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 X+ T2 l5 q在候诊区,记者遇到一对来自安徽的祖孙,孙女陪着奶奶过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她们与记者挂了同一个专家号。记者问怎么挂上号的,对方回复说:“专家号太难挂了,我们提前半个多月在网上预约,正常的号早就没有了,这还是加的号,上午看不了,得等到下午才行。” " g' ^' L9 n9 g2 t& v9 a$ d$ q " i# ^! C/ T' e ]( R8 X记者注意到,加号的患者在叫号台上的显示方式与正常预约不同,会在患者名字后面多一个“加”字。记者将自己的挂号单与通过正常途径抢到号的患者的挂号单进行比较,发现形式一致,并无“加”字。 2 q g v! T1 J0 `& E5 d9 Z6 P ! e$ u9 M) f! U& ]2 P同一位专家的号,同样在平台预约,为什么患者挂不到,陪诊师却能挂到呢?对此,上述陪诊师回复称,挂号平台放号的时候,靠患者自己抢很难抢到专家号,“我们有特殊渠道,找关系提前留好了号,所以才可以轻松地通过平台挂到专家号”。 9 ~7 k. y5 }3 u* | g* k' l u7 Y4 I0 X9 X9 M$ U) v: E- |
倒卖医师就诊号源3 c/ ?% a- q7 o0 a! l
; H/ G+ j" o5 W
属于黄牛倒号行为 % ^* h' P& y5 B. _1 N; ?/ u8 @! Q2 W# @. `& q& Z
陪诊师究竟能不能提供挂号服务?# \1 q# _6 e2 ~: C
% G& M4 ?! f; f& u6 v" `
在中国政法大学医药法律与伦理研究中心主任刘鑫看来,不管是否提供陪诊服务,任何形式的医师就诊号源倒卖,不论加价多少,即便是微不足道的一元钱,也应被认定为倒号行为。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市场规则,还触犯了国家卫计委、公安部以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的打击黄牛倒卖医院号源的相关规定。9 Q- v( p$ Y1 _3 p1 s: x7 c' G
) V0 a0 S) @' Y4 S4 T3 c
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华卫律师事务所副主任邓利强指出,一些陪诊师长期在医院活动,往往能够洞悉医院的一些内部机制,甚至利用一些不正当手段干扰正常的就诊秩序。 7 f5 Q- Q3 X" Q; Z) l. s" Z5 D7 Q m9 C) Z, A
“他们通过抢占号源、利用管理漏洞等方式,使得原本应由患者预约的号源迅速转到他们手中,并在短时间内高价转售。”邓利强认为,这种利用医院资源牟取私利的行为,无疑是对就诊秩序的严重破坏,应被明确界定为“黄牛”行为。4 W0 e$ Z$ r( O+ B. a: S5 P/ I/ Q
0 u$ R4 S' j1 C9 k6 k8 z采访过程中,有业内人士坦言,陪诊师准入门槛低,缺乏统一、专业的管理,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随着陪诊市场规模增大,一些“黄牛”“医托”或医药代表也以陪诊之名,行营销之实,扰乱医疗秩序,因此有规范的必要。厘清了谁来规范,谁来处罚,陪诊师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就解决了一大难题。 + B1 W, h, X5 M) U/ A. \- G 6 W- o G9 e; A) E受访专家也担忧,与过去打击“黄牛”行为相比,陪诊师职业的存在使得辨别工作变得更加困难。$ p; u9 t$ i2 O3 u {" i* Y1 T* W4 H
2 j& t! j' ~6 n, e
邓利强说:“‘黄牛’倒卖就诊号行为在交易过程中可以被公安机关取证并打击,而陪诊师则往往难以界定其违法性质,由于线上实名制预约的方式已经比较普遍,目前社会对‘黄牛’倒卖行为的关注度已经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陪诊师行业中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医院作为事业单位,其保卫处没有对外执法的能力,因此打击陪诊师行业的违法行为需要有关部门积极行动。”# Z. Q- k+ t: U, E
' V) N: O8 k% X ~7 ^# G: q. f服务边界尚需界定+ X$ o4 B1 w/ k }- V!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