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60岁的“富婆”重金求子,这情节怎么看都像是贴在道路边上的骗人“小广告”。有一位浙江宁波女“富婆”想要重金求子,只不过她没有通过在路边贴小广告,而是通过相亲网站张贴征婚启示的。结果,也确实有一位小伙子成功跟这位女富婆走进婚姻的殿堂,那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这要从这位女“富婆”的经历谈起......
6 C/ {; o8 m8 r优渥的成长背景1959年3月18日,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一户王姓人家迎来一位小女儿。之所以说是小女儿,因为在她的上边还有大她8岁的哥哥跟大她四岁的姐姐。喜迎爱女的王家夫妇为女儿取名为“王梅”。彼时,王梅的父亲是当地一位工厂的厂长,而她的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工厂职工。这个条件在当时已经十分优越了。再加上作为家里的老幺,因此王梅从小便得到了全家人的爱,生活成长环境可谓是十分幸福。
随后的八十年代,中国的经济迎来腾飞,而宁波又作为中国经济开放的前沿阵地,因此,王梅的哥哥近水楼台先得月,开办了一家纺织厂,从而成为中国最早富起来的一批人。 而王梅跟姐姐同样不甘落后,姐妹两人相继成为当地一家高中的老师。姐姐教英语,而王梅则是教语文。
家庭条件优渥,哥哥姐姐及王梅本人又非常有出息,因此,王家在当地也算是过得有头有脸的人物。 但每个家庭都会遇到烦心事。而眼下,王家就迎来一件烦心事。那就是王梅的“婚事”。 因为王梅已经在学校教书,自然下一步也就该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可王梅这个孩子却迟迟没有碰到合适的人。虽说她的岁数也不算大,但在那个年代里,有头有脸的人家孩子们都是尽早成婚,能多早就多早。
因此,就这样,王梅的婚事就成了王家的大事。 王梅父母眼看女儿不着急,心想靠着她自己怕是一时半会儿这事成不了。因此,他们也不断托人给王梅介绍对象。而且,介绍的男方不乏同样个人优秀、家庭优渥的人。但可惜,王梅一直没有碰到有“眼缘”的,因此,她总是假意去认识一下,事后应付一下父母就了事。 没办法,王梅的哥哥,姐姐也加入了进来。王梅的哥哥便尝试着将他身边同样做生意的,为人比较可靠的男士介绍给妹妹,这个人就是李嘉明。结果,“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王梅真的对这位叫李嘉明的小伙子产生了兴趣,而同样李嘉明也对王梅一见倾心。 相识不到一年,两个情投意合的年轻人就步入了婚姻。 中年丧夫婚后,王梅跟丈夫李嘉明两人感情一直都很和谐,多年来如胶似漆的模样让外人都感到有些羡慕。 但尽管两个人感情深厚,但一件事情却困扰着这对年轻的夫妇。那就是王梅迟迟没有怀孕。为此,夫妇两人没少到医院去检查,但结果无一例外,两个人身体都很健康,并没有什么影响到养育的事情。 眼看着哥哥姐姐的孩子生了一个又一个,小夫妇两个却一直没有动静。这让王梅家人也跟着一块上火,经常介绍小两口试试民间的小偏方,但一直也没有什么效果。 眼看着多年过去了,王梅肚子仍然没什么动静。幸好两口子感情比较深厚,虽然没有孩子,但小日子还是过得和和美美。
就在夫妇两人以为这辈子都可能没有孩子的时候,1989年底,王梅终于怀上了孩子,并在次年,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女儿。夫妇两个感念这个来之不易的孩子,为其取名叫李晓蕊。 因为担心好不容易怀上了失去孩子,在怀孕期间王梅就在丈夫的劝说下辞去了学校的工作,怀孕之后,就在家安心养胎。而现在生下了孩子之后,王梅便在家好好照顾女儿。 但这并不影响一家人的生活。 因为,在孩子出生后,李嘉明的生意越做越大,家庭条件也一天比一天更加富裕起来。 等到李晓蕊大一些之后,王梅便加入了丈夫李嘉明的公司一块经营,这样一家子的日子幸福平安,生意也一直红红火火。
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谁也没有想到这么一个幸福的家庭,一场厄运却在悄悄走来。 王梅跟随丈夫李嘉明前往南京出差,商谈生意业务。结果所开的车在高速公路上追尾了一辆货车,导致坐在副驾驶的李嘉明当场去世,而王梅也因为受伤严重被送往医院。 好在,经过抢救,虽然王梅的左腿也因此留下了残疾,但好歹命保住了。但这个幸福的家也因此散了,只留下了王梅跟12岁的女儿李晓蕊。失去了丈夫,人到中年的王梅感到人生已经跨了,没有了希望。但看着年幼的女儿,她只得振作起精神,好好地陪着女儿活下去。 王梅不会做生意,因此,她决定将公司转让给哥哥,让哥哥一块经营,也算是保住了丈夫李嘉明的事业。但哥哥也没有白要,他给了王梅自家公司跟李嘉明公司各百分之10的股份,这样王梅不用再出去打拼,也可以每年从股份分红中得到上百万的现金,再加上李嘉明留下的两套房产,这足以让王梅可以轻松地抚养女儿李晓蕊长大。 老年丧女失去爸爸的李晓蕊跟着母亲王梅一起生活。随着年纪的逐渐长大,她有了出国的愿望,希望可以到国外留学,将来如果可以,就留在国外工作。 对于女儿的想法,王梅是非常支持的。一来国外的生活环境确实比国内优越,而她也有这个条件供养孩子。二来,她也理解女儿生长在一个单亲家庭中,这也造成了她一向独立的性格,她渴望能够拥有广阔的人生来弥补她父爱的缺失。
而且,王梅的姐姐一家早就移民到了国外,那边的生活环境也确实让王梅更多地有了认知,尽管她本人没去过,但从姐姐口中,她对国外生活也不陌生,让李晓蕊过去,她也比较放心。 就这样,为了将来出国做准备,王梅将女儿送到了一所上海的国际学校。 李晓蕊如愿来到了美国,就读于密歇根大学。 虽然女儿走后,王梅只能跟女儿通过视频进行越洋通话,但王梅明白孩子终究要学会独立,因此这种相隔万里之遥的生活她也不得不学着去适应,去习惯。只是偶尔家里空荡荡的,还是让她感到有些孤独、寂寞。李晓蕊顺利地在美国读完了大学,甚至一转眼研究生也迎来毕业。从学校出来后,李晓蕊顺利地在国外找了份工作,实现了多年来的梦想。 女儿在那边有了稳定的工作生活后,王梅也就盘算着要过去陪伴女儿,以后也留在那边养老。但这一计划还没成行,就收到了一个天大的打击。 李晓蕊前往同事的家中做客,没想到她们遇上了百年不遇的泥石流。在这场罕见的天灾面前,李晓蕊跟同事们全部失去了美好的生命。这一消息传到国内,让王梅感到天都要塌了。她始终不愿相信,为什么老天要这么对待她。让她在中年时失去了丈夫,即将走入老年时却失去了女儿,可女儿明明才28岁,大好青春年华还没有开始。 她不明白,为什么一切都要发生在她身上?如果可以,她愿意代替女儿去死,可偏偏人生无常,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就发生在她身上。 这个打击对于王梅来说,可谓是人生中最大的打击了。 事后,王梅在哥哥的陪同下,前往美国处理了女儿的后事,并直接留在了美国的姐姐家中,没有返回国内。 在姐姐家的日子可谓王梅一生最难熬的日子,她整日茶饭不思,体重也降了十来斤,整个人看起来憔悴不堪。
但好在,姐姐家有一个13岁的小儿,这个孩子在王梅那些难熬的日子里一直陪伴着她,试图耍宝扮怪让她开心起来,这也让王梅感到有些难得的快乐。 要知道,姐姐生这个孩子的时候已经50岁了,这也让王梅在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产生了一些想法。
“也许再有个自己的孩子,自己就不会这么难过了?” 何况,既然姐姐都能在这么大的年纪生下孩子,那么自己为什么不可以呢? 但她的主意遭到了哥哥姐姐的拒绝,他们认为王梅马上就要60岁了,这个岁数别说还能不能生孩子是个问题,问题还有去那里找个人生孩子? 可王梅没有想这么多,强烈的愿望还是支撑着她踏上了回国的飞机。 重金求子回去之后,王梅就开始流连于老年人相亲场所。但她很快就发现一个问题,这些来相亲的人几乎跟她一样都上了岁数了,那这么多的岁数肯定已经要不了孩子了。
于是,王梅便转变思路开始到网上进行征婚。她的资料写得很清楚,有两套房子跟每年高达上百万的公司分红等。而要求就是通过自然受孕生育一个孩子,所以,对方一定是个年轻有活力,没有不良嗜好,最好有点文化修养的人。 这么一来,她的不菲身价就显露了出来。这让她的身边人都担心她,万一对方只是冲着她的钱来得可怎么办?
但王梅不怕,因为她就是打算用钱财来吸引对方的关注。 果然,王梅丰厚的身价很快引来了不少男性关注,甚至不乏一些年轻有文化的大学生。经过一番挑选,王梅从中选中了一个27岁的大学生小张,对方长相虽然一般,但特别爱健身,身材不错,且说话聊天非常风趣幽默。 王梅知道对方也是冲着钱来的,因此,她也在领证之前将条件说得清清楚楚。一是,只有王梅顺利生下孩子,小张才能继承王梅上百万的婚房。万一没有孩子,婚房与小张没有关系。二是,在结婚期间,小张不能出轨,且不得外出工作,由王梅每年出20万零用钱给男方使用。就这样,两人领证结婚。 婚后,算不上幸福甜蜜,但也没有那么不堪。毕竟,王梅有钱,而有钱的日子实在是让人容易沉迷其中的。 而王梅跟小张结婚的目的也很明确,因此两人就开始了“造人”行动。王梅也没事会看一些60岁女人受孕的案例,试着寻找一些经验,好让她能够尽快生下孩子,而小张自然也是非常配合的。 就这样,61岁的王梅的身体有了一些变化。她来到了医院进行检查,医生告诉她已经怀孕2个月了。 这个消息对于王梅来说是欣喜异常的,她也没有想到自己在这个岁数能够顺利怀孕,因此她格外注意养胎,希望孩子能够平平安安地生下来。小张同样也是如此,他也希望王梅能够尽快生下孩子,这样他就可以得到那处房子了,毕竟这种诱惑对于一个人来说是无比巨大的。
但天不遂人愿,夫妇两人尽管尽心尽力照顾这个未出生的孩子,但孩子仍然在王梅肚子里3个月的时候流产了。 孩子没了,王梅感到伤心难过。而小张也感到有些失望,毕竟再有几个月,房子就到手了。 更严重的是,医生告诉王梅,因为这次流产以后怀孕的几率就更加小了。 但王梅没有退缩,她依然相信自己可以再生下一个孩子。小张同样也没有放弃,毕竟就算一时生不出,不还有一年20万现金嘛,因此出于种种考量,他愿意再次配合试试。
王梅再一次怀上了孩子。这一次好不容易再次怀孕的王梅跟小张都异常紧张,连一向不喜欢怎么看书的小张也开始学习一些关于养胎的知识。或许,他迫切希望能够留下这个孩子,让孩子顺顺利利出生。 也许再过七八个月,王梅的孩子就能顺利出生。对于两人的选择,我们只能说是各取所需,没什么好指责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每个人对每个人人生负责就好。
* E9 c& ~- ]& z4 V3 l: U(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