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8 |5 P3 g _# @那些长期购买保健品的老人内心很可能并不认可保健品,但他们需要自我认同和自我辩解,当别人问起他保健品好不好的时候,为了维护面子,老人一定会说好。没有老人愿意承认自己傻,“如果说不好,这不是打自己的脸么?”/ ?. d2 u2 E+ S
# u3 w5 `3 H: Q$ y" C" f , K0 t2 k6 s R0 V" S0 m1 A% o: f' T4 _9 ]/ J3 G
我被公司洗了一遍脑,再被这些老人洗了一遍脑,对保健品的神奇疗效几乎深信不疑。4 ^/ f4 k$ e/ K" Q8 P% h
X7 L2 f. U7 c$ [
# a9 x# O. d7 X* H. |6 a - Q* D, Q/ o9 i7 V5 _2 K3 l+ O# M* M" Q
" `7 V! W9 {" d4 n发传单、拉人进店、团购、送礼品、老“顾客”教育新“顾客”、重点发展的顾客类型……小K的会议记录上都有流程。, k: _. _7 o3 p& P
( V+ Q3 t' k6 l1 N
' U3 r4 s# z y$ B: V( {/ L7 A) f5 z8 o; k
8 [* l# b$ H3 r! T/ d6 |
$ [& ^1 v# B) E: _3 q/ f4 E/ N1 O7 S6 ]: m5 W3 y
保健品销售员要掌握的“话术”8 d0 J' O% g2 R0 `6 S
+ l. t: o! q" A: h) H+ a& |8 h: v) B: W2 v0 M$ I! ~
0 @0 P' {; K3 ?, ^9 o' Q8 k) L O
拓荒4 ]% ~2 O/ L6 f! {4 l# F7 X
, s: c% {- I* ~* ~9 W- j. ^3 v! w
E9 \* a: f8 W @5 y + ?8 Q9 J/ j3 E3 P0 J2015年春节后,我和几位同事被派到浙江嘉兴“拓荒”,要建立起一家新的“养生馆”。 4 ~- N/ A) c j: u' K2 X6 ?1 u, O' c2 }0 A' @' n& b1 O: _
9 Y q {9 _. _* I/ x& J+ L - \/ W+ U4 ^' e' W% o2 p0 r7 F“养生馆”挑在了一个老小区,这里老年人多,全是目标客户。我们每天早上吆喝着拉老人来店中测血压,用很和善的语气和老人谈,老人是不会抗拒的。公司有专人培训保健品销售员的“话术”,有一套理论和知识体系,这些是必须背会的。 5 ?- X; _& i" J8 y6 {& W% L7 t! B/ l" g3 k' H4 R Z$ T
1 P& \# p( v3 p: c
/ ~# t$ e: H5 t2 o% e7 A' {
我们一般不叫他们爷爷奶奶,是叫叔叔阿姨。因为这样显得他们更年轻; 7 |+ V: J: Z; U% z' b& D; ]$ q' j8 Z& M7 a) [7 p/ d r+ q
; p6 g. a9 \2 |+ k! t; v# _) }! \# V
; y7 F' F n1 r ~保健品不能说保健品,会说“保健食品”,加上这个“食”字后,老人容易会对此放下戒备心……7 A& a0 i! [8 Q. i1 C
5 ^7 x, p. I; R4 ~
6 B7 X! T* q* h0 {% Y/ w- S
c; X/ J6 p0 q" R
聊天还是为了“筛选客户”。一盒保健品数千元甚至高达数万元,老人有没有钱,有多少钱,是不是自己管钱,都直接关系到他们能不能买得起保健品,买得起哪个价位段的保健品。7 L, E2 P' h7 Z# e
) `- o: F& t: H
# q- N, I! m- ^# D" L" ? * k+ g; Z, u+ D k" A/ v0 I为了研究顾客,我们每天晚上6点闭馆就会召开长达5个小时的会议,四五个人琢磨一个老人,专门针对他们的性格、家庭以及收入状况进行分析,并且制定第二天的计划。计划内容包括确定和老人下一步的聊天话题,有时候会细致到,见面第一句话和老人说什么,老人作出不同情况的回应后,又该如何应答。$ }+ A* F4 |2 e. D- @, b
- v( M1 P b* t! z
2 C: H c" _8 a% |, B& C9 a' Z4 K9 J) P1 S0 N
2015年,我连续三个月拿到了“养生馆”的销售冠军,每个月我都可以向5-10个老人卖出保健品,每月收入高达上万元。这对于一个在三线城市工作的年轻人来说,非常高。我很开心,陷入了狂热。当时每个月我工作29天,每天早上7点开始上班,晚上12点才下班,丝毫不知疲惫。 2 C5 b0 d. [7 r0 Y1 h0 J+ h1 g 5 P" d8 R6 l4 `# j) `3 K- E% i( b" W6 r3 c# M8 Z/ ^ K. ?
) {& a* O9 i4 A不过,好景不长。2015年10月,我和“养生馆”另一位同事发生利益冲突,让我突然变得清醒。我的顾客虽多,但是真正自愿购买的人可能不足两成,大部分老人都是在半推半就下被迫购买的。我用了太多手段,吃相太难看,这样没有意义,不是一条正道。8 C2 k( N, W/ t: K
( M) I1 i" O* x# z
6 U N, t( T. |0 }8 b
& U" `( b/ m* ?讽刺的是,回到老家后,我发现,奶奶也时常参加“养生讲座”,在销售员的推荐下购买保健品。我第一反应就是劝她不要买,可奶奶不听,我最终没有坚持,显然,那个销售员对她足够好。 - k2 l( t- Y2 V9 f% ^7 m ( Y/ g. v4 D& o( L; g)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