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沈阳猛禽救助中心这天接收到一个大家伙。 这是一只秃鹫,因误食人类投放的鼠饵、农药中毒。 几经坎坷,让人感慨万分。究竟,救助中心和秃鹫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身体机能恢复,中毒痊愈,却屡遭放生挫折,其中又因为什么呢?
被救助的秃鹫 被救助的秃鹫 猛禽秃鹫 2013年,沈阳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沈阳猛禽救助中心救助了一只中毒的猛禽。 等大家看清它模样的时候才发现,这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秃鹫。 经救助中心工作人员悉心救治后它的身体机能逐渐恢复。 中毒症状痊愈后,工作人员决定送它重回蓝天。 可谁能料到,这“大家伙”竟赖着不走了! 当时工作人员前后三次进行放生,第一次本以为放生成功,大家便回到救助中心。 在中心工作的时候,大家还在交流着这次救助“大家伙”的经验。 话音未落,就听着尾随的“大家伙”呼扇翼膀并发出“咕咕咕”的叫声。 它的模样像在给工作人员汇报,“呦吼,咱又回来了”,像极了一个得意的孩子。
第一次放生 工作人员分析,此前经过沈阳理工大生态研究室的周主任在照顾这只秃鹫。 经过主任的悉心照顾和治疗,这只“大家伙”便很快就好了起来。 因为“大家伙”本就是野生秃鹫,所以满足放生条件,不需要经过野化训练。 可是它因为之前中毒和后期使用药物治疗的缘故,致使羽毛掉了不少。 如今它的羽毛七零八落,俨然成了名副其实的“秃”鹫。 就这样,第一次放生就这样因为它的羽毛问题而失败。 这只大秃鹫只能暂时养在救助中心等待新羽毛长出来,到时再将它放归自然。 好巧不巧,就在换羽期间“大家伙”所在的禽类笼舍旁的马厩意外失火。 马厩周围所安置的大部分野生动物未能幸免于难,惨遭波及。 火灾之后,看着满地被火烧死的野生动物尸体,每个人都心痛不已。 万幸的是,禽类笼舍在被火海完全吞噬之前火势就被扑灭,“大家伙”幸免于难。 这一次失火使得周主任及中心工作人员内疚万分。
接受治疗的秃鹫 周主任觉得更要对这些幸存动物进行用心细微的照料和关怀,尤其是这只秃鹫。 大家优化了给秃鹫准备的原有食谱,还不定期加餐。 秃鹫的营养跟上了,这半年期间发出了一身丰满的羽翼,体型明显壮实了一大圈。 周主任看着它健康且丰满的羽翼,觉得下一次的放生肯定势在必行。 救助中心的工作人员都觉得,“大家伙”很快就能重新翱翔天际了。 在中心研究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后,工作人员决定对“大家伙”进行第二次放生。 到了指定的飞行地点,“大家伙”是步态臃肿,不推不动。 丝毫忘记了自己曾翱翔天机,心心念念的都是每天定时定点的“六个大鸡腿”。 工作人员尝试了很多办法,带着跑动,耐心引导飞行,希望它能够飞起来。
周主任正在协助秃鹫练习 可它最多就是凭借双爪在地上奔走一段路,呼扇两下健康丰满的羽翼。 半年精心饲育,周主任及全中心满心期待的第二次放生,谁知还是同一个结果。 搞得周主任和中心工作人员被它憨态可掬的体态逗笑外又充满了无奈。 从工作人员口中了解到,秃鹫是鹰科秃鹫属的大型猛禽,体长108-120厘米。 正常情况下这类猛禽的体重一般不会超过二十公斤。 其主要以陆生大型动物的尸体和其他腐烂动物尸体为食。 可再看我们的“大家伙”比标准的成年秃鹫足足胖了一圈。
自然界的秃鹫在救助中心的这段时间里,它的体重达到了二十五公斤还有余。 这对于禽类,尤其是大型禽类,这个体重是严重的超标了。 如此沉重的身体重量导致“大家伙”无法飞行。 自此“大家伙”被工作人员们起了个极为贴切的称呼“肥肥”。 为了让“肥肥”避免长期笼养,丧失野性,大家决定还是需尽快将它放归自然。
放飞秃鹫的场景 准备减肥 负责饲育的工作人员为它重新定制了食谱,并对其进行了“减肥计划”。 在保证营养充足的前提下,工作人员打算严格控制“肥肥”的饮食摄入。 每日伙食从之前的“六只大鸡腿”锐减成“两个大鸡腿”。 另外工作人员每日都带领着“肥肥”去野外进行减肥训练,增加其运动量。 这么做的目的是帮助它找回一部分流失的肌肉记忆,使其能尽快恢复飞行本领。 经过数月的饮食调整与体能训练,“肥肥”的各项体征都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时机差不多以后,工作人员决定对“肥肥”第三次放生。 这天,工作人员在野外经过几轮的引导后,“肥肥”终于张开翼膀向天空滑翔。 等到“肥肥”的身影逐渐消失在天际线后,周主任终于松了一口气。
准备放生时的影像 历经数月,这只命运坎坷的秃鹫终于回到了本应属于它的天地,让大家十分欣慰。 就在工作人员回到救助中心,正在交流这次的放归经验。 熟悉的“咕咕咕”的叫声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大家心里已经猜到了什么。 出去看的时候却没想到,这次不光是“肥肥”回来了,身后还围绕着一群乌鸦。 “肥肥”呼扇着翼膀“耀武扬威”的鹫立鸦群,还兴高采烈地转着圈。 它像个期待家长夸奖的孩子,在饲育的工作人员来回踱步“咕咕咕”地叫着。 周主任和其他的工作人员知道“肥肥”这是彻底不想走了。大家都对“肥肥”的恋家憋笑着,只好又一次无可奈何地将它留在救助中心。
准备起飞的秃鹫 它和往常一样,有模有样回到了飞禽笼舍。就好像这个笼舍就是自己的家一样。 就这样,“肥肥”又在救助中心度过了几个月蹭吃蹭喝、被精心照料的快活日子。 此时已经是第二年的春节后了,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接触。 飞禽笼舍“钉子户—肥肥”与饲育工作人员早已成为一家人。 转眼间又是一年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候鸟迁徙的时节。 此时正是放生“肥肥”的绝佳机会,于是救助中心的人员又一次安排这只秃鹫放生。 鸟类具有天生的方向感,因此很容易辨别方位、识别地点。 为了避免“肥肥”像上一次那样放生成功后又自己找回来的情况再次发生。 工作人员第四次放生“肥肥”的时候,为了避免它再次回来。 此次刻意挑选了距离救助中心外百余公里的生态湿地作为放生地点。
周主任和秃鹫 为了能够及时分析和了解“肥肥”回归自然后能否快速适应野外的生活环境。 周主任特意准备了一个可以安装在“肥肥”身上的可以追踪定位的小型仪器。 放置这个仪器的目的是为了及时掌握“肥肥”放生后的生存状态。 等到放生的这天,很多工作人员都十分不舍,主动来给“肥肥”饯行。 这一次“肥肥”十分争气,自始至终“肥肥”兴致高昂。 它像个像一个听话的孩子及其配合工作人员的安排。 它“咕咕咕”地扑着丰满的羽翼展翼飞向天际,消失在了目及之尽。 “肥肥”第四次的放生成功且圆满,让工作人员都十分开心和欣慰。 接下来首先要进行,就是对“肥肥”的飞行行迹按时追踪。 通过飞行轨迹以此来分析判断它是否在野外生存的正常和顺利。
救治成功的秃鹫 “肥肥”重回蓝天已有数十日,虽然所有人都对这个结果十分满意。 但周主任和其他几位工作人员还是十分担心这只可以被形容为“乖巧”的秃鹫。 被人工饲养了长达数月之久,回到自然界后可能在捕食方面遇到困难, 还经常带着食物到监视器显示的位置看望它。 “肥肥”一开始看到工作人员十分激动,向工作人员飞扑而去。 它看到工作人员带来的食物,很高兴地冲了过去,立刻狼吞虎咽起来。 于后面几日“肥肥”逐渐掌握了猎捕的技能,对着带去的食物不再大快朵颐外。 工作人员在“肥肥”栖息的地方发现了其他禽类的毛和一些剩下的骨头。 这可以说明它已经能够独立猎捕其他禽类果腹了。
其他鸟类的羽毛 重回蓝天 看到“肥肥”如今这个模样,周主任与工作人员也终于放心了。 就这样过去一周,负责定位检测工作人员发现“肥肥”已经向北方开始迁徙离去。 这一次,任凭工作人员如何高声呼唤“肥肥”,它都未曾理睬。 它在天空上盘旋未降,好似心中只有一望无际的蓝天。 像极了在用这样的方式道别,悄然地一路向北,消失在了目及所至之处。 “肥肥”迁徙北归,让周主任与中心工作人员彻底吃了一颗定心丸。 成功的迁徙意识意味着“肥肥”已经完全找回了在自然界生活的习性。 之前看到鸟类的羽毛和残骸也代表着它已经具备了独自生存的猎捕技能。 倘若无意外的话,中心对“肥肥”的救治工作就这样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练习起飞的秃鹫 可谁知好景不长,不久以后,救助中心的工作人员就接到了一个陌生的来电。 结束通话之后,又让中心所有人的心马上提到了嗓子眼。 来电的人称自己在路上遇到了一只体形硕大的鸟类在趴在地上。 出于好奇他便上前观察,他发现大鸟的身上留有沈阳猛禽救助中心的电话。 他就试着拨打上面的电话,告知大鸟正趴在地上无法动弹岌岌可危的情况。 此刻电话那头的陌生人说的大鸟便指的就是“肥肥”。 周主任听到“肥肥”出现异常的消息后,百感交集、万分紧张。 连忙准备好必要物资,与工作人员火速赶往其告知的地点解救“肥肥”。 起初周主任等人本以为是“肥肥”因为不惧怕人类,从而受到了来自人类的伤害。
秃鹫受伤的部位 等到马上赶到“肥肥”所在的事发的地方之后,发现它左翼的骨架已经完全断裂了。 不仅如此,它的两只爪子也被压扁,伤势万分严重。 但仅凭看到的并不能确定是否是被人为伤害的结果,眼下首先要给它治疗。 于是救助中心的工作人员急忙先将“肥肥”带回到救助中心进行抢救。 负责检测定位系统的工作人员经过对装在“肥肥”身上的监视器数据比对分析。 周主任很快就发现“肥肥”最后出现的地点在救助中心以北的一处山地。 因为此山地人迹罕至,基本可以排除“肥肥”受到了来自人为伤害的可能性。 从另一方面来看,此处山区四周是一个风力发电厂的所在地。 山里密集地排布着风力发电的风车基站,为发电而持续转动着。 这种巨大的风车扇叶和很强的漩流经常导致一些鸟类被卷入误撞受伤。 而“肥肥”监视器显示的最后具体的地点,正好位于两处风车周围。
风力发电机的风扇 从而周主任认为,“肥肥”极有可能是被风车所产生的旋流而卷入所伤。 周主任认为既然“肥肥”在外受伤的原因已经显而易见且明了。当务之急就是为其进行最全面专业的抢救措施。 为此周主任特意带着它来到一家沈阳本地骨科类治疗非常有名的一家动物医院。 经过医生的系统诊断,“肥肥”的左翼骨折、双爪均有不同程度的粉碎性骨折。 可见“肥肥”的伤势极其严重,需要马上立即手术。 历时长达数个小时的复杂手术,“肥肥”最终捡回一条命。 然而医生告诉周主任等人,“肥肥”术后康复的过程会极其漫长。 特别是它左翼受伤严重,恢复周期需要很仔细的护理。 但即便是骨骼及外部伤口愈合了以后,它的左翼很有可能落下终身的残疾。 如果它的翅膀不幸残疾的话,那么此生再无法继续飞翔,重返蓝天。 周主任听闻医生下的术后诊断,心如刀绞。
手术之后的秃鹫“肥肥” 再受磨难 这个生命可是他和救助中心的同事们花费了一年有余的心血, 其间漫长的护理和救助可谓是呕心沥血,经历了数次死里逃生救回来。 如今再次忍受这样的痛苦,不仅对“肥肥”自身来说太过残酷, 周主任等工作人员亦无法再承受这种打击。 一番内心伤心难过之后,该面对的始终需要面对。 “肥肥”术后还得需要大家对其共同努力,精心照料、悉心呵护。 如今比之前更加不同,此时此刻断不能再出一丁点儿纰漏和意外。 很快在周主任的劝导下,救助中心的同事便收起愁容,收拾好心态,重整心情。 在手术结束后,将“肥肥”带回救助中心进行术后的康复休养。 为了让“肥肥”恢复得更顺利,周主任和救助中心工作人员想了个办法。
秃鹫身上的监视器 用绷带、木板、石膏制作了为防止恢复休养期间二次受伤起到固定用的“衣服”。 从回到救助中心那一刻开始,“肥肥”除了换药的时候,其他时间段都被其量身定制的“衣服”裹体。 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难受的样子让周主任和救助中心的工作人员又心疼又好笑。 就这样过了几日,看它实在饱受“衣服”带来的煎熬, 便定时定点的每天脱开“衣服”,让“肥肥”可以不受束缚的活动一小会儿。 历经长达三个月的休养,“肥肥”的伤势好转了不少。 周主任与救助中心的工作人员觉得对“肥肥”做一次全面且细致的系统检查。 大家欣喜地发现它的翼膀虽然恢复得很好,但是双腿及双爪的情况不容乐观。 它的腿部和爪子连新的骨骼及其神经组织都没有长出来。
秃鹫“肥肥”受伤的山区 这次检查的结果让大家的心情又一次跌入谷底。 周主任面对着自己眼前这只极有可能永远无法重回蓝天的秃鹫,心疼不已。 联想到它之前受到的种种磨难,不觉得内心一股酸楚涌上心头润湿了双眸。 目前的情况他比谁都清楚,对于“肥肥”而言,继续救治的意义确实已经不大。 如果再继续治疗,反而只会对“肥肥”增加的不必要痛苦。 于是他脑海中出现了一个念头给“肥肥”进行安乐处理。 但是他的这个想法遭到了大部分救助中心工作人员的强烈反对。 大家认为,当今社会下动物医学会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只要“肥肥”还活着,就一定有痊愈的希望。
周主任正在对秃鹫进行康复训练 另一方面,经过与“肥肥”长期的相处,大家早已经将它视为自己的孩子一样, 从情感方面来讲,谁又能忍心安乐自己的孩子呢? 你一句,我一言的话语就这样重重地戳在周主任的心坎。 比起其他人,他作为救治“肥肥”的第一责任人,和“肥肥”相处的时间是最长的。 要论最舍不得,最难放下“肥肥”的人恰好就是他。 痛定思痛,于是周主任放弃了对“肥肥”进行安乐死处理的极端想法。 带着“肥肥”再次来到动物医院进行了腿部及爪部的二次手术。 手术非常顺利,虽然经过第二次治疗,“肥肥”照旧无法恢复神经组织和运动能力。 “肥肥”就像丧失了机体功能性的人类那样,瘫倒在飞禽笼舍内一动不动。 但可喜的是精神状态较之前好了很多,同时也减少了些许痛苦。
治疗完成的“肥肥” 每当饲育工作人员对它喂养的时候,“肥肥”就像个乖巧听话的小孩般配合着。 此外周主任工作闲暇之余,还会带领着“肥肥”在院内空地上进行着“康复训练”, 他像在教自己小孩子那样教着“肥肥”走路。 经过不懈努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肥肥”的双爪双腿情况有些许的好转。 与此同时“肥肥”也成了当地“明星”,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喜爱, “肥肥”彻底就成了沈阳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沈阳猛禽救助中心的“钉子户”。
周主任和“肥肥” 长久以来,人类都以“万物之灵长”自诩,认为自己是自然界的主人。 城市的出现和发展,也让人们与自然界的距离越来越远。 但人作为自然界的一员,是需要和大自然及其他动物、植物交互连结的。 动物虽然不是人类,但是能通人性,相信许多养宠物的人士对此会有明显的感觉。 秃鹫原本作为野生动物和人类完全没有联系。 但经过与人类的长期共处,也对人类产生了信赖和依恋的情感,并成就了一段美好的佳话,实在可叹。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观点 * P4 J! f E# Q5 h9 Z1 r" k+ I! W(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