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标题: 上游来水锐减 成都白鹭湾湿地已断流超6个月(图) [打印本页]

作者: 传播网编辑    时间: 2015-6-18 13:46
标题: 上游来水锐减 成都白鹭湾湿地已断流超6个月(图)
: t/ K, f; N: |, ^, O
1 P# ?- Y& ~( M9 o# o% ^
白鹭湾已断流超过6个月。吕甲摄9 a5 \% N' S. [% ]3 V; w
  不仅因为水源单一,游客不文明现象也严重威胁水生态环境  Y7 ~' X* S: N& A- I
  占地3.3平方公里,相当于6个成都植物园的大小,满是白鹭、苍鹭、大聚藻、芦苇等水生动植物……在成都东南郊,新建成的白鹭湾湿地无疑是最受市民青睐的新宠。
9 \6 V( c: c# \* ^/ l; i  不过,最近,市民王鑫却发现这个成都“绿肺”好象生病了——开阔的水域里,不那么“干净”了,水面有些许绿色漂浮物。难道,白鹭湾的水被污染了吗?心急之下,他拨打了华西都市报热线求助。
  D/ J- L) n6 S) M7 w  记者走访! Y; V/ V5 x) i
  湖面已出现漂浮物
; Q, P" X, h4 r5 p  6月16日一早,华西都市报记者实地走访了白鹭湾湿地。早晨的白鹭湾,安静得只有鸟叫声,园区里大概有50多位游客,有的在散步,有的在骑车晨练。记者从三号门进入湿地后,围绕着附近的水域绕了一圈,并没有看到有水域受到污染。反而,湖区水面很干净。接着记者从三号门又走到了二号门(近荷塘月色附近),在湿地主要景区白鹭湖上,也没有发现有受污染的水域。湖水呈绿色,湖面上还有几只正在维护作业的船只在划动,有几位游客在湖边合影留念。在湿地管护工人的指引下,记者从二号门走向一号门,在近一号门观景平台的水域上,看到市民所称的“污染”水域。湖面上,漂浮着一些绿色的类似水草状的物体。管护工人称,这些漂浮物是这段时间才出现的,但也仅在这一小块水域才有。
9 K& n8 J; T+ x8 ~  j2 r# n  对此,白鹭湾湿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湖面漂浮物主要是降雨带来的浮尘,由于上游来水锐减,“饥渴”的湖面缺乏水循环流动,浮尘长期积累以后就变成了漂浮物,但是,水面总体水质依然较好。
/ S# R) X5 V3 h- |* S% v  为何断流
1 \4 C( D' i" c  u( B9 b  东风渠岁修等因素叠加
7 h4 e$ e  ?: ?4 o/ l, |2 m  白鹭湾湿地工作人员介绍,白鹭湾湿地为人工打造的生态湿地,因为建成时间短,水中自然生物群落相对脆弱,还不足以建立完整的生态系统,水体自我净化能力较弱。此外,湿地可利用循环水源主要来自陡沟河,该河上游为东风渠。东风渠的水流入其支流陡沟河,经湿地水质净化区净化后,最终流入白鹭湾。自去年11月中旬东风渠岁修,再加之今年春灌、沿线建设等各种因素叠加,白鹭湾已断流超过6个月。也就是说,湿地已经有6个月没有畅快地喝过水了。, {" ]% `3 u" i4 H) _3 ^
  据悉,自去年11月中旬东风渠岁修,缺水情况下,湿地水质如何保障?据了解,陡沟河断流后,白鹭湾湿地为保障水体质量,对陡沟河可利用的水源24小时不间断进行净化,尽最大可能保障湿地补水,解决由于水体自然蒸发可能出现的缺水现象。湿地管护人员每日基本保持12小时作业,打捞游客不文明现象造成的一系列垃圾,植物生长残留的枝叶等可能影响水质变化的漂浮物。
* P+ B  k; R# W$ Z% i  呼吁游客
. @6 q& V: W) D1 H9 z8 C  湖区水生态一起来保护* M# H* H0 ]5 {, C" k6 Y
  面对现状,白鹭湾的工作人员也很委屈。他说,白鹭湾湿地有水质异常应急处置预案,但湖区水源单一的问题始终存在。也就是说,白鹭湾想要“解渴”,还是需要等待上游来水。白鹭湾的“尴尬”不仅只是水源单一的问题,游客的不文明现象,也严重威胁着湖区的水生态环境。
9 m4 M. E' W( {* M2 N7 R% H  一位不愿具名管护人员直言,湿地内不文明现象特别多,游客下河游泳、市民为宠物洗澡、乱扔果皮纸屑等行为屡禁不止。甚至还有市民在梨树、桃树的果实未成熟时,便把其枝丫折断。这些行为,均导致了湖边水生作物遭到大面积破坏。在此也呼吁广大市民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来保护好这片来之不易的碧水、蓝天、净土,努力维护好生态美好家园。
. l" x( @. a5 T4 a; f7 K  华西都市报记者 殷航 雷倢 9 }6 V; q9 A2 F+ ?) S( M
" n: x+ V+ v* |, V% @) W% V
* R$ K# E, ?' n/ x  Z





欢迎光临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https://icbw.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