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标题: 中国乡村“景”艳世界 [打印本页]

作者: 三农观察    时间: 2025-1-23 16:47
标题: 中国乡村“景”艳世界
2 W. F  s3 t% c2 t. L
联合国旅游组织执行委员会近日公布了2024年“最佳旅游乡村”名单,我国申报的云南阿者科村、福建官洋村、湖南十八洞村、四川桃坪村、安徽小岗村、浙江溪头村、山东烟墩角村入选,与此前入选的8个乡村一道,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就,成为美丽中国“诗和远方”的一张靓丽名片。- Z6 `4 g/ D- c3 e- [

6 q- ^" e  A& Y5 }1 |中国乡村何以“景”艳世界?近年来,各地依托乡村丰富的文化和生态资源,推动乡村旅游提质增效,涌现出一大批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生动案例。乡村旅游日益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城乡消费升级的强劲动能,成为展现可信、可爱、可敬中国形象和乡村振兴成果的重要窗口。/ L4 i- S& N9 X% {; j

1 ~- k3 Y3 R' Y" E: Y展现文化胜景
1 J" m4 R) W, u8 S' [) k8 m& X5 o6 \# `
依托丰富的农耕文化、非遗项目、文物古迹,7个新晋“最佳旅游乡村”通过打造独具魅力的旅游产品,实现文化的传承与活化。
' ?- o5 h: G* C6 S% o: l* R+ P7 n2 N' m$ Z
初冬时节,走进福建官洋村,只见村舍、土楼点缀在绿水青山间,游客在土楼前合影,在土楼文化、闽南文化、客家文化的“大观园”中流连忘返。
! W4 b0 t7 r) v$ E7 ]$ M. g. G2 H; B8 ^3 H4 y9 N& l+ F
“这些土楼自元朝中期开始建造,是我们村的文化特色。”官洋村党支部书记简文炯告诉中国旅游报社记者,近年来,官洋村秉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维护土楼建筑原貌,打造“福楼”“福酒”“福茶”等“福”字号品牌,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 F, R& ]/ |; n0 j( ^  s

7 I/ r7 i( O! l) D' Z+ ~主打特色文化的乡村还有四川桃坪村。在岷江上游的高山峡谷间,这座依山而建的古老羌寨有着一种独特的魅力,悠扬的“花儿纳吉”、热闹的“羌族沙朗”、古老的“羊皮鼓舞”备受游客青睐。近年来,桃坪村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开展了别具羌族文化特色的休闲度假、农事体验、民俗演艺等活动。- R3 a0 h4 ?' ^! G1 E0 x  V5 [

6 P' Z; m2 A  r9 P“我们将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进一步凸显羌族特色、展现中国风范,以国际化的视野让桃坪村乃至整个理县演绎出新的精彩。”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理县文化体育和旅游局局长杨汝渊说。; m. f3 ~: @. S- @  D0 B& p9 e

2 [+ }# F2 S% V7 P; t4 D作为龙泉青瓷烧制技艺传承地,浙江溪头村正成为青瓷大师和游客眼中的“宝藏村”。近年来,溪头村加快青瓷文化主题景区建设,50多名青瓷大师回到村里,修复了7座荒废古龙窑,创新推出“不灭窑火”龙窑传统烧制体验活动,吸引游客沉浸式体验点火、柴烧、开窑全过程。9 y8 a6 T! Y# @! T) U/ A$ s

, J1 r7 I  N0 e9 p# W# }* P“‘不灭窑火’是响当当的文旅IP,外国游客也很喜欢。”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陈克萍说。* r! E, H2 U& H
) V; ]/ g: Z1 z  ~8 b2 K
“中国乡村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独特,通过发展旅游业等,乡村振兴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国际乡村旅游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与经验。”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马晓龙认为,“最佳旅游乡村”的评定为全球乡村发展树立了标杆。
- t& L5 X5 [+ J( g# s
% y% ?; \2 Y' p秀出生态美景4 t" d2 ?6 T8 Q1 |( v" s9 [0 g
- \# Q8 b1 A, u- o% Y2 p1 d
在绿色旅游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当下,中国乡村凭借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越来越多人在乡村旅游的美好旅途中感受“绿色中国”。
0 x& x: o$ ~3 N/ H! [' m+ v4 b/ H, Y, ?2 U6 T$ [' {" V
云南阿者科村位于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核心区,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村民探索出森林、水系、村寨、梯田“四素同构”的生态环境资源利用方式,生动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f" v, X. G3 F( y

/ Y; O3 N7 T. r1 ~0 f5 G, w6 v  ^- l  d这份和谐之美,如今已成为引人入胜的旅游资源。漫步阿者科,自然野趣之旅、传统工艺体验、哈尼族家庭生活体验等“小而精”的文旅融合产品别具特色。“2018年,村集体公司成立,‘传统民居40%、梯田30%、居住20%、户籍10%’的分红体系像一场公平的财富雨,洒在村庄的每个角落。”阿者科村有关负责人说。, o2 o1 w6 [$ N1 j; ?

, P9 w9 s. c  p# n4 ?7 v0 W每当寒风吹起,西伯利亚的天鹅就会飞赴山东烟墩角村,形成一幅万顷湖天碧、一池雪花白的画卷,“天鹅村”的美名传遍四方。为让更多人看到这样美丽的景色,烟墩角村整合渔业、农业、旅游业,打造以“观大天鹅、住海草房、吃渔家饭、看老八景”为特色的滨海观光旅游示范带。* a* N3 V! R8 n# U: E" D
2 a7 F$ H, q3 ]& F: T! w; ~
“村里的民宿、渔家乐发展成熟后,我们还引进写生、摄影等业态,推动‘休闲旅游’向‘康养旅居’过渡,将游客流量转化为村集体经济增量。”山东省荣成市俚岛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邹瑜介绍。
* V2 l) ~8 K4 }7 H( v1 `% k
; [# v/ {0 y- p1 b7 o3 u! X8 a“入选乡村通过发展旅游业激发了经济潜力,实现了生态、文化、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暨南大学深圳旅游学院执行院长文吉说。
1 U% {& \; A% g2 O6 g, W9 t( J1 E& k2 |- F2 S
描绘振兴图景- X  M5 t1 J, K$ x" X
3 V" c3 f/ a) z5 p- U
7个新晋“最佳旅游乡村”勾勒出乡村振兴的图景,是观察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发展的窗口。
/ K! A1 L% h. T* l& V# I  g) a' L6 s4 U6 z
从“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到“最佳旅游乡村”,安徽小岗村彰显着当代中国乡村的精气神。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小岗村实现了从传统的单一观光游到集休闲、民宿、研学于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的转变,以旅游“一业兴”赋能乡村“百业旺”。" ?- c  p4 f0 Y, q
8 A: ^# X6 F. `- c8 z
2018年以来,小岗村村民旅游分红逐年递增,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6年的1.6万多元增长到2023年的3万多元。“一晃40多年过去了,谁能想到,曾经吃不饱饭的小岗村,如今因‘吃旅游饭’闻名世界。”小岗村“大包干”18位带头人之一的村民严金昌感慨不已。+ @: o. J) j% t3 J0 y0 l: x! h: h& `: {

% g1 O; B  V. T" [; B在“精准扶贫”首倡地湖南十八洞村,五湖四海的游客纷至沓来。近年来,十八洞村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指引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形成苗绣、旅游、特色种植等产业体系,村民通过售卖农特产、开办农家乐、担任讲解员等各种途径,拓宽了收入来源,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创业。. a3 j8 {. d& x, V% j: ~2 B
( a9 V/ l$ ~7 F( L6 d( _
“我们将不断挖掘红色资源、苗族文化,延伸文旅产业链条,联合周边村落打造旅游发展带,带动片区协同发展。同时,加强与国内外旅游机构的合作,开展联合推广活动,拓展客源市场。”十八洞村驻村第一书记龙科说。+ x3 r! ^4 t8 W9 t$ ~- A
2 k, G, ~: ~! Y) H* x
“入选的乡村展现了中国乡村振兴、推动共同富裕的突出成果,引入了新的旅游发展理念和管理方式,不仅为游客提供了独特体验,也满足了游客对乡愁的向往,在世界乡村旅游发展中起到了示范作用。”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李柏文建议,进一步加强乡村间的合作,形成国际乡村旅游联盟,联合推广区域旅游,讲好中国乡村故事,促进乡村文明的国际交流与互鉴。(本报采访组 采访组成员:范朝慧 黄高原 夏冬阳 徐欣馨 执笔:范朝慧)来源: 中国旅游报
/ T7 d% e( [) z2 q. j+ `8 O  I0 q' `3 l3 t9 P) `* k4 E. C$ _9 m
& ^+ S/ w+ _. L( a





欢迎光临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https://icbw.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