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急剧变化的中国社会,绝大多数有车族是会给母亲一个座位的,但是在我们与母亲中间,却仍有界限分明的一堵墙,两代人真正的交流几无可能。
据大河网报道,河南中牟一位男子为给弟弟相亲,和女方客人在饭店用餐后,开车回家,车里坐着父亲、两个媒人、一位醉酒的亲戚,后备厢里坐着母亲。照片被好事者发到网上后,引来一片骂声,“大不孝”、“丧尽天良”这样的字眼充斥屏幕。记者采访到当事人,原来这家人离饭店很近,是母亲主动要求坐到后备厢的。这位母亲还求记者在网上为儿子说些好话:儿子真的很孝顺,不信你们问问村里邻居。
网友不依不饶地指责,但却很少有人会站在这位母亲的角度来看问题。事实是,我们习以为常的母亲形象本就是这样的:为子女操心一辈子,只要看着子女开心、幸福,自己就心满意足了。当然,这和传统社会女性地位偏低有关,也和中国独特的家庭结构有关。过去大多数女性不上班,把相夫教子当成自己的事业,当她们隐忍地做出牺牲时,并不觉得委屈,反而觉得这是自己价值的体现。
当一个母亲要求坐上后备厢时(距离家只有几百米),现场的人不会觉得有什么问题,而这一幕放到网上,就容易引起误会。互联网是价值观争斗的场所,看到这张照片网友一边倒的反应,似乎能证明“孝”在我们这个社会,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但在现实中,子女与父母因为观念差异,仍然经常面临这种孝道困境。有些人买了房、车,想及时尽孝,但多数母亲仍旧惯于委屈自己,不去消受这些好的东西。对她们来说,“为孩子”与“为自己”是一体的、不可分割的,她们宁愿将所有的委屈与不公施诸自己身上,时时刻刻负重前行,而把岁月静好留给儿女。她们觉得这是天经地义,但这对子女构成了困扰。
让我震撼的是照片本身:母亲蜷缩在后备厢,虽然离家很近,天气也不见得很冷,但是汽车的钢铁结构,却把母亲隔离了起来,阻止了她与车里人的沟通。在急剧变化的中国社会,绝大多数有车族是会给母亲一个座位的,但是在我们与母亲中间,却仍有界限分明的一堵墙,两代人真正的交流几无可能。
如果缺少真正的交流,那所有的“孝心”或许都只会浮于表面。(张丰)
欢迎光临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https://icbw.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