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标题:
借2300元两月后被逼还10万元,起底“套路贷”:逼你多还钱债主“藏猫猫”
[打印本页]
作者:
fzcbw
时间:
2018-4-17 15:33
标题:
借2300元两月后被逼还10万元,起底“套路贷”:逼你多还钱债主“藏猫猫”
1 B* U' [& C3 Z& K+ ]1 @
0 r: E% n0 J$ V, ^: u
在经历无数次心理斗争之后,张欢(化名)终于鼓起了勇气,走进西昌市公安局报案,希望尽早结束担惊受怕的日子。23岁的张欢,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但她却背负了10多万元欠债。今年春节,她陷入一种新型的“套路贷”陷阱,从一笔到手2300元的贷款开始,短短的两个月时间,她就被逼还10万元。事实上,张欢的遭遇并非个案。最近,西昌市公安局已接到多起“套路贷”警情,包括张欢在内的多名受害者报案。对此,西昌市公安局高度重视,目前已介入调查。
8 Q" {' _6 y1 ^. j
+ C2 G; a+ ? D" A
记者调查发现,一种新型的“套路贷”开始在高校中蔓延,一些不法公司或个人以小额借贷为名,层层布局债务陷阱,诱骗或强迫他人陷入借贷圈套,借款人的债务在短时间内暴增数十倍,继而以暴力催收等手段实施诈骗和勒索。警方提醒,“套路贷”要比“校园贷”“高利贷”危害更大,属于新型诈骗行为。若是遇上了“套路贷”,请尽快报警,避免人身财产受到重大损失。
) ^1 |8 F$ P E" ?
/ S+ E& e: U4 F" A$ {5 g# M
案例:贷款两月“欠”10万元“巨债”
$ F: e, d" P3 ^, o
) z5 T! O: Y) {, \; J0 x7 O
4月11日,记者见到了张欢,她看起来有些憔悴。她说,最近一段时间,每天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吃不好睡不好,无法正常学习和生活,就连晚上睡觉时都会梦见有人在催债。”
9 J8 S/ Y. g/ K: p0 `5 P
: G$ W) i& C' B" U! }
张欢来自四川某县农村,家庭并不富裕。2014年,她考上了某高校,大二的一个假期计划外出旅游,于是,第一次网贷了2000元。
# m ^1 d8 W& G
* |7 @9 N& c# r
此后,张欢开始在各种网贷平台借钱,用于日常花销。随着网贷次数增多,张欢根本无力偿还,只好以“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还贷,不得不通过更多的网贷平台借更多的钱,填补先前借的本金以及高额利息,“很多时候就只能用下一个平台借的钱,还上一个平台到期的钱,逐渐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债务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张欢说,她在数十个网贷平台的APP上借钱,累积了几万元的债务,目前家人帮她还了部分。“能借钱的平台都借了,后来有的平台审核监管更严了,也借不到了。”
- Y: z: K- ]6 z9 G. _' R8 i: L
4 f7 `* N: W l
转折发生在今年春节。有陌生人加了张欢的微信,问她需不需要贷款,她向对方提供了自己的家庭住址、身份证照片、电话号码以及父母、同学等通讯录后,拿到了一笔2300元的贷款,继续弥补此前的网贷“漏洞”。令张欢没有想到的是,仅仅短短两个月时间,这笔2300元的“小贷”,竟然滚成了10万元的“巨债”。随着贷款不断逾期,她被催债,对方甚至称要到法院起诉她。家人和同学知晓后,都觉得她可能被骗了。
$ n4 ^, F& ^% P9 ^: u
* G0 E# h" [ v8 Z3 `
4月9日,在家人和同学的劝说下,张欢来到西昌市公安局,当刑侦大队的民警听了她的讲述后,民警判断她“欠”的10万元,是遭遇了“套路贷”。
% l% X7 U7 `. q0 v, X# U/ j+ W6 `
' U. x' e8 j- p) {7 V; k
张欢回忆,当时因实在无力偿还,各种催款电话、短信接踵而至,她每天都会接到上百个威胁、恐吓的催债电话或短信轰炸,称她是老赖,甚至包含一些侮辱性语言。“电话反反复复地打,一直发短信验证码,手机一刻没有消停过,各种方式逼着你还钱。”对方称,他们是催款公司人员,如果不及时还清贷款,就会将欠款的事告知亲戚朋友,让她“身败名裂”。
! J- U: _/ Z+ X# ?' C# ]$ _
; h( E% I) o! I; j3 L: D
焦点:2300元如何变10万元?
+ e. m2 p ?* D4 ?
* Z9 _/ l: f* l3 J: @2 f
张欢也向记者讲述了被“套路”的过程。“我当时想借3000元,但是对方说写借条要翻倍,然后就写了6000元、借款期限为7天的借条,其中有3000元作为押金。实际上,最终到手只有2300元,对方已经把一周的利息700元扣除。” 张欢介绍,对方解释这是行规,业内都是采取“借一押一”的方式借款,不接受就没人借给你,对方称如果不违约只需要还款3000元。
* K+ D% c( o- \1 L# |
- \7 \2 G& }3 {* `" Q
但是,很快一周过去了,张欢无力还款。因此,对方会不断给她推荐其他借款人,让她先从别人那里借来还款。就这样,她只有同意对旧的借款进行平账,而新的借款又重复前面的步骤,借款金额不断垒高。“其中还有一项貌似很人性化的提议,对方会告诉你还不上全款可以还借款总额的30%作为续期,再续一周。”
. a* `( k3 _0 W7 n1 G
& {$ \# b, |& d7 i1 f/ x
张欢介绍,随着借款进行,对方会不断缩短借款期限,“最初是一周,但是到了后来,对方将借款期限从一周逐渐缩短至五天、四天、三天……”这样故意制造逾期困局,但如果逾期,要按照本金的30%罚息,押金全部扣除。
& N5 P: p& A5 p! i, k% T
4 E* a7 J2 C; w# O- p9 x3 i
要还清之前的逾期欠款,就要进行翻倍的借款,“比如3000元逾期,对方就要让你还6000元再加上逾期的费用,但是如果要借6000元,你再次借款就要写下12000元的欠条……借款金额就会不断被翻倍垒高,而实际拿到手的仅仅是第一笔借款。”张欢告诉记者,最多的时候,一天需要还2万多元。随着借款和逾期次数增多,2300元借款“转单平账”就翻成了10万元。
& j' }, u( Y0 Q2 @* i0 }+ _
. e0 p# R0 D- s1 n2 h0 v3 l
这段时间,张欢多次来到公安局提交相关证据,她仔细算了算,这2300元的“套路贷”,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翻了四十多倍。
0 P2 B! w+ c3 K: f# h1 M9 {
+ b& C7 [) K) p$ i& M
调查: 放贷对象半数是在校大学生
( a( r, s. b. {2 ?( u# z
$ f. U7 t# o: f$ ]" {3 N* n
事实上,张欢的遭遇并非个案。记者了解到,与一般的校园贷不同,“套路贷”不需要大学生用裸照等方式抵押,其无抵押、手续简单、快速放贷的诱饵更是吸引了更多大学生上钩。
& }' b& q* N0 \/ J, |5 z
0 i, Q) B. G$ y& `1 K2 i6 k
张欢表示,她知晓有几名同学遭遇和她相似的“套路贷”,但因碍于面子,又或是没有意识到是诈骗行为,家里为了解决事情把钱还上了,因此都没有报警,“上个月,有个同学的家长还了20多万。”
- u+ V- G, j1 p4 W
& w4 z; d0 m8 w. m6 P- t
小伙子张凯(化名)也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因为钱不够开销,他在微信上找人借款1000元,同样被“套路”,借款很快就翻到2万多元。随着借款逾期,张凯无法偿还,每天数十名个电话轰炸他和家人,后来家人帮他还了2万元,但还有几千元没有还清。但是,这些催款人并不罢休,将他的照片PS成色情照,发给他通讯录的所有好友。之后,他和家人不堪其扰,到西昌市公安局报案。
' g+ v' Q& t% i! m7 u
) ?+ o, {" h( f) t+ E! [4 ^
“从西昌市目前的报警情况来看,受害者多为女性,半数是在校大学生,几乎都是在微信上借款。”民警马永超介绍,从目前侦查的情况来看,女性将此类事件告诉家人及朋友的可能性更小,因此容易被“套路”;而在校大学生因为经济能力较弱,缺乏正确的消费观念,有的人还有攀比心理,还款能力差也容易被套路,因此他们都成了“套路贷”的重点对象。总的来说,借款的人经济实力都不强,没有固定的收入来源,到期基本无法还清借款,最终陷入层层圈套。
^, {4 O# k+ R
" B. p+ H4 E8 {! u5 r+ Q5 J! M
为啥上当:“只享受花钱,不考虑后果”
$ \+ r6 u* M+ Q1 h# N
$ K5 F" ^2 ^8 S" e2 H) C
记者调查发现,不法分子利用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和不想让家人知道的特点,以民间借贷为幌子,充分利用了贷款大学生的虚荣心,以“行业规矩”“借一押一”“借一押二”等各种名目为由,通过签订“阴阳合同”“虚高借款合同”等明显不利于借款人的债务合同,非法获取“手续费”“管理费”等名目繁多的金钱利益,过程中采取“肆意认定违约”“贷款平账清账”等方式,达到非法索取巨额金钱的目的。
2 b) ^$ i; I S9 @
1 s6 y" D! a* W& o# I7 ^
“很多年轻人有攀比心理,也比较爱慕虚荣,再加上消费观念比较超前,只顾着享受花钱带来的快感,没考虑到后果。等到还不上钱了,才后悔不已。”一受骗大学生说道,在物质诱惑和对钱的渴望面前迷失了自我,“当身边的同学们拿着最新的苹果手机,只有我一个还是前几年款的安卓手机,感觉怪怪的。”因此,想到了用这样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求。
3 p z; w3 b' t5 F4 e% L
( w$ M: y9 f& H( I2 p* S1 k
张欢表示很后悔,家人准备帮她将正规网贷平台上的贷款还清,拒还“套路贷”欠下的钱,而她打算毕业后考一名教师,好好工作和生活。
K3 e' c) u- n2 c( l
* s& k1 N) P* X) ^9 C2 }
当地警方:将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
" y0 `: i( ^! ]" }5 R
( k$ X6 k) {: w- d; k
“‘套路贷’与高利贷不同,比高利贷危害更大,套路更深。”民警马永超介绍,“套路贷”属于一种诈骗行为,是非法侵占公民的财产,与高利贷等有本质的区别,是一种对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的新型犯罪。
7 S9 Z# ^8 K$ ~& @9 e- }
) z$ @( K4 \/ q5 d* b2 F! Y( D- h
目前,西昌市公安局已经在网上发布了“套路贷”专门警情通报,西昌市公安局还指派民警到各大中学校宣传,提醒广大学生及市民防骗。针对西昌发生的多起“套路贷”,西昌警方表示,将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对各种形式的“套路贷”进行严厉打击。
E5 X5 I, ^4 \$ ]8 m
, ]0 t5 n5 t- m' o
“‘套路贷’与高利贷不同,比高利贷危害更大,套路更深。”民警马永超介绍,“套路贷”属于一种诈骗行为,是非法侵占公民的财产,与高利贷等有本质的区别,是一种对社会影响极其恶劣的新型犯罪。“套路贷”在本质上属于违法犯罪行为,借款本金和利息不受法律保护。
+ T- r d6 J6 _
9 j' N: N5 }% |0 M1 `7 Y- C& A" A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西昌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杨彪表示:最关键的还是大学生要提升责任意识、信用意识和理性消费意识,自觉抵制各种非理性消费的诱惑,加强金融知识与法律知识的学习,避免因借贷问题遭人诈骗。若确实遭遇了“套路贷”,应该告知家长、老师等,并及时报警,保存好相关证据提供给公安机关,减少自身财产损失。如遇有上门索“债”者,请立即报警。
T; v8 v `- Q- l6 N/ L
, o, ^' R0 @: y+ Q" u* i# s
律师说法:此类案件可能涉及刑事犯罪
% {$ Y* ^- `+ j& L
, v, f) M. _. B! ?2 t) m
“套路贷”案件涉案人员众多、犯罪环节多、法律适用难,办理时存在取证难等诸多难点。不过,随着网贷平台全面整治的展开,全国多地也开始了“套路贷”的专项治理。
v4 D9 N$ X$ A# c S. D. p
0 n5 z$ ?, r& P; L Z1 P
“遏制‘套路贷’要事后打击,更要事前防范,防范重于打击,这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四川谦亨律师事务所张天鸿律师认为,一方面相关部门要负起责任依法严格监管,进一步健全工作机制,坚决有效遏制“套路贷”犯罪活动;高校应担负起安全防范教育责任,可开展针对“套路贷”的普法讲座,提高学生对不法侵害的辨别能力和自我防范意识,并对受害学生开展心理疏导;家长也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和沟通,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的消费观。
/ t6 e e/ v2 v- |- H( k0 O
# u( n0 \" r! h, t5 i: |
张天鸿律师表示,因此类案件可能涉及刑事犯罪,中央及国家各司法部门对此类案件提高了重视程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已于2018年1月发出《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制定的《关于办理黑恶势力犯罪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法发〔2018〕1号)第20条也专门对“套路贷”进行了规定:对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假借民间借贷之名,通过“虚增债务”“签订虚假借款协议”“制造资金走账流水”“肆意认定违约”“转单平账”“虚假诉讼”等手段非法占有他人财产,或者使用暴力、威胁手段强立债权、强行索债的,应当根据案件具体事实,以诈骗、强迫交易、敲诈勒索、抢劫、虚假诉讼等罪名侦查、起诉、审判。
]7 r( {+ d4 Y& d2 O1 g0 ~. @( E
+ v8 @7 y+ |% _4 }' G
五大套路 筑高债台
! R) U4 J0 o2 b% J5 @3 M
1 s: Z. a% N0 k! W$ @- J5 v; Z; M
滚雪球
# D# T" a" H! \( ?
要借款,必须押一借一(甚至押二借一、押三借一),一旦逾期则要翻倍还款,若不想逾期可续期还款。以押一借一计算,假设第一笔借款为a,若次次逾期,则第一次要还的钱至少为2a,第n次要还的钱至少为2na。
% Y+ f5 F7 Q( U9 C8 ~% m
7 ?! U! M; X- k+ l- F% F2 u B
造流水
% w% N8 t9 U7 ]$ i2 g9 r: A
与借贷者签订合同后,按合同向借贷者转账,但要求借贷者将汇款立即取现并交还给团伙,从而制造已向借贷者交付借款的假象。
9 o; [; f/ d$ Y- U) O
2 v2 n$ f1 u. h- ]
玩失踪
2 r1 f- X3 P0 @, _7 r7 f: e. E
有钱还款就没事?不一定。假如借贷者能如期还款,团伙则短信不回、电话不接、用“玩失踪”等手段拒绝接收还款,刻意拖延并造成借款人逾期还款困局。
& {+ a) s2 ]& E) N: n, A# c" b
( s! J6 J4 V2 X+ x' J
饰多角
' g/ y( P' P( f7 ?4 u$ t
在借贷者无力支付的情况下,介绍其他假冒的“小额贷款公司”或个人,或者“扮演”其他公司与借贷者签订新的合同进行平账,进一步垒高借款金额。
: t* ~1 F3 l* Z$ B: H9 d& A7 _1 [
4 X* w; i1 g' ]" I$ R a
强索债
% H' c! V. {7 \' e# ?
或者提起虚假诉讼,通过“胜诉判决”,实现恶意讨债;或者犯罪团伙以各种暴力、胁迫手段追讨债务。
+ C! t+ i: _/ J; D( R0 [
8 X" M' e- i. @+ L; i2 @( p* H
欢迎光临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https://icbw.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