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媒体声称在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地区,解放军与印军发生冲突,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印度媒体报道提及,双方都有人受伤,印军则至少有15人受伤倒下。 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是印度非法占领的中国领土,地处中印边境东段,我们称之为藏南地区。印度方面在那里设置了所谓的邦级行政单位。
(中印边境周边的印军工事) 在去年的10月份,该地区已经发生过类似的冲突,当时引起了舆论的广泛关注。最新冲突涉及的具体人数和细节,目前还没获得任何一方的官方确认。印度《印刷报》报道,冲突发生在达旺地区,具体地点在印度单方面认定的所谓实际控制线上,大约有250名到300名解放军军人参与,他们携带了带刺的棍棒,金属拳套,以及泰瑟枪(电击枪)。这一报道起码证实了解放军没有使用枪械等杀伤力更大的热武器。印媒还说,最初只有约50名印度士兵与中国军人发生冲突,双方互相投掷石块,随后升级为使用棍棒等冷兵器较量。印媒特别强调,印军并没有装备泰瑟枪。 此后,印度军队的后援队伍到达,人数超过了中国方面。印媒称冲突导致双方都有一定数量的士兵受伤。印度国防部消息人士声称,印度军队在30分钟内“成功压制”了中国军队,中方受伤人数更多。消息人士还说,至少15名印度士兵在冲突中被打倒受伤,还有人骨折。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都只是印度媒体的单方面报道,参照当年的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印媒再次夸大我方损失,给印军遮羞的可能性极高。简单说,就是印军受伤的很可能不止15人,而解放军战士反而可能都全身而退了。 印度军方通过一份声明证实,冲突确实发生了,并声称“双方少数人员受轻伤”。声明还强调说,双方随后在该地区脱离接触。该声明还提到作为事件的后续行动,该地区的印度军方指挥官与解放军指挥官在一线进行了会谈,并根据过去协商的机制进行了讨论,目的是恢复和平与安宁。印度军方声明坚称,在这一地区实际控制线沿线的某些地区,双方存在不同的看法,因此自2006年以来,双方一直在该地区巡逻至各自主张的控制线。
(资料照片:中印军人对峙) 印军消息人士称,印度方面至少有两个不同部队的士兵参与了冲突。印度军队在实控线附近的部队,主要执行巡逻任务,并且组成了若干个快速反应小组,以便在需要时对解放军形成“人数优势”。同时,印度陆军还在实控线之后的所谓“第二道部署线”安排了后备部队,这是自两年前加勒万河谷冲突以来的全新部署计划之一。 两年前的6月份,中印双方在边境西段加勒万河谷地区发生激烈的肢体冲突,引发了此后一系列的摩擦。当时,印度军人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越线挑衅,试图蚕食我国领土。我方边防团团长祁发宝前出交涉,对方挑起争斗,祁发宝身负重伤,数名战士牺牲。解放军被迫进行了有力反击。根据印度士兵自行发出的一些视频,印度方面伤亡严重,但印度官方坚持说己方只有20人死亡。多个视频显示大量印度军人被俘,印度方面对此采取默认的态度。此后,两国通过多种沟通渠道进行谈判交流,事态逐步转向缓和,直至近日在边境东段藏南地区再次爆发冲突。
(加勒万河谷冲突中,解放军与印方人员交涉)
# H, W) W& d: O+ o2 l* r可以说,当时的冲突已经证明,印军方面根本无法从解放军手上占到便宜,他们先发起偷袭之后,还是遭到了沉重的打击。但是现在看来,印度还有很多人至今不肯吸取教训,或者为了某些政治私利而尝试进一步挑衅。一些印度人没有清醒的认识到,中方有着捍卫领土完整和主权的坚定意志和强大实力。印度高层其实应该很清楚,中方在中印边境针对性的实施了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力量对比已经很明显的有利于中方。路透社等外媒发布的一些卫星照片显示,中方已经大幅度改善了相关地区的公路、前线机场、部队营房等设施。即便是一贯支持印度官方立场的《印度时报》,也援引印度官员的说法,证实印度在边境基础设施方面无法与中国相比,甚至使用了“需要竭尽全力”的字眼来描述印度追赶中方的难度。
(印度军方车队向边境运送物资) 最后,值得关注的是,印度方面似乎无意升级或者炒作这次的冲突事件。印度政府和军方都不再像过去几次冲突那样,首先公开炒作,单方面扩大事态。相反,在印度媒体曝光这一冲突后,印度官方迅速发表声明,指出两国已经在现有机制框架之中进行了沟通,双方军队指挥官举行现场谈话。这说明经过了近三年的多次较量和谈判之后,印度官方暂时站在了尽可能和平解决矛盾的立场上,这比起印度方面在当初加勒万河谷冲突时的表现,还是有着相当的进步,也说明了印度方面对中方的实力开始心存顾忌。
% t X/ O1 {# s2 ^( a9 q& @$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