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诗书法石刻碑廊起点处的苏轼书杜诗《堂成》
苏轼书写的杜诗《堂成》(含长跋《桤木卷帖》),作为杜诗书法石刻碑廊的起点,原因既在于苏轼作为四川人的家乡情缘,更重要的考虑是:作为以时间排序的碑廊,这件苏轼书杜诗,是迄今存世可寻的最早一件先贤书写杜诗的书法作品。
成都商报记者昨日专访四川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杜甫研究专家、曾亲自参与碑廊项目的策划和学术研究工作的王飞,揭秘杜诗书法石刻碑廊落成背后的故事。
杜诗经典太多,但存世的苏轼书法太少。之前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黄州寒食诗帖》和大藏家刘益谦于海外拍场重金购回的《功甫帖》已是名满江湖,而苏轼另一件书法大作、书杜诗《堂成》(含长跋《桤木卷帖》),则因其行书生动沉着,被世人所称道。该作品的碑刻版已于23日连同另两件苏轼书杜诗碑一起亮相杜甫草堂的“杜诗书法石刻碑廊”,引起书法界的极大反响。
作为“第八届成都诗圣文化节”系列活动,杜诗书法石刻碑廊、“春夜喜雨园”、杜诗摘句造景等景点联袂组成的“风雅书法园地”成为活动的最大亮点。
成都商报记者 谢礼恒 摄影报道
苏轼书《堂成》
诗后题长跋抒乡愁 令人“爱玩不忍舍”
王飞介绍说,这件苏轼书杜诗《堂成》作品,共7行56字。在学界,该作品名为《桤木卷帖》,又称《书杜工部桤木诗卷帖》(杜甫《堂成》诗)。原台北兰千山馆藏,现寄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
除了书杜诗,苏轼还在诗后题了长跋:“蜀中多桤木,读如欹仄之欹。散材也,独中薪耳。然易长,三年乃拱。故子美诗云‘饱闻桤木三年大,为致溪边十亩阴’。凡木所芘,其地则瘠。惟桤不然,叶落泥水中辄腐,能肥田,甚于粪壤,故田家喜种之。得风,叶声发发如白杨也。吟风之句,尤为纪实云。笼竹亦蜀中竹名也。”共12行103字。
王飞解析说,苏轼的这段长跋,抒发了他的怀念家乡之情。从书法的角度,此帖多用正锋,精神凝聚,结构圆熟,字形匀称,其墨法最有特点。按学界的说法,在该书法短幅中,苏轼以其笔墨骨肉赋其形,以其才学品性灌注其神情生气;吟物有所寓,咏诗有所悟,读杜有所思,挥毫有神助,使后人“爱玩不忍舍”。
另两件苏轼书杜诗碑刻分别为《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画图十韵》、《暮归》,此次三块碑刻联袂呈现,一飨杜诗迷和书法爱好者。
作品选取
汇聚历代40位书家 58件传世经典
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对于杜诗书法石刻碑廊的杜诗作品选择,杜甫研究专家、历史研究专家、书法篆刻大家等众多专家学者经研究斟酌,最终选定了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和海内外二十余家博物馆馆藏的宋、元、明、清及近现代四十位著名书家的传世杜诗书法精品。58件书法作品,刻于石,嵌于古香古色的长廊壁间,使游者睹物思人,在游览吟唱间受到启迪和熏陶。
杜诗书法石刻碑廊选定的诗歌,既有杜甫意气风发的早期诗作《望岳》《房兵曹胡马》、又有漂泊湖湘时的绝笔诗《风疾舟中伏枕抒怀》;既有清新质朴的《堂成》,又有沉郁顿挫的《登高》;既有感时伤怀的《咏怀古迹五首》,又有爱国爱民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诗书法石刻碑廊汇集从北宋苏轼的《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沲江画图十韵》《暮归》、黄庭坚的《寄贺兰铦》;到元代赵孟頫的《玄都坛歌》《舟中夜雪,有怀卢十四侍御弟》;从明清时期祝允明、徐渭、董其昌、张瑞图、何绍基,到现代著名书家于右任、谢无量、丰子恺、张大千等大家的传世精品。此外,本次杜诗书法石刻碑廊的书法作品选择还尽可能地考虑兼顾篆、隶、楷、行、草等各种书体。
刻工遴选
经“刻石比武”选定 “江南第一刀”实地指导
杜甫在青年时代,曾漫游齐鲁大地,并写下千古佳句“齐鲁青未了”。齐鲁青石,因质地坚硬,色泽温润闻名天下,被视为石刻中的瑰宝,历代都被广泛用于碑雕篆刻。此次“杜诗书法石刻碑廊”的所有碑刻石材均来自齐鲁大地,“中国青石之乡”——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这里所开采的青石密度较大,且不易风化,有“天灰青”之称。此次杜诗书法石刻碑廊共计开采石料130余块,最小最轻的也有300余斤。所采青石均是开采出的山料中最精华的那部分,出产率较低,品质极佳。
在该书法石刻碑廊的建设过程中,刻石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刻工的招募尤为关键,来自四川、福建、山东、江苏和陕西等地的刻石工匠,经“刻石大比武”后,由金石篆刻家、书法家评审,最终选定了近百名技艺精湛的刻工。
值得一提的是,被碑刻领域尊为“江南第一刀”的戈春暖老先生,不远千里,从无锡来到成都草堂,实地勘察指导刻工刻石。年近古稀的戈老先生还特别为杜诗书法石刻碑廊亲自碑刻朱德所书的“诗圣千秋”四个大字。
设计风格
亭台廊榭 延续经典川西古建风格
杜诗书法石刻碑廊延续草堂旧居中轴线回廊式的经典川西古建风格,即以穿斗式结构,小青瓦屋面和悬山(歇山)屋顶为主要特征的“廊”、“亭”、“榭”,以草堂内原有围墙为基本载体,通过改建形成碑廊景观。回廊与亭台相接,亭台与水榭相连,茂林修竹与碧水溪流交相呼应,将灵动多样的古建园林之美展现得淋漓精致。
在景观设计上,百余首杜诗刻于石,嵌于曲折幽静的碑廊壁间,漫步其间或低吟浅唱、或驻足欣赏,仿佛穿越时空,领略古代文人墨客的雅兴。凭栏远眺,错落有致、诗情画意的亭台、水榭更是宛若画中景物、如诗如画。游客漫步其间,不仅可感受清新质朴的诗歌魅力、浑厚苍劲的书法韵味,还可领略清幽秀丽的园林雅趣、鉴赏精妙绝伦的镌刻技艺。
$ g" r& L7 ]. R. Y: O7 E3 A欢迎光临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https://icbw.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