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电商运营表示,目前行业对于运营是否需要承担类似错误的连带责任没有规定,但像“小天鹅事件”损失这么大的运营的职业生涯基本已经宣告结束。羊毛党无孔不入:群聊分享信息,游走在犯罪边缘. u* H0 |7 C/ [! d
9 y F4 y- \! d
“小天鹅”事件发生后,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表示自己理解店家已退单,但仍有不少拍多单的用户在二手平台和社交平台寻求“出货”。. ?% X3 v- ^& [4 F2 I
: ?: g9 p5 q& ]
“小天鹅”事件背后是近些年规模日益壮大的“羊毛党”。据了解,不少人为最大限度获取平台或店铺优惠,往往以社群的方式组成“撸毛群/撸货群”,群内人数超百人,一旦有超低价折扣商品或促销活动出现便在群里发动所有群友“薅羊毛”。* Y, H5 O& T- C7 N3 c& D# A) L+ a
' n4 B* c/ I, r/ C, t. U
起初,这一行为的出发点是为“自用”省钱,但近些年“职业羊毛党”却成为不可忽视的存在。记者在社交平台以“薅羊毛”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社交平台中有不少账号就定位为“薅羊毛”,规模较大的账号下有多个社群,累计人数超600人。随机进入几个群,发现群内不断更新各种互联网优惠活动的信息和链接,其中几大电商平台的优惠活动、现金红包游戏等是重点“羊毛”。2 N/ k1 L" u `* h+ X
$ [* s8 u9 P, P1 o* ?% J: G' l一位“薅羊毛社群”组织者告诉记者,规模较大的“撸货群”必须有自己的渠道获取优惠信息,“纯靠人力肯定是不可能监测到的,有时候有技术手段,还有的时候要有人脉。” 6 Q; _2 O: d# i c% N n & M3 W, O8 Q+ Z由于近些年各平台为拉新、促销活动种类繁多,对于羊毛党来说“薅羊毛”并不难,真正有难度的在于如何将“额外羊毛”变现。正如“小天鹅”事件中的情况,不少“羊毛党”一次多单早已超出“自用需求”,那额外的订单如何“出货”就变成了最关键的环节。多位“羊毛群”成员告诉蓝鲸新闻记者,除非像茅台那样的市场公认商品,大多数出货都有些困难,“二手平台低价,或者专门做回收的我们都会去找,但没什么一定能出货的路子,和薅羊毛一样也看运气。” # u' b" S: I! I" `/ v( u, d 3 P' g$ @. ^6 j h6 j) E" |事实上,许多“薅羊毛”的行为其实都是游走在犯罪的边缘,《上海市长宁区2018-2020年诈骗犯罪刑事检察白皮书》中,就有一起因“薅”电商平台“羊毛”510余万元被判刑的案件。; m+ ~; W9 u+ T1 _8 q4 M
M* T# \/ m4 n( d0 j# W
对于消费者而言,追求“优惠”无可厚非的,但以不法手段或侥幸心理“薅羊毛”则很有可能触及法律禁区。 ! w+ Z5 D9 O$ `. ?7 ?) d' Z& l* e* D % n- M* {. Z8 }.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