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网讯(蓝天)大凡干事创业,需要保持一股随时“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良好状态。蓝兴,正是这样的一个人。这位在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江南中学任教的广西籍老师,在立足本职工作同时,激扬“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坚持不懈耐心前行,久久为功众志成城,逐渐绘制出自己心目中的“家乡蓝图”,为广西博白县的“乡村振兴”建设添砖加瓦。
初见蓝兴,正应了那句话“浓缩的都是精华”,个子不高的他,却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和无穷的热情。聊起他所从事的教学工作,蓝兴侃侃而谈:从昔日在国家级核心期刊《生物学教学》发表的《黑板野蛞蝓的防治初探》论文课题研究,如何获得全国生物科技实践活动一等奖,到指导学生顺利通过专家提问,获得当年度广西区唯一的一等奖,因此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创下当时自己所在学校全国奖“零的突破”。这些昔日高光,成为蓝兴心目中“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的最好佐证。
据介绍,蓝兴22岁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原来是博白县王力中学的一名教师。2005年8月以“特殊人才”的身份,转调到了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江南中学工作至今。他一直都是教高中生物为主,在高考没有生物学考试科目时,兼教过语文、体育和劳动课等;当高考有生物科目时,他的高中生物教学发挥尤佳,深受学生欢迎。蓝兴爱好广泛,他不仅能文,还能武(指体育)——因为喜欢打乒乓球,蓝兴还被安排带过学校乒乓球队,也上过乒乓球社团课。这些年来,其所在学校乒乓球队的比赛成绩斐然,男女团体都夺过冠军,加上羽毛球项目总积分,体育成绩在所辖区域学校基本都名列前茅。
蓝兴系广西玉林市博白县东平镇珠华村同和田庄人。从少年时代开始,受其父影响,一直奋发图强品学兼优。他常常回忆起小的时候,当时各家各户有人手提或肩挑篮子和小箩箪,把器皿(一个装肉一个盛汤)带去社坛(即叫去“担社”),蓝兴和姐姐、弟弟去过多次“担社”,大家把自己那份搬移到附近,就蹲在地头用盐蘸着吃,往往把那些零散的、瘦的(精肉)吃了,一大锅放在一起熬得蛮久,肉也软也香,因为那个年代物质极为匮乏,姐弟吃了之后,都没有多少拿回家,能吃上肉算是饕餮盛宴了。1985年暑假,兄长带蓝兴去县城领取玉林师专录取通知书,当夜为了省钱,就直接在卖猪肉的台上睡觉过夜。因为饥饿,导致脑海中与“猪肉之缘”久久挥之不散,当年之苦,苦不堪言。
2014年末,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单位特批蓝兴带薪休假。正是从这一年开始,他开始了建设家乡新村庄历程。一年多的休假,他几乎都把时间和精力,全扑在了村庄的整治建设上面,村里集资总共两万两千元,其余开支都由蓝兴一人垫付。“彼时离村多年的我回到村里,发现村庄又脏又破,不少破旧房子倒了也没人清理,排水沟淤泥堆积,污水无法排放。”更让蓝兴感到难过的是,村里的老人连个活动场所都没有。“蹲在村头巷尾拉家常,几乎是老人唯一的娱乐节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蓝兴透露自幼丧母,逢年过节都是村里的叔婆伯母送来米粽、糕点,或是鱼肉等好吃的给他们姐弟几个,连衣服烂了都是邻居帮缝好的。“看着这些曾帮助过我的村民,年老时竟连个娱乐场所都没有,我感到非常难过。”
原先的同和田村庄破败衰落,残墙断壁随处可见,污水横流臭气熏天,乱搭乱放卫生极差,草藤蔓延荆棘丛生,管线栅栏如蜘蛛织网,一派死气沉沉之景象……蓝兴看在眼里,急在心中。于是,经过一番运筹帷幄,一副描绘家乡美好未来的设计蓝图,悄然在蓝兴内心深处有了清晰轮廓。1966年生人的蓝兴,其感觉依然风华正当年,“无论从哪方面,都没有感觉到自己的年龄大”,他自我评价是“充满斗志、充满活力、充满干劲”。少说多做是蓝兴一贯的作风,加上“脚踏实地、勤勤恳恳、任劳任怨”,蓝兴不计较个人得失,珍惜时间,坚信只有付出了,才能有回报。返乡之后的蓝兴,自己投钱建家乡,不光建室内集体活动中心,还铺设村道和建饮水工程等等。之后还加大投资力度,购置了钩机、拖拉机和手拉车等,用来清理村里倒塌旧房屋。
蓝兴热爱家乡,感恩父老,为了建设村庄,他前前后后共投下了近百万元,并自己动手参与建设。“我自己买来建筑工具,挖墙基,抽时间去买建筑材料,断断续续建了三个月才把这个活动中心建好。”有时候为了节约时间,蓝兴连买菜做饭都很少,甚至一连好几天都没有买菜弄饭,他可以几天只吃二、三顿,一包榨菜配一锅白粥成了就餐标配,煮次面条吃一整天沦为家常便饭。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蓝兴相信,只要去做,就一定能让万千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2019年,借助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东风,蓝兴再次重新对村庄建设和经济建设进行了规划,并筹集资金和向上级申报建设项目,对村庄进行全面建设与改造。
湖南常德与广西博白两地相距1300多公里,蓝兴每往返一次,需要三到四天的时间。据不完全统计,从2014年至2019年间,他在湘桂两省区之中就往返了五十多次,还到过广州、北京等地方,在进一步实施村庄改造与建设转变同时,还为解决一些历史遗留问题而奔波。经过蓝兴不懈努力,从根本上改变了家乡的面貌。供电线路改造、村庄亮化和示范性农村公厕建设等民生项目,都纳入了提升和修缮的范畴。如今,同和田庄得以旧貌换新颜,从里到外焕然一新,集体活动中心成了村里老人小孩的主要活动场所,老人们在这里吹着电风扇,开心打牌或玩着麻将,孩子经常聚在这里玩耍,一片其乐融融的和谐景象。
被誉为“国学泰斗”的季羡林老先生,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岁月从来不言,却见证了所有真心”。谈到为村里所做的一切,蓝兴轻描淡写地回答:“只要能为村里办点好事,我心里就高兴。”他十分感慨的表示,“无论在年幼时期、学生时代,还是参加工作以来,在广西家乡和湖南常德,我都得到许许多多师长和与领导的关怀爱护和教育,我的成长以及一次次化险为夷,均得益于一个个恩人恩师,那些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事情,实在难以一一述说,无从报答,唯一能做的,就是常怀感恩之心去为人处事”。
村、镇、县和玉林市各级领导多次莅临蓝兴老家村庄检查指导工作,县委主要领导在大会上还表扬了村庄的改造和建设工作成果,并亲自接见了蓝兴,支持他继续搞好乡村振兴工作。博白电视台、玉林广播电视台、《玉林晚报》、广西新闻网和《华声晨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对村庄的建设改造情况进行了跟踪报道。2019年8月28日,玉林市广播电台在《味道幸福里》节目中,以“蓝兴回乡建设的故事”为题,做了二十多分钟的个人专访,各方好评如潮;同月,《玉林晚报》记者对蓝兴进行采访,刊发了《投资近百万建设家乡!博白老教师的善举让人肃然起敬》的新闻;2024年4月23日,中共玉林市委机关报《玉林日报》旗下的微报全媒体,在《为国为民,这个姓氏才人代出》的推文中,蓝兴以高级教师的身份,发表了【本姓人自评】的署名文章。
本网截稿时获悉:从今年4月7日起,蓝兴已获得工作单位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江南中学和当地教育局等相关部门批准,以在编在职在岗的身份,全薪返回出生地博白县致力于乡村振兴工作。蓝兴随即于4月13日回乡,迅速投入到乡村振兴工作当中,强力推进村庄建设和推介博白特产等各方面工作,形势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局面顺利得以推进打开,村庄围栏和合作社经济建设等前期工作,取得成效性成果。下一步,蓝兴还打算加大筹资力度,进行村庄建设和加工代销“博白特产”,计划以上班制并参照公务员设置工资等级,让更多合作社社员返乡,参加到村庄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具体事务中。业内人士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博白县东平镇殊华村同和田庄乃至周边乡镇,有望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繁荣兴旺的社会主义新农庄的魅力景象。对此,蓝兴特意在离湘返桂之际,从微信群中向广大师生发出最美邀约:“希望大家一如既往支持我,待把村庄进一步建设完善后,接大家吃喜酒!”
欢迎光临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https://icbw.com.cn/) | Powered by Discuz! X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