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董建国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研究建立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这三项制度,构建全生命周期的房屋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上海等22个城市目前正在开展试点。( m0 H, f" f* s/ h! a i! t- t
未来房屋也要“养老”?具体怎么做、钱从哪里来、对业主有何影响?受到广泛关注。 * X& c* T6 r/ V: D+ A 6 J! x9 X# T8 C+ c) Q 实际上,当前我国针对房屋公共部位及设施的维护改造,已有现行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制度,自商品房改革后,便设立了这笔专项资金,业主在购房时已缴纳。但是,现行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存在诸多痛点:资金体量小、提取程序繁琐、续缴制度难落实等,住房安全问题亟需补齐短板。+ [ |4 h9 t$ A7 h# ~% p
5 W- _2 ~; u, y4 O. P0 k+ I 如今政策提及的房屋养老金,目的便是为公共安全提供“托底”。业内表示,当下建设重点是养老金“公共账户”,款项来自于公共资金,由地方政府探索资金筹集渠道;房屋养老金与个人有关的部分,也即现行的住房专项维修资金,养老金公共账户不会加重业主额外负担。" j" |0 P$ K; [1 X$ }" x
$ ]: g2 k2 I! x P$ d# a4 } f “公共账户的资金来源是各界关注重点,按一定比例计提项目土地出让金、维修资金的增值收益、财政补贴、创设配套金融产品等或是重要探索方向。”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表示。
$ Z8 O# P+ z) h, U 第一支柱,即专项维修基金,由全体业主在购买新房时归集和共同所有,进入个人账户。第二支柱即公共账户,比如一定比例土地出让金、财政奖补,公共维修资金增值收益,公积金增值收益等。第三支柱是商业性质的房屋养老金,包括房屋综合安全保险以及商业性房屋养老补充。/ `* J7 |, Y. a) \2 s# L
& D( @" w+ ^+ E8 R- A% D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法学院院长尹飞表示,这次建立的房屋养老金制度,主要是使用公共资金、建立房屋养老金公共账户。公共账户的款项来自公共资金,按照“不增加个人负担,不减损个人权益”的原则,由地方政府探索资金筹集渠道。因此,此次建立的房屋养老金公共账户不会加重业主负担。 2 [/ T. @& m. N, G" X* g0 w & e& {% G6 S( S# P! _+ r 而房屋养老金需要个人承担的,也即个人账户部分,实际上就是现行的住房专项维修资金。% i+ R6 T; P/ K# N" N5 T
% q1 d: v, I s9 I9 L 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院长、研究员严荣表示,按照法律法规,“谁拥有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产权人是房屋安全第一责任人。但是房屋安全有外部性,可能会危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产生隐患或造成损害的可能是公共部位或设施。如果没有合适的制度安排,这类风险隐患很难及时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