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标题: 共享单车“急刹车”,没了订单生产厂商怎么办? [打印本页]

作者: 传播网编辑    时间: 2017-9-7 16:12
标题: 共享单车“急刹车”,没了订单生产厂商怎么办?
' r0 Z9 J4 k$ E. X+ Z) ]4 M
近来,共享单车的快速扩张在多个城市遭遇“急刹车”。在无序停放等一系列难题的困扰下,上海、杭州、广州、深圳、福州、郑州、南京等多个城市相继宣布暂停新增共享单车新车投放。& i, o% f9 W" d6 v8 ^# B

$ F1 i: Z( @; s4 \% b6 C6 `. q6 I( P根据交通部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7月,全国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投放超过1600万辆。此前,传统自行车生产厂商纷纷与共享单车平台合作,分得了一杯羹,这段时间也被舆论形容为两者的“蜜月期”。而随着出台“禁投令”的城市越来越多,共享单车大规模扩张难再延续,两者“蜜月期”临近终结。) g5 f# ^7 S2 U* G, L
$ w/ O4 u, B. q7 c
市场已被共享单车改变,新的合作方式又前景不明,“禁投令”到底会对传统自行车生产厂商造成多大影响?它们的未来到底谁说了算?《工人日报》记者近日就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 f  q0 w  m( t$ S" d
& j$ H4 u- G$ ~+ m; a
加速:共享带来天量订单
1 v* o+ w' `, m& z4 |1 f: F) h9 D0 K7 E! y, `, V% N
2016年,国内共享单车兴起。随着需求量的增大,一年内,三大老牌自行车厂纷纷与共享单车达成了合作:2016年天津飞鸽自行车厂率先与ofo小黄车展开合作;同年7月,优拜单车与上海永久自行车厂达成合作;2017年5月,凤凰自行车厂与ofo正式宣布战略合作。
5 w: W( x& @8 @
5 ?' C: m8 i4 v/ h$ n! v1 d根据中国自行车协会此前公布的数据,中国每年有8000万辆的自行车产量,内销在2500万辆左右,而仅ofo和摩拜这两家共享单车2017年一年的订单所带来的产能就将超过2500万辆。面对这么庞大的一个市场,没有厂家愿意让它轻易溜走。
8 q6 ]% o! [* J% L  _: |7 m) C# B: {" J. \1 q5 e
2017年,飞鸽自行车厂接到来自ofo的订单达到了500万辆;5月,凤凰自行车有限公司与ofo合作的当月,接手了一笔500万辆的采购订单,这一数量是凤凰2016年产能的1.6倍。5 X0 Q& p* n2 a- J3 |4 z  s' O
; j; q7 K7 J! m
“不可否认,共享单车兴起给上游生产企业带来了机会,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一位自行车生产企业的市场部工作人员告诉《工人日报》记者,不少企业把共享单车巨大的需求量当做一次“挣快钱”的机会。
& g7 a8 P. k" p( Z: B
% B' a0 x+ a5 X* Z& C; W9 \# p共享带来的红利给企业营收带来了可喜的变化:受益于共享单车的订单,自行车零部件巨头信隆健康今年上半年3101万元的净利润比去年同期增长70%;上海凤凰,其今年上半年营收7.98亿元,涨幅达1.79倍,300万台单车的总产量中有43%来自ofo。
. Y, z0 R5 H! R) ~' i0 y
- Q' t, a) T. l减速:传统销售市场遭遇冲击/ P  r% ]% R- \0 e6 r/ M

6 R( L* W# e. ~: {% T: X共享单车给传统自行车生产企业带来巨大红利的同时,也冲击了传统销售市场。# |4 Z) j& J, q/ ]: v) W8 v
, U+ L: |0 x) O& u% b
“去年刚花1000多元买了一辆国产自行车。没骑几天,共享单车就火起来了。这钱算是白花了。”北京市民吴前购买的自行车停放在小区车棚,已经半年多没动过了。现在,他出门都骑共享单车,“随骑随停很方便”。1 v  F5 y7 x: x4 U3 M* E1 Z: S# u
8 w+ T/ [; J8 l0 E9 M9 S' z
在北京等共享单车密集投放的城市里,马路上行驶的共享单车已经远远多于家用自行车。共享火了,卖车的却尴尬了。来自北京自行车与电动车协会的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北京市有一半的自行车门店关停,自行车市场销量下滑已经超过了50%。其中,千元以下的自行车销售受影响最大。. Z3 @$ c# ?0 a% T2 G
5 v) z5 ?) _8 I. m! K  @! @9 `0 V
“共享单车主要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成本相对较低,与低端的、价格便宜的家用自行车重叠较多。”飞鸽自行车市场部总监黄硕向《工人日报》记者表示。
( q+ F6 G& f* \5 I  A9 u& n3 [' E+ s6 q8 Q* K7 N2 i# g6 a
记者了解到,在共享单车的冲击下,那些没有和共享平台合作的自行车生产商受到的影响最大。以知名自行车企业捷安特为例,其控股公司巨人工业去年营收比前年下滑了5.5%。该企业财报显示,共享单车的火爆对市场销量影响巨大,国内需求同比下滑20%。( V  n( [; V) I

1 r; [5 x4 s( W* J7 _& Y# F刹车:“骑虎难下”的车企何处去6 [+ Z4 F/ B2 |8 N& a7 g9 H+ X  @

- U) E* f/ R( q3 W5 x. F既有甜头可尝,又感到很受伤。有业内人士把目前自行车生产厂商与共享单车平台的关系形容为“骑虎难下”。在“禁投令”下,这种关系对传统生产厂商而言,更显微妙。
& |6 Y" E% _% }; @5 ?- U6 I0 |4 x8 \- D. L% ~- G
此前,凤凰与ofo合作生产定制500万辆单车刚准备投入市场,便遭遇上海、广州、南京、杭州、深圳等五个城市不约而同推出“禁投令”。这500万辆单车驶往何处随即成为一个悬念。" E1 ]- l4 f/ M( |4 w: a* Z

/ u  J' N& {9 T1 p6 n2 t# z投放“急刹车”,压力迅速传导到了生产厂家身上。目前,天津天奥自行车公司和奥威自行车公司均表示,接到的共享单车订单量已有大幅度下降。另据媒体报道,北京一位代工组装ofo自行车的人士近期被告知,ofo在北京市场不会再大量投入单车,双方的合作暂告一段落。6 t- J5 r3 Z$ ?+ R2 S: z
9 c# ~0 g2 l: y4 F- x/ K2 @. z
然而,上游产业链却是有生产周期的,上半年为了这波热潮准备的巨大产能会否踏空?此前为了满足共享单车海量订单所扩建的产线如何安置?在这波海量生产潮中,水涨船高的配件成本、劳动力成本如何消化?这些都成了摆在生产厂商面前的难题。/ Y) f% F) K) N% P' f' }
) s! N9 L+ e; s( B% |; Y
“对这一点,传统自行车厂有着清醒的认识,我们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但并不代表未来超乎我们的掌握。”黄硕表示,一方面,作为“自行车王国”,中国自行车产业有着庞大的海外市场,目前这块市场受共享单车影响并不大;另一方面,共享单车聚焦在通勤市场,产品相对低端,传统生产商有着数十年的技术经验积累,目前行业大厂商正在从代步工具向运动、智能和健康类的中高档产品转型,力争占领未来行业发展的高点。- P2 J- V+ I# [% i& g6 |$ T. m
1 R4 O5 O% p' x
(原题为《受无序停放等难题困扰,多地叫停共享单车新车投放 共享单车“急刹车”,生产厂商怎么办?》)




欢迎光临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https://icbw.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