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人口、婚育、工作相关的话题热度高居不下。
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太自私了,都不生孩子,以后社会上不就没人了?”
又有人说:“生不生孩子是个人意愿,不能被社会和家庭所捆绑。”
新旧时代观念的碰撞,让矛盾化为水面上的涟漪,一波又一波涌向处于这个大环境中之中的所有人。
经济学家郎咸平说道:“如果没人生二胎、三胎,50年后,中国人口将变成5.8亿。”
相比较于现在的14亿,这个数字不可谓不令人震惊。
一、未来的不确定性
最近,有一位名叫“羊毛月”的博主犯了年轻人的众怒。
这个博主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从小到大都在北京最好的小学和中学,本科考到了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后被保研北京大学。
他借此吃上了自媒体的红利,没有上过一天班,却转头嘲笑现在的00后找不到工作,
随后,一位中央财经大学的计算机硕士出来回应,说道:
“我是山西小县城出身,要求不高,也能吃苦。每天通勤4个小时地铁往返,几年下来三个公司没有一个能干长久。
不是因为公司效益不好裁员,就是因为公司发不出工资来。你在北京长大,你感受过北京的早高峰吗?
我天天站在地铁上,还要随时掏出电脑来改方案,结果一年下来的工资还没有你一条广告高,是我不够努力吗?”
因为学历贬值,所以辛辛苦苦考上的大学变得不值钱,继续提升学历,却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硕士甚至博士毕业后,也不知道能不能找到一份在足够大城市生存的工作。
在这样的前提下,能保住自己,不让父母贴补,已经是过得不错了,怎么可能要求他们再去婚育,为自己增添一份负担?
就像前方有一座很难翻越的高山,你自己都还不知道过不过的去呢,怎么还敢给自己加上100斤的负重?
二、对于自我的追求
开放二胎甚至是三胎之后,有不少大龄产妇为家庭“拼二胎”“拼三胎”。
这使得年轻人实际上的生育比例比目前所呈现出的还要低一些。
那有人可能就要问了,现在大环境明明是一样的,为什么有些80、90后在拼二胎三胎,00后却一胎都不想生呢?
早期出生的世代可能更倾向于家庭导向和未来导向的动机,而年轻一代可能更倾向于个体导向或情感导向的生育动机。
上一辈秉持着传统的生育观念,如“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等,而年轻人则更加注重个人的幸福和生活质量。
我曾经看过一个两代人的访谈,其中说到了生育观念。
80后的一位男士说道:“传宗接代,就是要把自己的姓,自己的血缘传下去,生生不息,这才是生孩子的意义。要是我的孩子学什么潮流,改名改姓,我肯定要打断他的腿。”
两代人汇聚的主流思想,从这个访谈中可见一斑。
现在的年轻人,奉行“我本位”,将自己的幸福和利益放在前面,不能说是享乐主义,只能说是为了自己过得更好。
同时,他们生孩子更多是一种爱情的结晶,一种婚姻里水到渠成的自然。假如有事业要做,那就先避孕,等事业高峰期过去再考虑不迟。
生孩子只是生活的一种选择,而不是生活的必然。
三、不担责任,也是承担责任
我有一个养猫的朋友,曾经多次被亲戚指责。
说她:你天天给你的猫喂饭铲屎洗澡,晚上还让它进被窝睡觉,那你不如干脆养个孩子,反正也没区别。我朋友反驳道:“养猫一个月就花几百块钱,养孩子呢?小猫需要上学吗?小猫需要买房子吗?小猫需要结婚吗?小猫需要我给它带孩子吗?
说句没有道德底线的话,我养不起了还能把猫送人或者丢了,养不起孩子我能把孩子丢了吗?”
随着学历的贬值,教育普及水平提高,受到高素质教育过后的年轻人,根本无法接受上一辈“散养式”育儿的观念。
当他们自己还没有准备好充足的资金和精力时,是绝对不可能贸然养育一个孩子的。这不仅仅是自己的压力,还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为人父母,我们应该给孩子提供足够好的条件,让ta能接受最好的教育,发掘自己的爱好和理想,不说大富大贵,也能平安健康。
但是如果不能,那干脆就不生。
尽管大家都能预见年轻人生育观念降低后所带来的社会影响,但毕竟时代的主流已经变了。
人口过量不是好事,人口稀少自然也不是。
这些变化不仅关系到了各个小家庭的未来,也关系到了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不过,我还是希望年轻人们,在综合了个人能力和情感价值等方面的因素后,慎重考虑婚育,做出最合适自己的婚育选择。
1 ~" d& K5 h& C& T) U# f欢迎光临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https://icbw.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