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科学家雷鹏在做实验。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青年科学家雷鹏,近日在自然出版社《分子神经病学》上发表了一篇论文,研究锂制剂治疗抑郁狂躁双向症的作用机制。《分子神经病学》是精神系统疾病期刊中最有影响力的杂志,雷鹏是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及共同通讯作者,论文引起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精神科医师BUSH教授对这篇论文的评价是:“这项新发现有助于指导抑郁狂躁症患者更好地用药,也有助于进一步研究该药物对其他疾病的作用。”
历史的发现
锂离子可治抑郁狂躁症
抑郁狂躁双向症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疾病,患者情绪低落的时候容易出现自杀倾向,而情绪暴躁的时候则会出现暴力倾向。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的医生介绍,该中心每年要收治10000人次,发病率相当高。
上世纪50年代,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偶然发现,“锂离子”可以帮助患者在抑郁的时候迅速提起兴趣,狂躁的时候迅速安静。但很奇怪的是,科学家并不知道锂离子治病的原理,而为了搞清楚其分子机理,之后的科学家们纷纷用模拟人类疾病的转基因小鼠做实验。同时也希望了解锂离子还能对其他哪些疾病有治疗作用。实验中发现,锂离子有改善记忆功能的作用,认知功能缺失的小白鼠的确有变好的趋势。由于锂离子的价格便宜,这种药物很快进入临床实验,但是在二期临床实验中却出现了让人头痛的问题:锂离子对患者并没有任何改善作用。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科学家的疑虑
不适合治疗帕金森?
川大青年科学家雷鹏的工作就是解决“为什么”。他从2008年开始从事这项研究。雷鹏分析,虽然用来做实验的小白鼠模拟了患者生病的状态,但是患病的原因却不一样,所以问题应该还是出在小白鼠身上。雷鹏用身体正常的小白鼠来尝试,结果发现,小白鼠的脑袋里增加了锂离子,出现了与帕金森病相似的症状,这就是说给正常小白鼠短期用锂离子药物后,并没有起到保护作用却有很多副作用。
雷鹏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相关文献记载,在一定的锂浓度下,病人就会出现帕金森症状,吃锂离子的抑郁狂躁双向症患者,出现帕金森症状的几率有所提高。雷鹏说,他做了大量实验之后发现,锂离子在脑内特定位置的沉积是导致帕金森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之后,雷鹏着手做了一个小规模临床试验,通过筛查招募了一些早期可能得抑郁狂躁症几率较大的人,给他们吃了三个月锂离子,然后观察脑部核磁共振的变化,结果发现,锂离子在大脑里的沉积明显增加。雷鹏说:“可以非常明确,患有帕金森、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症)的病人是不适合吃锂离子的。”
屡次实验之后,雷鹏终于发现了转基因白鼠原理和病人原理是不一样的,也就解释了之前实验中,为什么锂离子对小白鼠有用,而对人没用这种差异的来源了,以及为什么患者吃了锂离子会出现帕金森症状等疑问。
实验持续8年
精准治疗减少患者痛苦
雷鹏的实验持续了长达8年的时间,他在澳大利亚的实验室正巧就是上世纪50年代科学家发现锂离子药用价值的地方。
雷鹏说,难度最大的就在于分析锂离子用在不同小白鼠身上所产生的反应,以及出现这种反应所折射出来的原因。经过大量的实验,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人的脑部有许多活动需要锂离子的参与,有些病人身体里的锂离子本身偏低,吃了锂离子药物之后,可以让病情得到改善,但身体里本来就有足够锂离子的病人,吃了锂离子药物之后,反而会加剧病情。
雷鹏说:“只有找到原理,才能对患者实施精准治疗,这样既可以预防药物副作用,又可以减低病人的风险。”
据了解,雷鹏中学时被成都七中保送到清华大学学习生物专业,然后到墨尔本大学深造。2015年,雷鹏放弃了留在墨尔本大学的机会,通过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到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作,他研究的领域还包括治疗老年痴呆症。
华西都市报记者李寰实习生杨竟爽
欢迎光临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https://icbw.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