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据央视的报道,位于酒泉的卫星发射中心进行了一次特殊的高超音速武器低速试验。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实验中一次性所亮相了三款高超音速飞行器缩比模型。而不用于以往为广大军迷所熟知的WU-14滑翔体,此次所试验的缩比模型采用的是全新气动布局。 从所曝光的图片来看,此次所进行试验的缩比模型分为单垂尾方案,双垂尾方案,以及最为另一个最为奇特的“I”型布局方案。此次试验的目的旨在对这三型飞行器的低速性能以及其跨音速性能进行检验,采用的是气球升空再进行飞行器释放,实现完全的自由落体获取相关数据。这相较于传统采用火箭上天的模式有着一个重大优势,省钱! 而在此次所公开的三个方案中,作为最为激进的“I”型布局,其有着独到的优势。首先是凭借其双翼结构,可获得更高升力。然后,得益于中国在“激波装配法”上的成就,在提高升力的同时对气动进行优化,能将原先的双激波通过计算机进行修改,优化转化成单激波气动,以达到降低阻力,提高速度的最终目的。 & J3 R/ U# h. A7 ?. `1 q8 X$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