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标题: 接力20年,西藏与内地师生的“双向奔赴” [打印本页]

作者: 传播网.    时间: 4 天前
标题: 接力20年,西藏与内地师生的“双向奔赴”
        接力20年,西藏与内地师生的“双向奔赴”" A, Z6 F+ P/ H2 p6 V) F
——跨越千里的寻找与相聚,是什么让我们热泪盈眶?* Y3 k$ W( B3 O

0 v' L+ d: f9 E; T. }: o$ w2 ?       传播网客户端 车在雅叶高速上飞驰,雪山不时从车窗外掠过。7 F3 |/ t7 _6 Z
       我突然感到一阵剧烈的头痛。车内同行的几个女生,由于身体不适抱起氧气瓶猛吸。“0 y* }7 W- }8 v
       是高反,过了这段路就好了”,司机提醒大家。
4 Q; l" U( A' f5 ~       海拔4774米!果然,米拉山隧道口一个醒目标识冲入视线,又转瞬消失。好在进入林芝之前,高反没有再袭来。( H( M( r! D" n3 b/ C
       从拉萨出发,在跋涉了四个半小时后,我们抵达了林芝。
( ?2 _+ |5 W/ r, z. ]1 O! v       此行,是赴林芝等地的一个调研活动。在林芝一中,调研之余,我的主要目的是寻找一个名叫卓玛的藏族女孩。, A; z( x& ~' [, |! c% g

) X) R- I* e! H' D3 G" _8 F. \6 I+ L. U
       1.
6 Y4 |+ }# O; p+ p( v- d* }       卓玛是我多年前的一个采访对象。
4 [8 I7 S0 [) ^$ F  n3 N       20年前,我进入报社当记者的时间还不长。某天,接到一个任务,要去武汉洪山高中采访新开的“西藏班”。$ l" t0 M1 h' A, S
       洪山高中是武汉市首批招收西藏学生的重点高中。& D0 d  U$ s. m" t9 r- ~
       那天,我在这所高中,见到了卓玛和她的藏族同学们。
6 U9 ?8 J8 `2 X- O       这也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藏族同胞。! {; Q; m. V4 N
       孩子们围着我,略带腼腆而又热情地讲述从雪域高原的家乡,千里迢迢来到江城求学的故事。7 M; V( @$ X! D2 o8 b: F
       他们的求学生活,有快乐,也有一些小小的烦恼。4 q8 S; {9 c1 U0 x) ~/ Y
       我记得卓玛说,她准备以后考师范大学,毕业后回家乡当老师。因为家乡学校的条件还很艰苦,需要老师。
: I: G3 Z' X4 J6 \" X: _. U/ A       那是一个秋天,“秋老虎”还在发威。采访完毕,我已是声音嘶哑,汗流浃背。准备离开时,卓玛让我等一等。她跑到教师办公室,拿来了一瓶矿泉水。- H0 D  i# n' c4 j  m
       “老师,请您喝水。”卓玛一双澄澈的大眼睛望着我,把水递给了我。我没有太多客气,一饮而尽。这只是一瓶普通的矿泉水,我却像喝到了来自雪域高原的甘甜泉水。
# P$ k; e4 \( h& S8 d       彼时,我才细细端详了一番卓玛。她的皮肤黝黑,脸上有一片独特的“高原红”,眼神里充满淳朴和真诚。
* b4 [% i, F# O$ g       她笑起来时,眼角弯成月牙,露出浅浅的梨涡,像藏地清晨的阳光。6 _+ M8 K. p8 o$ r+ q2 o& b  d
       那天,告别了西藏班学生后,我再也没有见到他们。
; s; ?! j0 c+ v: }       20年来,我采访过无数的人,但是,只见过一面的卓玛,留下的深刻印象,一直没有从我的脑海中抹去。
6 l  E# k+ t  a) {( Q       每次,听到见到有关西藏的信息,我就会想起卓玛和她的同学们。这次进藏前,我在网络上搜索当年我写的“西藏班”的报道文章和链接。. |! ?+ ~1 c% `
       但是,搜索半天,结果却是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时间的洪流,冲走了很多当时以为牢不可催的事物,没有留下痕迹。卓玛,你们在哪里?3 }# o) e; A1 d+ `' d
" i& i7 m/ t! y4 Z
       2.
  T, j( Z" d5 X% `8 {, \- H% Y/ U       在林芝一中,我向老师们打听卓玛的消息:卓玛,来自林芝的一个农牧家庭,2005年前后在武汉洪山高中就读,毕业后很可能回来当了老师……. b4 q  K7 @9 t2 B$ V. _' F
       我只记得这些元素。林芝一中的领导和老师们听了,纷纷摇头,本校并无这名卓玛老师。同时,对查找此人表示爱莫能助。
; x7 n5 h/ s/ m       “前些年到内地西藏班上学的孩子有很多,仅凭这些信息很难找到他们。”这个结果,在意料之外,却又是情理之中。
- b7 s# r% U: b( @# Q       见我神情郁郁,校领导说,根据他的估计,卓玛和同学们毕业后,大概率都回到了西藏,生儿育女,返哺家乡,但不一定在林芝。
+ {* }# H" a) }0 u* m* T       “他们肯定都已经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和中坚。”
- c' s1 ?! W' v# v$ \; S' X       这天,在林芝一中,我见到了多位来自内地的老师。他们是来自广东重点高中的“组团式”援藏教师,共有20人。: [# h! n4 z% D
       校领导介绍,在援藏队的帮助下,学校筹资新建了学生宿舍楼,改造优化了食堂、旧宿舍暖气等设施,修缮了图书馆、科技馆、教师办公室,硬件软件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得到很大提升。
1 I/ M5 D, F2 n/ {' Q7 Y* h+ ]% a) e       “现在,除了去内地西藏班上学,卓玛们在家乡本地学校也能享受到很好的教育了。孩子们有了更多选择。”/ M: g) {. g3 T" Y
       林芝一中宽阔的运动场上,学生们或在打球,或在跑步。教学楼旁边的草地上,女生们悠闲地坐着看书,聊天,笑语盈盈。
. Z) L  M7 c- t6 d7 g       在他们身上,我仿佛看到了卓玛的身影。傍晚时分,离开林芝的时候,孩子们和我们挥手道别。他们的眼眸,仿佛盛着纳木错的湖水,澄澈得能映出蓝天的流云、雪山的棱角。
" p% _) S% e; q# m0 v . S- ^- H8 x" W- L/ I  V
       第二天早上,我们来到拉萨那曲第一高级中学,这是一所首创区内“异地办学”的示范高中。
5 v, D" D; M- N! R$ O7 A2 |       在来自浙江援藏团队,203人次的接力帮扶下,学校近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 _" Z8 j) T' ?, ?& N; ^  z       只是,在这里,我仍未打听到卓玛和同学们的消息。课间时分,在大操场上,学生们跳起了有民族特色的体操和舞蹈。  g: C8 p& M( b$ {( O
       望着这些充满青春蓬勃活力的身影,我感到卓玛仿佛就在他们中间。
+ |/ L$ h+ k8 h% H! V" A       下午,我们来到西藏大学。/ b6 C9 j/ Z" s
       在河坝林校区一个阶梯大教室里,我们走进课堂,和大一学生同上了一堂“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0 S8 D  t) @3 c& E
       在教室里的这一刻,我感到自己穿越了许多年,再次坐在了卓玛和同学们中间,和他们一起聊彼此的人生经历和求学故事。0 t# _) i) ^  i6 j

( p" }' \9 D+ ^) ~' d       3.- ^: e' ]4 ^# i& P! T" ?4 q' S8 o, F
       返程的前一天,我对在西藏工作的同行小丹说:虽然这几天有点高反带来的不适,来西藏的感觉真的很奇妙。6 u5 |  o  R& Q
       小丹说:这边的风景很治愈。我说:嗯,这里的人也很好。
$ R7 }  A) J* U7 X  S       这一次,在西藏寻访卓玛和同学们不遇,但却意外看到了西藏和内地更多师生跨越千里的“双向奔赴”。7 @; G' O' `- l& y; o! F/ s4 U
       这是此次寻访之旅的新收获。" W0 [& E( d9 O
       我看到,在这些双向的奔赴里,不是单向的给予,而是彼此的照亮和温暖。
( m5 E+ R! }4 E- Z* f( R4 \' R       今天,这个“双向奔赴”并没有结束,而是正以全新的姿态,书写着教育与成长的新故事。9 s6 p8 M2 T. N& M: p
       ……此刻,在拉萨贡嘎机场,返回北京的航班即将腾空而起。我在心里默念:卓玛,西藏,我一定还会再来!(来源:微信公众号——北京流水  作者 | 柯文)
  m& @0 E) N& Q. ^1 L7 w9 V; p0 G




欢迎光临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https://icbw.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