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d) u% ]$ ?8 f% a$ V4 g: L 村民突发罕见病 全村献血大救援 & G K# V0 s/ m, d% a* o 5 B; e" [7 U$ l* a 一场突发的罕见病突然降临,每天近1万毫升的血液需求,给原本安稳幸福的一家陡然蒙上了沉重的阴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刚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意识恢复清醒的刘正琴不住地对记者说:“要不是他们,我早没了。”这里的“他们”,是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徐埠村那群普普通通的村民。 1 P6 N1 N4 I$ m' b8 e, r7 w& k# a5 |% N 突发大病 生死考验' u8 n6 ]1 [: B6 I: Y) w+ T+ J8 L+ K
; M8 e. O* g( C' Z# w, K 今年58岁的刘正琴是安义县徐埠村村民。2月15日,刘正琴在女儿家吃完午饭,略感身体不适,便在屋里休息。“大概四点多钟样子,她突然就爬下床,还没穿鞋就往外跑。”其大儿子王中华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我们赶紧抱住她,然后送去医院治疗。没过一会儿就神志不清,连家里人都不认识了。”) |" s3 H i- t7 B6 l$ q9 |6 M3 U
! W4 _; Z$ @# w9 g# S& { “我上哪去找这么多血浆呢?”突然遭此变故,平日里大大咧咧的王中华一下子不知所措。“当院方通知我签署病危通知书时,我的手止不住地在颤抖,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王中华说。+ V# [ n G+ E7 ]
) E: z0 P& j V& R ^ 全村献血 共渡难关$ @! ~- [9 ?2 h 1 g: M( J* ?: X* m6 T1 y, K4 Z
情急之下,王中华只得先求助亲戚朋友。“去年春节期间自己所在的村小组建了一个110多人的微信群,我把母亲的病情在朋友圈和微信群里公布后,立马就有很多人回复。”王中华说,现在每天还有五六百条信息“未读”,都是各种关心和问候。0 L0 v8 v% F7 y L0 G
) R& u& P* \; e" _0 ^. k
“我在群里说18号上午9点跟血站的献血车回村采集血液,希望能帮忙的尽量过来。结果第二天一到我们就发现很多人已经提前等着了。”王中华说,“还有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在孙媳妇的搀扶下走到献血车前,给我们捐了200元,并嘱咐我照顾好母亲。” 1 q( H, ~+ i% z7 w / ~) F' R$ C: R( L: k9 x" l7 b 当天负责去徐埠村采血的江西省血液中心工作人员王超表示,当时来了很多村民,男女老少都有,献血的献血,捐钱的捐钱。仅有100多户的徐埠村,18日一天就有160多人前来献血,其中符合条件献了血的有72人,献血总量达22500毫升。 $ h) M3 h, W! `3 W) [1 Z; H- q, \- P! ~* @1 ]1 g) o6 l, D 心怀感恩 笑对病魔 # l* t1 y; v3 K6 }4 D1 S( z) R! A
记者了解到,截至2月27日下午,徐埠村有166人参与献血,累计献血总量达56600毫升血液。在村民和社会爱心人士的积极献血和医院的治疗下,刘正琴的病情逐渐有所好转,26日下午开始恢复意识。" o+ V) C' [; ]4 @( @+ `$ o9 R) Z
2 v- H; h, K( ?* d 27日上午,记者在病房看到刘正琴时,她已能正常说话,在亲友的呵护下精神状态不错,不时露出浅浅的微笑。“实在是对他们不起,把大家的血都弄到自己身上,我过意不去,他们肯定身体也难受。”她不住地对记者说,“要不是他们,我早没了。” * w6 A/ J8 P& I, Q6 |" ~ , q, P. I; U b! ]4 } 据费妍大夫介绍,虽然病人的病情有所缓解,但情况还不容乐观,在血小板和乳酸脱氨酶指标恢复正常前,每天都还要置换血浆,每天需要大约8000到1万毫升新鲜血液。“指标恢复正常之后,可以逐步延长置换时间。不过最麻烦的是,这种病的复发率高达30%。”# h; V) d: b) M+ C7 C0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