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 O% i5 j/ p s' H* y( s4 z) u为了更“可靠”地敛财,何建伟还把自己的胞弟拉进来充当“白手套”,先后为其“协调”工程项目40余个,并在工程承接、工程建设、工程款拨付、工程验收等方面给予帮助。虽然是胞弟,但这些“协调”仍然明码标价:工程利润对半分。在长达十多年的时间里,其胞弟作为何建伟的“提款机”,为其输送好处费800多万元,全面满足其买房、投资、放贷等各种需求。/ L1 J: a' b% y6 K6 N2 e
6 L" t$ ^% Y* U+ z9 {# d5 `) z其他亲友也是何建伟的受贿渠道,对于其他亲属请托安排工作、调整岗位、追讨工程欠款等事项,何建伟也根据事情的大小收取几万元至几十万元不等的贿赂。“亲属间行受贿”可谓是何建伟受贿的一大特点:在其涉嫌收受的贿款中有将近一半来源于亲属。在何建伟看来,即便是为亲属帮忙,收取好处费也是理所应当的,血缘、亲情都远不如真金白银来得实惠。 6 X( O( _. L* c4 |* O) z9 _' S1 c# ^2 T0 w. R6 _
何建伟与亲兄弟“明算账”,收亲友的好处,其妻子也夫唱妇随,结果一人腐带动夫妻贪。肖某为感谢何建伟在新农村示范项目建设中提供的帮助,以借贷返息的方式向何建伟兑现感谢费。何建伟将来龙去脉告知妻子,妻子不但没有阻拦,反而配合其向肖某转账300万元,此后,肖某以借贷返息方式向其支付“利息”200多万元。何建伟与亲兄弟“明算账”,收亲友的好处,其妻子也夫唱妇随,结果一人腐带动夫妻贪连亲友的好处费都不放过,其实也隐藏了何建伟自作聪明的小心思,通过胞弟、亲友间的“掩护”,何建伟以投资收益、放贷收息等方式对自己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掩盖,以他人名义开设银行账户、找他人代持资产等方式对风险进行隔离,妄图修建“隔离带”和“防火墙”,规避组织调查。日子长了,何建伟就天真地认为自己“手段高明”,违法犯罪行为不会被发现。* R k0 s$ U+ Z8 [- c e: G( z
7 F0 N$ d3 W* J/ X; x- K. |4 W4 Z
家风败坏与腐化堕落总是相依相附。认为升迁无望的何建伟,决定好好享受生活。为此,他指使胞弟在农村老家大兴土木,修建“何家大院”,以光宗耀祖,彰显富贵。 I0 d) j6 V O& w* l% L! y! }8 j4 c: s: Z6 r
何建伟对这个大院寄予厚望,畅想退休后在此享受奢华的生活。从请人看风水开始,挖建水塘、修建道路、建造房屋、栽种苗木,前后历时十余年,耗资几百万元,占地数十亩,直到案发都没有完工。在修建过程中,他多次利用职务便利违规给相关部门领导打招呼,利用修建山坪塘、道路整治等项目为“何家大院”获取财政补贴资金,违规大面积超占超建。“这不仅仅是一栋房子,更是我一生成就的写照。”此前,何建伟对“何家大院”这般评价。 ) b6 V6 Q ?' Q: N$ r. y; K4 u2 c2 D8 ~
但被查处后,他追悔莫及:“我本以为‘何家大院’是彰显我一生成就的‘功绩碑’,现在却变成了铭刻我违纪违法行为的耻辱柱。”! m( i1 f" n* r0 ]5 a
5 Z5 x) h: a2 [* H, D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世上哪有完美的通道、哪有自以为是的高明手段、哪有不会醒的荣华梦。在持续发力、纵深推进的反腐败斗争中,何建伟机关算尽,直至被查处才如梦初醒,却为时已晚。 - Y% ?: H5 i# ?6 V& ~4 `9 m P4 N) V) A1 Z1 P
◆案件点评 9 I" E6 Z% X" j j/ ^3 f7 m0 O8 `2 z4 `7 Q0 ]
欲有所制才可清白做人9 M, _0 r* B! B8 z+ U1 N* U
; y$ k- O" E& z: B
余品9 {6 ]) j: b. f6 d/ N. } x
: i6 w& X2 y; O7 V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 5 L4 I: S3 i( G" j% h- v2 x M$ h5 G. p, N3 w" m# u
综观何建伟案,其腐化堕落的根源在于其初心使命不牢固,理想信念不坚定。出人头地、升官发财的私心杂念在其内心深处不时作祟,只要遇到合适的机会和土壤,就会迅速致其腐化堕落。再加之失守的作风问题和越界的政商关系,风腐交织成患,加速了何建伟自我放纵,让其一步步滑向违法犯罪的深渊。 ! b" T9 w5 t" ]& q; y ) I+ w4 U" Y( U同时,权力失去监管,必然导致腐败。除了何建伟自身的问题,权力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也是其越陷越深的客观因素。从何建伟滥用权力的特点来看,他把“协调权”用到极致,从表面的什么都不管变成实际上什么都管,反映的恰是制度形同虚设,用权没有得到有效监督。权力一旦失去监管,那么权力滥用、以权谋私,都是迟早会发生的事情。/ x {4 Z0 k6 }) U1 J4 P1 A: b% a
/ h3 {' W0 V8 E6 n6 B: G8 ^; B
查办案件最终是为了治病救人。何建伟案警示我们,党员干部党性修养、道德水平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必须要把拧紧思想的“总开关”作为头等大事,以党纪学习教育为契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夯实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各级党组织应将作风建设作为长期性基础性工作,持之以恒纠治“四风”顽疾,积极探索风腐同查的工作机制,坚持抓作风反腐败一体谋划,同步推进,切实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要把完善监督制约作为规范权力运行之策,抓住定政策、做决策、审批监管等关键权力,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减少打招呼“协调”的寻租空间。6 t/ M" Y+ Y+ G6 p O/ \! C
$ s5 _( I. l( ?% Y( E7 K9 w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清正廉洁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之本,是不能丢弃的政治本色。何建伟的沉痛忏悔声犹在耳,领导干部要从警示案例中汲取深刻教训,时刻保持警醒,常怀敬畏之心,常思贪欲之害,做到行有所止、欲有所制,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H# S% S* V6 [ ^& w L5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