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标题: 美媒:这才是美军对中国焦虑的“主要原因”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24-6-10 09:10
标题: 美媒:这才是美军对中国焦虑的“主要原因”
近日,美国媒体“商业内幕”网站,在其军事与国防板块刊登了一篇谈论中国航母的文章。
美国媒体“商业内幕”网站截图这篇文章以中国的第三艘航母福建舰完成首次航行为由头,一方面肯定了福建舰所展现出的中国航母建造技术的“飞跃”,尤其谈到了福建舰使用的舰载机弹射技术,将允许中国军队在航母上搭载更重的战机,比如全副武装的战斗机和预警机;另一方面,文章则引用美国军方专家的说法,指出从能造出先进的航母,到能让航母成为战斗力,还有许多工作去做,尤其是对于航母战斗人才的培养,经验的积累。
有美方专家还对“商业内幕”网站打比方说,运行航母就像是“跳芭蕾”一样,需要从物流、供给、伙食、燃料、维护、航空、损害控制、导航等多个方面无缝的配合,才能成功。
“商业内幕”相关报道截图 不过,“商业内幕”网站认为,美军的领导人之所以对中国感到焦虑,正是因为“在熟练应用和掌握新技术、新技能上,中国总能打破外界的预期”。
“商业内幕”称美军的领导人对中国感到焦虑 延伸阅读
3 Z" z/ ]) U& \) }7 d4 X5月24日解放军东部战区持续位台岛周边开展“联合利剑—2024A”演习,岛链内外一体联动,开展舰机协同、对海突击、对陆打击等课目训练,检验多域协同、联合打击等实战能力。
图为东部战区发布的“模拟打击”演习现场图 现场视频显示,“模拟打击”可谓是当天的重头戏。视频显示,“在台岛周边海域,舰艇编队采取高速机动、隐蔽接敌方式,在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中心统一指挥下,对海上目标进行模拟打击。多批多架歼击机装挂实弹快速飞抵目标空域,数架轰炸机在歼击机编队的掩护下前出岛链,在台东外海建立多个打击阵位,协同海军舰船编队、机动岸导火力单元等,对重要目标实施模拟打击。”
当天上午东部战区发布多方向抵近台岛和环外岛战巡演练模拟动画,动态画面呈现出参演各兵力从四面八方向台岛围拢,包围圈不断收缩,最终将台岛变成一座孤岛。
而一向被台湾当成最大靠山的美军,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据路透社24日报道,对于解放军这次“围台”演习,美国海军回应称,正在关注“印太地区”的“所有活动”,并“非常认真地”承担遏制该地区所谓“侵略”的责任。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则表示,“第七舰队仍然致力于维持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这是确保印太地区安全与稳定的基础。”
图为美媒报道截图 在这些冠冕堂皇的套话背后,作为美国对外干涉的标志性力量,当前部署在西太平洋地区的两艘美国航母却都“远离台海”。美国海军学会网站23日称,部署在日本的“里根”号于16日与“罗伯特·斯莫尔斯”号巡洋舰和“霍华德”号驱逐舰离开横须贺,执行本轮部署周期间最后一次巡逻。报道称,就在解放军开始“联合利剑—2024A”演习的同一天,五角大楼的照片显示,“里根”号航母正在菲律宾海进行海上补给。而“此前一直在南海活动”的另一艘美国航母“罗斯福”号,则从16日抵达新加坡以来一直停留当地,远离台海。
甚至就连部署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其他美国海军舰艇也没有靠近台湾海峡的动作。报道提到,根据第七舰队发布的消息,美国海军“莫比尔”号濒海战斗舰、补给舰“沃利·席拉”号和一艘荷兰海军护卫舰于22日在南海进行了双边演习。
老司机认为,美国海军舰艇的这些动向说明了两件事:首先,美军方面对于解放军这次大规模演习事先毫无察觉,也没有针对性的部署;其次,面对解放军“围台”演习,美军根本就没有像台湾某些人想的那样,出动航母“威慑解放军”,甚至连靠近了“围观”的想法都没有。这一切与前两年“围台”演习中,美国航母拔腿撤离台海附近的做法如出一辙,回想1996年台海危机期间,美国悍然出动两艘航母靠近台海展开“威慑”行动的做法,当真是“换了一个人间”。
日媒报道称解放军开始演习后,日本竖起了导弹发射架 倒是近年来在台海问题上蠢蠢欲动的日本,有了新动作。日本《读卖新闻》透露,就在解放军开始展开“围台”演习之际,驻冲绳与那国岛和石垣岛的陆上自卫队驻地已进入警戒状态,隶属航空自卫队的“爱国者3”反导系统也进入战备状态——导弹发射架已经竖起。
; k" H8 b% I) I; ^2 t$ p; r- w' J
对于美国和日本的种种举动,解放军早有准备。中国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24日回应称,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组织战区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等兵力,位台岛周边开展联合演习,检验部队联合作战实战能力。此次行动打的是“台独”嚣张气焰,慑的是外部势力干涉介入,完全合理合法、正当必要。
) h7 I/ c5 ]- G- ^. P% m% M
欢迎光临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https://icbw.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