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 y+ s( b9 a) e# d/ P$ J1 Y出院没几天,他因过于肥胖,又被父亲送进了减肥训练营。“我的自由再次被父母支配。”莫楠害怕还会被父母送进精神病院,他从减肥训练营出来后,一边收集资料,欲状告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非法收治、且限制人身自由;一边劝说父母去看精神科,“我当时想得比较简单,如果我父母都是精神病患者了,那我被精神病患者强送进精神病院,这算什么?”3 R2 h& v; K2 i, N
$ u! P' t5 M$ x6 R+ @$ ^0 [
2、母亲“以身试病”,不料被诊出精神疾病) n3 R2 C) r# b |
' a5 I ~" t" F3 c X, e7 U两个月的减肥训练后,莫楠终于回归了大学校园。但他并没有放弃维权,他不停地劝说父母去精神科检查:“也可能是我跟我妈哭诉住院期间的遭遇,让她心生怜悯吧,她决定‘以身试病’,亲自住进精神病院里看看。” % x2 J7 a& o" ?1 |; O) i, N( o- C & h9 w4 \$ z |7 f* S. D, J% H* d2022年5月1日,莫楠的母亲张女士在单位同事杨女士的陪同下,前往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主动要求住院。莫楠妈妈张女士告诉记者,她就诊时,主要给医生说自己心烦、失眠。“当时拍了胸片、做了心电图,电脑答了题,之后我就被诊断为抑郁症。”医生建议住院治疗,张女士说,正合她意,当即去办理住院手续。6 n' H c }2 H" `: P! e
$ N' Z# ?2 v% s" m2 G/ D
这让陪同的杨女士有些不可思议,“她是我们单位的财务主管,我们一块儿共事几十年了,我很了解她,就是平时睡不着觉,我琢磨开点儿药吃吃就行了,咋还要住院?”让杨女士更想不到的是,待她回家准备了些日用品再到医院时,医生咋都不让她俩见面了。- m2 Y7 b7 ?3 R5 L9 Y' G
, j. ]9 c' t3 Z$ \% i1 g! h
张女士回忆自己的住院经历,“我虽没遭受像儿子所说的那些个捆绑、电击等治疗方式,但我住到第三天时,无意间看到自己的脸,乌青乌青的。仔细想着每日打的点滴和吃的药会不会有什么不对,但因为不懂医,也判断不出什么来,就想着赶紧回家。向医生提出要出院,医生说我至少要住院两个月。”张女士着急了,赶紧给同事杨女士打电话求助。" P9 R/ I S) K9 s
, y% ?% T8 u; a" H
杨女士告诉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她为了让张女士出院,三番五次地联系医生,即便如此,张女士还是住了15天后才得以出院,“因为入院是我陪着办的手续,所以医院要求,必须由我来办出院手续,张女士才能离开。“我去接她的时候,见第一面吓了一跳,人看上去十分憔悴,那个嘴唇是发紫的。我问她在里面都干什么了?她说每天打针吃药。” 1 L! U1 D5 V h! Q$ ]* J) ]/ Z ' Q4 D/ D& t. K: a' Y# l3、夫妻俩尝试看病,均被诊出精神疾病% t% V( a( p2 u8 U
$ H+ k$ w7 P5 p6 F
张女士的经历,也让她开始怀疑,“精神病院的诊断真的就如此随意吗?还是真的如儿子所说那般,是我有精神病?”她回家后劝说丈夫去看精神科。! ]6 c9 @6 Q$ x. \, a: d/ k
D; I% ]8 l2 W( I8 A. @. T
2023年11月14日,莫楠的父亲前往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就诊,主诉为“妄闻多疑8年”,医生给出的诊断为“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1 w9 T" O \9 z/ v
. A+ _# U" `* _4 K V% Y j9 K2023年12月28日,张女士在朋友陪同下,也前往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就诊,主诉“疑心大、孤僻8-9年”,同样诊断为“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 ; L" ^0 A( `2 B: d `% H, Y3 q4 k b0 w
“想着换个更加权威的医院检查。”2024年2月,张女士和丈夫带着儿子一起,前往北京就诊。2024年2月2日上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对张女士作出的诊断为“焦虑状态”;同一时间段,其丈夫在该院同样被诊断为“焦虑状态”。( B# @: c# z2 e8 G6 x" Z
6 B& @1 x W9 C2 A, ~0 A4 {当天下午,一家三口又前往北京安定医院检查,莫楠的想法是:“这是全国有名的精神病专科医院,就想来这里看看会查出什么结果?”张女士被诊断为“失眠”和“焦虑状态”;其丈夫被诊断为“情绪冲动”、“焦虑状态”、“酒精的有害使用”、“酒精依赖综合征”和“高血压”。在这家医院,莫楠也去做了检查,结果一切正常。对此,莫楠苦笑着说,“这个结果对我维权没有任何帮助,只会让人家认为,我是经过这么多年的治疗,如今给治好了。”7 H' ~# k3 j2 N1 C; |
5 [) ]0 V$ {( F. e(3) 3 d; \( L" o5 j+ W- U $ I. a' W$ j @5 A; a |4 Y" }谁替我签的名?8 i! r0 V, N9 T+ N$ G: Y% c
0 k4 `: p5 I/ l* H7 o3 O1 p* ?
病历上写着“躁狂发作”,为什么会在“自愿住院申请书”上签名? # n* [, U1 r% L' R: f: q, O9 n" g& N( u2 q' h
疑问1:是谁在“自愿住院申请书”上签的字?2 K0 d. l* _, S1 }
; Q; n+ j) T/ N( R: B记者查阅了莫楠的病案。他本人在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的住院病案有三份,莫楠说,实际上他打从住进去,期间一次也没出来过。, f# m" ]- t k+ x
, |# i0 {) [0 C* @病案显示,其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目前为不伴有精神病症状的躁狂发作”。主诉为“情绪低落与情绪高涨交替5年余”。诊疗经过中写道:患者在医护人员的陪同下进入病房,表现安静,进入病房后患者突然冲动,攻击医护人员,说要出院,反复劝说无效,给予冲动行为干预治疗1次,将患者保护于床,给予……注射液…… H+ @* {8 \8 s3 G9 {9 `/ E. H4 g) a' \8 W
该份病历上还写道,患者进入病房后行为冲动,攻击风险高,难以管理,与患者家属沟通后,转男二病房继续住院治疗。 \' q' z; U4 A. C/ E# i
. E2 i7 z( h& M7 ~
在第二份住院病历中,“现病史”记录:……“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先后多次到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就诊,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给予药物治疗,效果可。2021年5月开始,出现作息不规律,经常玩游戏到凌晨3、4点,然后睡到下午一两点。言语增多,经常说自己小时候事,怨恨父母当时对自己不好,说母亲脑子没有自己反应快,要给母亲买书学习。说自己会制造毒品,说毒品能刺激分泌多巴胺使自己兴奋。买了小老鼠,没养几天就弄死了……”除了这些“现病史”内容,还有“因小事跟父亲打架,并将家中部分物品砸坏……”对于上述记录,有些根本子虚乌有,但母亲都当成是他的异常行为说给医生,“我怎么会制毒品?我只是看了一篇由武汉的一所大学发在网上的《盐酸罂粟碱的合成路线图解》内容,我妈看到了罂粟碱,就说我在学制毒品……”4 r5 F" w+ P" _0 P#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