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4 A. u) k9 P尽管通告也承认,“具体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监管措施不规范的情形”;但法院依旧坚持认为,“本案属于重点监管的四类案件,海西州中级人民法院派员指导下级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符合规定”。拿网友的话说,这份通告所传达的意思就是,“错不在法院,都在律师”。& s. ]/ D( Y3 G& O
. W, x! W q, U, E/ i' `
4 _0 p9 Q2 T. } {: | " u: V5 J A: k7 q5 }9 Q: k上下级法院之间,是监督关系而非领导关系5 a5 x, K) A3 k. t
4 n; r: d3 `9 ]本案一出就引发重大喧嚣的原因,首先就在于,根据《宪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其中当然也包含上级法院的干涉。: h. E5 e; T, c& L; K8 I* B. P% k
; ?/ o. V; r4 `, q0 {
所以,上下级法院之间,并非如行政机关一样属于领导关系,而是监督关系。 $ ?2 E. q0 q S/ u4 E3 V8 D2 J( A! e$ i7 j9 r. V
之所以规定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是监督而非领导关系,又在于对“法官依法独立公正履行审判职责”以及“两审终审制”这些诉讼基本原则的维护。
“法官依法独立审判”以及“两审终审制”,都以审级独立为前提。在最高人民法院印发《关于规范上下级人民法院审判业务关系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也明确,“各级人民法院在法律规定范围内履行各自职责,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试想,在下级法院庭审时,上级法院如果可以随时在线发出指令,并主导案件的审理和走向,二审基本上就已经缩减为一审,两审终审制将也就变得毫无意义。, m& e0 v4 o% x( C. U$ S r E: z
7 d( [8 {$ u/ _; ~; V这不仅是对被告人实质上诉权和二审利益的彻底剥夺,同样也对法院本身的公信力造成重大影响。 9 d: p3 w' J( |4 G" {" }: V" K7 a8 L' `: J6 B2 w
本案中,对于发回重审的案件,上级法院和本级法院领导通过建立微信群,在庭审中直接“指挥”下级法院的合议庭庭审,显然与上述规定互相悖离。9 _" T1 T. t5 y$ B3 }: Q
" U$ r) y' s/ v- u, S
上级法院可对下级法院的案件审理进行审判监督,但这种监督依赖于当事人提起上诉或是检察院提出抗诉,而绝不能在一审正在进行时就插手其中予以干预。 1 j2 [0 U6 [) h2 I. }4 j8 L& R2 L3 f/ S2 W1 @& v2 P0 z1 f
从这个意义上,有律师将此案比拟为天峻县法院的合议庭被剥夺了独立审判的法定权力,进而沦为提线木偶,是贴切的。, e+ t. D% e4 n
- M- f0 w+ k$ [2 _, ^( t& e2 `. J1 P1 c# O
" ]$ c3 _& U% U1 `0 V0 R" ]* B
法院院长的“监督”,为何属于违法行为?, Y! _7 f( Z( C0 P5 q/ Q' _3 N
6 J+ R: ~5 H+ @9 D2 c4 }' k
在律师曝光的聊天记录中,对庭审法官发布指示的,不仅有上级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还有该院的院长。) Z# [! t! a1 f. a( v7 t; B ]
4 N4 \ d. T( G) k% t& z- f
这里涉及的问题,除了上下级法院之间的关系如何理解外,还包括院长庭长是否可以直接介入本院具体案件的审理。这一点,同样与如何理解法院的审判独立有关。 / z; E* }9 r' q' T- @; o8 u( n3 K8 u- p6 s
我国的审判独立,主要表现为在接受党的领导和人大监督的前提下的法院的整体独立和法院的个人独立。据此,即使是法院的领导,包括院长和庭长,也只能在自己亲自担任审判长的案件中介入具体个案的审理,而不能越界非法干预其他的个案审理,否则就要被记录和追责。 2 A0 m: @0 z; B 7 u m3 e2 I3 _8 l这一点,明确体现于2015年8月和9月最高人民法院引发的《人民法院〈私法机关内部人员过问案件的记录和责任追究规定〉的实施办法》以及《关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责任制的若干意见》。 & W" a. z9 F- k S$ e* X' ], y6 ?0 b1 p
根据这两部意见,“人民法院领导干部和上级人民法院工作人员因履行法定职责,需要对正在办理的案件提出监督、指导意见的,应当依照法定程序或相关工作程序以书面形式提出,口头提出的,应当由办案人员如实记录在案;院庭长除参加审判委员会会议、专业法官会议外,不得对没有参加审理的案件发表倾向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