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地时间8月15日,世卫组织官员首次证实,瑞典报告一病例感染了在非洲发现的新型猴痘病毒变异株Ib,这是该病毒在非洲大陆以外传播的第一例。专家称该病例的发现很可能意味着欧洲有数十例未被发现的病例。 Z1 G! }. T0 g
3 m/ b- t+ r: c* Q) n. m
瑞典卫生官员在当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上述患者在非洲感染了此轮猴痘疫情流行的新型变异株,目前正在接受治疗。- s& A' l+ I& s \. u4 s/ t
7 `" n& [3 y6 {# ^; g" {
世卫组织前一日宣布,猴痘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这是世卫组织两年来第二次启动最高级别公共卫生事件的警报。
猴痘病毒经过多年变异,目前已演化为两个遗传分支—I型分支和II型分支,其中与本轮疫情有关的I分支致死率更高。它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出现并快速传播,在瑞典发现的首例感染也引发了公共卫生安全专家的担忧。
- a( R: V* P) ]/ m9 u m, K+ T7 X! @2 N" Y9 s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教授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考虑到旅游旺季和国际交往的频繁,猴痘病毒的跨国传播风险可能随之上升。”. @8 c; o4 V B
; \- {* d0 j" }! R. r# ^5 ^
他还称,目前我国境内尚未监测到新型猴痘Ib变异株,我国境内流行的猴痘病毒株属于IIb分枝C.1.1谱系。“但我国国内有严格的边境防疫管理方法,新病例很难从国外传播到国内。”他说道。9 b z7 M$ V, Q) l
4 D/ @5 W1 W7 c% G
卢洪洲表示,与IIb变异株相比,1b型更常通过性渠道传播,且引起的病变多见于生殖器。他同时称,猴痘病毒主要通过长时间密切接触传播,如性行为、皮肤接触以及与他人近距离呼吸或交谈,人际传播能力相对较弱。
, a) ~1 s ^6 y8 M
1 n+ d/ D" x8 {2 T “基于目前的防控措施和国内的疫情监测情况,中国内地再次出现2023年感染数快速增加的可能性较低。然而仍需保持警惕,继续加强监测和防控措施,以应对可能的疫情变化。”卢洪洲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3 x+ }; a3 ]& @ }# Q
2 t5 [/ W+ c7 r; }- f
他进一步称,中国40岁以上人群已经接种过天花疫苗,可提供85%的保护率。对于40岁以下的人群,国内应储备足够疫苗以备不时之需。
& ]. w" b3 _; w& t1 e
* a$ o/ E# r% {- F; @, { 中国针对猴痘疫情的蔓延具备有效应对潜在风险的能力。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猴痘诊疗指南(2022年版)》,中国已经提前做好了猴痘医疗应对工作的准备,并提高了临床早期识别和规范诊疗能力。2023年,中国国家疾控局和国家卫健委联合发布的《猴痘防控方案》,指导各地科学精准进行猴痘防控工作。在疫苗方面,虽然目前国内尚未有猴痘疫苗上市,但随着全球疫情形势不断演变,中国猴痘疫苗的相关临床试验也在及时展开。如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复制缺陷型猴痘疫苗临床试验申请已于2023年7月14日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正式受理。
% ?) }. B @$ { C$ y# ~4 u* m* k4 i- y& t
除疫苗接种外,猴痘治疗主要是对症支持治疗和并发症治疗。目前临床上主要以使用抗病毒药物为主。 m* ]1 Q0 }; I. i( j
0 ]/ O( Q) J% a- d
为预防猴痘的传播,卢洪洲建议采取以下措施:避免与健康状况不明的人员发生性行为;出境旅游人员要关注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猴痘疫情信息;避免接触可能携带病毒的啮齿类、灵长类等动物。如果发生高危行为,应进行21天的自我健康监测,并在出现症状时及时就医。$ ]; j& }; }) z! T- b
- O# }7 }+ P5 S/ A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接触猴痘病毒感染者应在四天内接种疫苗;如果没有症状,建议在接触后14天内接种疫苗;鉴于医护人员在护理猴痘患者时面临较高感染风险,即使没有接触过猴痘病毒,也要接种疫苗;考虑到猴痘病毒在某些地区的男男性行为者中传播较为集中,这一群体也应接种疫苗。
2 Y" L% e( \# M/ H" b8 d4 x
5 q9 y' c! @# }, F N# n3 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