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外地女孩,死在了我的出租屋》是这个8月最火热的文章,现在被证明很多细节是有问题的。
: y8 W. b# `& e# [2 X比如,她就读的不是211大学,而是一所专升本大学;她考了3次公务员,没能进入面试,而不是考了10次,每次都在面试的时候被淘汰。1 k) h- Q. E6 `
) p7 i4 w Z) u" D: ~' o! }但是,这篇文章作为一个现象级的传播事件,为何会引起广泛转发(我看到的时候已经有2万多转发,估计阅读量有几百万),仍然值得寻味。
! w, [( H- o& b5 @' k
" t' S P2 {/ t0 Z. E8 X和以往纯粹自媒体炮制的流量文章不同,刊发这篇文章的公众号“贞观“在西安乃至陕西,都有一定影响力;他们有较为严格的事实核实流程。这篇文章是一篇“投稿”,根据文章所述,作者是房东本人,在公安系统工作。
( [: O% V, |- J2 M. }* S
2 G4 Z p4 K- J0 Y9 p! r! k1 ^西安警方在回应此事的时候表示“事情是真的”,可能指的是“一个外地女孩死在了我的出租屋”这个核心事实是真的。“贞观”有两次回应,坚持认为“事情是真的”,他们的自信,也许是来自作者自述的背景和提供的基本证据,比如女孩和房东的聊天记录,国家电网的收费凭据等等。0 b+ g, s. x# K6 y- v8 E& F* K7 H
( R, u3 m( @% y) [7 T. V
因此,这一次的舆情,和过去发生的“秦朗巴黎丢作业”“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有所不同。它并非完全编造,更可能是“文学爱好者”(房东)添加了一些想象的创作,在不经意间击中了公众的神经。
+ L( L% Y0 W+ b8 W2 z6 B. y) A
% q8 L% h) S6 C6 m说是“不经意”,是因为有媒体人对作者进行一番追索,发现她并不是新媒体创作者,也没有追求流量的动力,这样的文章,也不像是“贞观”这样的机构策划的。
+ e/ i ^9 s. J# v5 s
/ D0 w9 m, V6 s5 e' O" T当然,多家媒体的记者赶到宁夏固原市核实,获得了不同于那篇爆款文章的信息。目前为止基本确认的是,有一个33岁的女生,在外地死在了出租屋,她也确实考了几次公务员。3 ]0 L% T3 e: s2 b$ ]. c8 L
; U! `4 Z; K5 P: w( V1 l但是,激起读者转发热情的那些“痛点”,211大学,考公10次,以及母亲借钱租房,这些精准命中大家“转发点”的段落,都是有问题的。
9 N$ F' T# P+ P: ~$ I9 V) h8 Z" k+ \6 M* {; H+ G, T. {& X
故事细节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但人们之所以被这些细节共情,不能归因为它是夸张、戏剧性的。相反,这些细节单独看,甚至都是很普通的。+ G" C" k" p1 y' G
4 w, w) [: U1 n1 W- n它讲述了一个并不离奇的故事:一个农村女孩(在村里家境中等,接近贫困),在家庭的全力支持下努力多年,既无法在城市立足(她对城市的现实生活缺乏足够了解),也无法再回到乡村(像一些没读过大学的女孩那样嫁人),她该如何处理自己的困境?6 y# t' F1 r- x, J1 T
* f* x% e9 X) y6 f$ f1 Q! {
这样的故事,其实随处可见。2 b v" q, y! y4 c! M
. _) O' A2 p- y2 j9 |很多年轻人喝咖啡、拍下自己生活的美照,努力证明自己“适应都市生活”,其实在财务上并不乐观。因此,这篇文章并非“制造焦虑”,而是“迎合了焦虑”——那焦虑广泛存在。过去一段时间,我就接触到不少这样的年轻人。有人向我借500元周转还花呗,有人找我推荐能够写稿的工作,“哪怕挣一千块也行”,还有人在一个市集摆摊儿,因为客流量少自己可能损失150元而崩溃……年轻人的困难随处可见,有不少甚至在精神上接近脆断。
3 q1 M( A6 M! v; R* [+ c: X n, _( c. K. T3 P* S& O3 |! ?" v
回到这篇文章的标题,《一个外地女孩,死在了我的出租屋》,这个简单的描述,已经足以震撼人心。大量年轻人,目前就住在外地的出租屋,有不少人和父母、朋友的互动都不多,而一人独居住,一旦出现意外,就容易发生“死后多日无人发现”的悲剧。
7 f' K" }% h2 t6 S
3 A9 s0 ~3 k# t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就思考过这样的问题。那时我在外喝酒都不敢喝得太多,因为担心自己万一有意外,连个通风报信的人都没有——这种孤独感,正是年轻人在城市打拼面临的精神困境。
0 L& ]/ R# W- V$ ^' ]( T) n" A, V- d% c1 d
而最能撩拨人们神经的,是文章中所描述的女孩最后生活的细节:向母亲要钱交房租,在未能达到预期的时候,拉黑了父母和朋友——这样的细节既有争议,也有深切的悲哀:很多年轻人面临着和社会脱离的问题,就像很多年前日本NHK电视台报道的“绝缘社会”和“孤独死”。
8 E8 L) ^( R1 V/ O8 |+ a
^* B% m; a# v5 a9 L$ A, I0 u9 K! r这次舆论事件
可以探讨的地方有很多。比如,很多人要求自媒体要有机构媒体一样的真实性原则。自媒体时代,人们很难分清“故事”“非虚构”的区别,会假定看到的文章都是“真实的”,并为之流下眼泪。当人们要求自媒体“更真实”的时候,其实凸显出媒体伦理的重要性。
3 _" Y, n; ~3 k" U/ t/ E7 `9 `* L" O- D7 \$ Z* n( r* n
而我更看重的,仍然是这个女孩的悲剧所彰显出来的社会特征:年轻人如何能够建立更好的社会连结?一个社会如何为城市中打拼的孤独个体提供更多的支撑? 或许,这是在核实细节真实性、提升自媒体素养之外,人们应该花点时间来思考的问题。
, }8 N; k5 J1 u0 p# b% g0 Q1 X+ W8 e" k; S/ l% N" y" q
当然,好的房东,一个负责任的写作者以及认真核实信息的自媒体机构,都是构成良性社会连结不可缺少的因素。 e/ L8 O' ^, s
8 k+ J* y% @! m, o*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