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标题: 大连女子为“吸粉”发视频称“皮皮虾被注胶”,公安:公开致歉,行政罚款500元!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24-8-20 19:08
标题: 大连女子为“吸粉”发视频称“皮皮虾被注胶”,公安:公开致歉,行政罚款500元!
粉碎谣言,真相来了。口虾蛄俗称皮皮虾,位于渤海湾畔的辽宁大连就盛产皮皮虾,当地百姓亲切把它称作“虾爬子”。近期,在网络平台上出现一段短视频,拍摄女子声称自己买到了注胶的虾爬子。这段视频引发了网友热议,皮皮虾真的被注胶造假了吗?先来看看这段短视频的内容。 一名女子用手捏着一段从煮熟的皮皮虾里剥出来的深橘黄色的胶状体,声称在市场上买到了被注胶的皮皮虾,随后她又在一只剥开壳的皮皮虾里继续扒动,展示着虾肉里的深橘黄色胶状体,不断强调皮皮虾造假。这段视频立刻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众多大连本地网友对这名女士提出了质疑,不少人直接指出橘黄色胶状体应该是皮皮虾的虾黄,对此该账号并未作出回应。
& I  b7 R$ h* H+ W$ a2 S! z专家:注胶可致皮皮虾死亡胶状物实为虾黄
" U4 _) ]1 g2 r; \3 B' B+ n& d
6 Z: ?/ c0 G. _2 _据了解,几年前,一些地方确实发生过冰冻虾为增重量而被不法商贩注胶的案件,那么新鲜的皮皮虾也会有这种情况吗?对此,水产科研专家给出了专业的解答。* j* q+ ]/ z. N

; k6 n6 j8 N8 G' n4 L" q大连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副院长姜玉声:
2 u1 _) I/ l: P1 S) Z% j
- `6 @- `! u6 E1 I5 Y: r# L给口虾蛄注胶是不现实的,注胶会造成它很快死亡,我们老百姓几乎都选择购买活的新鲜的来吃,死口虾蛄没什么销路,它和冷冻虾注胶完全不是一回事。每年四五月份是我们大连沿海口虾蛄的繁殖季节,发育成熟的雌虾体内,从头胸甲至尾部会有一条非常明显的性腺,也就是我们老百姓所说的虾黄,虾黄煮熟后呈黄色或者红色,看起来就像胶状物。 专家还表示,大连海域生长的皮皮虾体型不大,注胶的人工成本较高,不法商贩不可能大费周章做亏本买卖,这与常识相悖。
! d/ m. W: |8 t9 G# y
+ r: M5 W0 @  \为引流"吸粉"女子发布不实视频被处罚
! j. A& ~1 Y9 Q, e8 n4 M3 A6 o* T4 @  D1 M/ V7 |1 d
煞有介事地把皮皮虾的虾黄说成是注胶,这名女子这么做的目的又是为什么呢?* U  l+ E8 w+ l! ^- Y' n4 T
0 X* R/ q. |$ F0 }/ ^
在发现这条不实短视频后,大连公安网警部门很快确定了发布女子何某的身份,于是第一时间联动属地公安部门开展调查,依法将何某传唤至办案场所进行询问。 大连市公安局甘井子分局网安大队民警耿绍洋:, r0 A$ G' O+ j# s' k% q" E+ f( d8 j

& _7 `% b. |% W$ M" x据她自己供述,她经常吃虾爬子,知道自己说的胶状物就是虾黄,很常见的,但为了给自己的自媒体账号增加粉丝量,引引流,让更多的人关注,她就编造虾爬子(皮皮虾)注胶的谣言,而且她看到网友的评论,就是有意不回复,为的就是增加自己的热度。 大连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民警滕飞:
* A! A* V# y7 m' x) y7 \- Y7 ?
9 b+ H( h- X- Y) v, a( H她已经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这种捏造并传播网络谣言的违法行为是要依法接受处罚的。 经过办案民警的教育后,何某对自己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目前,她已通过视频公开致歉并被公安机关依法处以500元行政罚款。: k7 s2 a( W& Q! ~
2 D9 N9 d' g. w: M' f2 V$ g# H
起底编造"皮皮虾被注胶"谣言的套路
2 v  J+ N' D1 q. m" S+ y% U# A4 x* ], m  g
记者分析发现,这名女子造谣“皮皮虾被注胶”主要分为以下几步: 首先,选择具有关注度的食品安全话题,拍摄短视频展示煮熟皮皮虾的虾黄部分,谎称为“注胶”。+ {7 a7 Q- {' m( m
; K" J6 s5 n7 R7 j' D
第二步,抓住网友关心的重点,在视频中反复强调皮皮虾被注胶,任其在网上发酵。1 q$ n7 ?+ _$ x. _) D4 E9 ~$ c

  F" G3 U, V. C( g( O第三步,故意不回应质疑,吸引更多不明真相的网友点击视频和发表评论,为自己的账号增加粉丝量。) p+ @0 `; v5 z  m/ x
% h& @4 Z0 p3 ~) F$ d
新闻链接:这些都是网络谣言" q0 s+ C4 L9 p! w/ R- K5 K( J  {8 ?
7 }8 w/ @, D- ~1 q
近期还有哪些谣言被警方或官方辟谣,我们再来一起来关注。8 @& R4 \: ^) I
- H- ?" L+ w. V; N: Z
1、"奇葩交通罚单"实则利用AI制作5 |9 v/ U8 T+ T0 V1 P6 ]2 m2 Y3 r% R. K

+ @! a: t5 g  H3 S7月底,福建龙岩上杭县警方在工作中发现,辖区多名网民通过某短视频平台发布视频,内容为一张“交管12123”的违法处理界面截图,违法行为出现“开车看美女”“开车未穿衣服”等奇葩理由,迅速引起网民的关注。 经查,发布者邱某等4人在浏览某短视频平台时,刷到一条可以修改交通违法行为的特效视频,内有将处罚原因恶搞的教学。为引流吸粉,邱某等4人随即下载某软件进行制作,伪造交通违法行为、路段、时间和标准并发布。目前,邱某等4人被上杭警方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 S! H% f) B; Z1 x) Y9 y. _- l5 D' _& W7 Q0 a4 C
2、湖北某小区出现杀人碎尸案?谣言!8 v6 M: g% h! n& O% ~
, g5 q! P- \0 F  j3 g
8月11日,湖北麻城一网民余某在某社交平台个人朋友圈发布“某小区出现杀人碎尸案”的谣言。该谣言在多个社交平台中转发、传播,引发网民关注讨论,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警方迅速传唤信息发布者余某到案接受调查,余某对编造谣言的违法行为供认不讳,并立即删除了动态。8月12日,余某因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被麻城警方依法处以行政拘留七日处罚。/ G2 v8 I" Q) g3 Z

( B5 L- m: u# x) a  w& j6 r3、呼和浩特公租房可办到个人名下?谣言!" Y4 X3 U6 {! G9 S* ]1 `4 O

, `: z" h, a6 H9 j6 t% D; Q近期,有网民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信息称,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现有几套公租房可直接办理到个人名下”,并对公租房明码标价:“公租房精装带家具家电的33000元,普通装修的28000元”。 对此,呼和浩特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郑重声明:该信息属于谣传虚假信息。同时提醒广大网民,一定要按照《呼和浩特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中的申请条件和申请流程去申请公共租赁住房,任何非官方渠道获取公共租赁住房的信息均为虚假信息,谨防上当受骗。如已造成经济损失,请及时向公安部门举报案件线索。
, z8 [* s) D* K2 {( }0 B. y! m7 v$ S, H8 x$ l





欢迎光临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https://icbw.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