挑起性别矛盾。这种现象如果持续放任,不加以严厉整治,将会带来极为严重的后果。
首当其冲的是对男性群体的伤害。这些无端的造谣抹黑,使得男性在社会舆论中被片面地丑化,正常的男性形象被歪曲,他们在生活、工作中可能会因此遭受无端的误解和偏见。一些原本积极向上、尊重女性的男性,也可能因为这些谣言而被贴上负面标签,承受不应有的压力。 而对于女性群体而言,虽然短期内可能会被这些虚假内容误导,但从长远看,同样深受其害。不明真相的女性在持续接触这类虚假信息后,会对男性产生恐惧、厌恶心理,这无疑会严重影响到现实生活中两性之间正常的交往与沟通。原本可以和谐相处、相互尊重的两性关系,在这种错误引导下变得紧张对立,进而不断深化性别矛盾,最终造成整个社会的割裂。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两性关系的恶化也会对家庭的稳定产生冲击,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性别对立并非新鲜事物,近年来在网络世界时有出现。从一些网红大 V 发表极端言论,带领粉丝对异性进行攻击,到某些自媒体平台刻意渲染 “男性暴力伤害女性” 或 “女性嫌贫爱富” 的个别案例,制造群体对立,性别对立已成为部分人获取 “有毒流量” 的手段。 事实上,早在 2023 年,网信部门就开展了 “清朗・整治短视频信息内容导向不良问题” 专项行动,明确将 “散布错误婚恋观,故意制造性别对立” 列为重点整治的错误观念之一。这一举措为整治当下短视频平台的性别对立乱象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然而两年过去了,本文列举的这些营销号,仍在猖狂造谣引流。
这类内容的泛滥,很难说不是内容平台的监管不力乃至默许、纵容! 内容平台如果真想治理,绝不是没办法。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内容审核机制,加大对涉及性别对立、虚假信息等不良内容的审核力度,利用技术手段和人工审核相结合,及时发现并拦截此类违规内容的发布。另一方面,优化算法推荐机制,避免将这类博眼球、挑动对立的内容大量推送给用户,引导平台内容向积极健康、促进两性和谐的方向发展。同时,对于恶意发布性别对立内容的营销号和账号,要采取严厉的处罚措施,如封禁账号、限制流量等,形成有效的威慑。 性别对立没有赢家,只有通过各方共同努力,严厉打击利用性别对立造谣炒作的行为,才能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网络环境和社会氛围,让两性在相互尊重、理解的基础上,携手共创美好的未来。
- d8 w# j- W% e% \6 l0 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