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的时光,在远方的生活。图文:菜尾蝗
微博: [url=]@菜尾蝗[/url]-旅游养生禅
[粗发,湖剑]
最近和福建有缘,一月三次福建旅游,一直想来一次福建文化之旅,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合福高铁的开通,可以坐上高铁去福建旅行,从福州开始,向东北,向西南,再向西南。沿着福建的海洋文化,福安,永泰,德化,安溪,泉州,福州。了解文化,茶叶,陶瓷,生活,一次深入探寻海上丝绸之路的发源与文明。原来除了厦门,福建这些地方景美人少很好玩。
云雾缭绕的德化石牛山。
坦洋横楼,曾经的制茶工坊。
一本被虫子蛀过的破旧帐本,不知道记录的是哪一段旧时光。
看着眼前琳琅满目的陶瓷半成品,那些默默无闻的陶瓷生产人员,才是生活的艺术家。
月记窑,发现中华民族的智慧的无穷的。
岭南佳果荔枝,在永春岵山古镇。我们遇上了好时节。
安溪铁观音的发源地,茶园与村庄都是他们生活的全部。
[福州,福安]
从福州到福安,158公里的路,我们当时选择改坐汽车去,在福州北站简单吃了一个快餐后,买了两点多福州到柘荣的班车,两个多小时在福安下车,开始我们这次海上丝路探寻之旅,这次的小伙伴有队长毛豆,光明牧守,小红帽,和我菜尾蝗。开启苦逼而欢乐的清新福建之旅。
在福州北汽车站,人不多,到福安的班车不多,我们等到下午2点半的汽车。拖着大箱小箱的我们,明显不是出来穷游的。下午五点,我们顺利到达福安。要网上预定了林业宾馆。空间很大,但就是WIFI信号不是很好,将就吧,我们预算毕竟不多。感觉这次的旅程就像花样少年一样,就算旅途再苦逼,也要懂得自嗨。
福安位于福建的东北部,属于宁德市,因敷锡五福,以安一县而得名,福安的坦洋工夫红茶是曾是惊艳英国王室的下午茶。福安这个小县城,美食,文化,生活都别有不同,是闽东的文化中心。
从一座小城认识一座城市,抵达福安后的第一餐,福安当地的文化名人带我们到富春小酒店,品尝当地最有特色的美食,海蛎冻,麦螺,咸蛋南瓜,土鲍汤,一席间,了解了很多关于福安的历史典故,和生活故事。
麦螺,第一次见,味道不错,福安人口味都偏甜,福安人都爱吃的小吃就是麦螺,喝着啤酒最佳,麦螺比较小,吃这玩艺一定要技巧,因为很多人用麦螺来衡量是否一个是一个正宗的福安人。
福安的夜色,吃完饭后,沿着金山南路一直走到南湖桥,交溪边的市民悠闲散步,小情侣在谈恋爱,大妈在跳舞,小伙子在卖唱,小孩子好奇看着糖浆做成好吃的图案。这是桃子成熟的季节,还买了一瓶季寒茶,吃了一碗大肠粉扣,过地地道道的福安生活,享受慢下来的时光。
桃子很好吃,当时买少了。
福安人生活很安逸,很多小吃,夜晚的街道还是挺热闹的。酒店的楼下是一条夜宵街,还发现广州没有广州桂花鸭。也是醉了。
没想到在福安睡了一觉,就想上半年睡没了,第二天醒来是已经是7月1日,是时候结束上半年的旅行生活了,从今天起,开始下半年的旅行生活。7月,换一种方式,继续旅行。
三,[坦洋,工夫茶]
早上吃了一碗粉加一个煎蛋后,我们开始坐公交车去福安北站坐车去坦洋,坐着乡镇的公交车,到坦洋乡去,告诉自己,我们真的是要穷游,其实,这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开心,我们聊天聊过头了,好心的公交司机提醒我们福安北站到了。坐车去坦洋时,司机很NICE,和我们聊了很多,这一趟旅途,每一个都很热情给我们介绍当地的文化,这让我们很感动。
小伙伴坐上班车,屁颠屁颠出发咯。
抵达坦洋,在坦洋来个F4组合照。
组长毛豆兴趣地来一个跳跃照。
坦洋村,因为村的形状像一个木板,因此也叫板洋村,村口有牌坊,有坦洋赋,一条小河流过坦洋村,真武廊桥,胡氏宗祠,施氏宗祠,天后宫,坦洋古民居,炮楼,横楼,坦洋对面就是万亩茶园,坦洋就是弛名中外的“坦洋工夫红茶”的发源地,坦洋村民世代以茶为生,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制茶文化,清朝咸丰后,胡福四,施光凌试红茶成功,远销西欧,因此名声大噪, 1915年“坦洋工夫”获得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
村口有一座真武廊桥,有着几百年的历史,供奉的是真武大帝,用来镇水患,也是古时茶叶交易之地,也乡民的祈福之地,历史上重修过三次, 桥长39米,跨31米,单孔跨度5米,高11米,桥面阔三开间,进深十五开间,歇山顶 ,中设神龛,奉祀真武大帝 以镇水患,
小桥流水,坦洋村沿着小溪,细细长长的,被群山茶园环抱着,风景秀丽,纯朴与现代并存。
中午,艳阳高照,刚进村口,一位热情的村农招待我们喝茶,品尝这里的工夫红茶,色泽金黄,带着爽口的清香,当地茶农都有自己注册的商标,当地民谣: 茶季到,千家闹,茶袋铺路当床倒。街灯十里亮天光,戏班连台唱通宵。上街过下街,新衣断线头。白银用斗量,船泊清凤桥。形容的是当时繁华的场景,我们来的是夏季,这个季节是最清闲的时候,村里人不多,倒也享受几份宁静。
品一杯工夫红茶,叹坦洋的好时光。
施氏大院
坦洋工夫红茶创始人施光凌的故居, 施光凌武艺高强,双手能举390斤的石锁 一对,施光凌中武举人,文韬武略,却无意仕途,有多次机会,皆为其放弃,如平息寇乱后,朱邑候欲向清廷推荐,为其婉拒。由其始建的丰泰隆茶行建筑群雄伟壮观,经二百余年沧桑,风姿犹在。施光凌乐善好施,如建祖祠,兴义塾造桥铺路等,
横楼
“丰泰隆”茶行旧址,由施光凌 亲手创建,也是他的府第,论年月与“坦洋工夫 ”同庚,见证了三百年来坦洋村的历史变迁和“坦洋工夫”的发展历程。该楼外观三层,每层11开间,是当时制茶与卖茶的基地,抗战爆发后,省立三都中学 从海岛内迁坦洋,此楼作为学生宿舍使用,还接纳了来自各地的流亡学生。
当地的村民喜欢把长豆角煮好后晒干,用来煮扣肉味道一定很香。
坦洋古民居,用三合土夯实的土坯屋, 保存较为完好的清代建筑 风格,多为二进二托二天井五开间双侧屋格局。“屋脊垂鱼”是坦洋民居的一大特色,寄托着老百姓趋吉避凶的良好愿望。墙体很高,当用应该是用来防火防盗之效。
炮楼
炮楼建于民国初年,当时坦洋村民为了保护村民生命财产安全,修建了12座炮楼以护佑全村,,如今保存完整的有2座。以三合土夯筑,极为结实坚固,第二层以上每层对外开外小内大的窗户,既可作采光、通风口,同时也可作为瞄准台,对外防御。
大门紧闭的妈祖庙,由于茶文化与海洋文化的结合,妈祖文化而融合其中,妈祖也成了坦洋人的水上平安的精神寄托与保护神。
古朴而安静的坦洋村,不愿去破坏那份宁静。
欢迎光临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https://icbw.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