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标题: 标价上千 成本仅几十!揭秘高价“特供酒”背后的黑色产业链 [打印本页]

作者: admin    时间: 2024-2-22 16:00
标题: 标价上千 成本仅几十!揭秘高价“特供酒”背后的黑色产业链
一些打着某某机关特供、某某机关接待专用等招牌的酒类产品,通常被商家称为“特供酒”。这些酒销售价格不菲,动辄成千上万元一瓶。这些所谓的“特供酒”,真的是高品质白酒吗?它们是如何制作出来,又是如何销售的?一起来揭开所谓“特供酒”的神秘面纱。
/ T9 k3 w1 U& b4 ]重庆公安机关破获
5 L& |' a/ v9 ^5 @6 X1 b) ^+ Y) {: n) L! S0 V& i: h
特大制售“特供”假酒案) a' a+ M" [: B7 C2 v
7 |3 Y) J% S1 G" a6 G( r  V8 ^
近期,在公安部统一指挥下,重庆公安机关开展多次收网行动,成功破获涉及五省市的特大“5·21”制售“特供”假酒案,抓获涉案人员53名,捣毁特供假酒产、销、储窝点12个。2022年底,重庆市公安局打假总队获得线索,武隆区内一名烟酒店老板廖某购进了一批假酒,警方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对廖某的烟酒店进行了查处。 重庆市武隆区公安局食品药品和生态环境犯罪侦查支队政委曾光:我们发现廖某进了14件假冒茅台,这些茅台上面都有“飞天接待”的字样,他以一瓶600元的价格买入,再以900到1600元不等的价格进行销售。 警方调查,廖某是从外省陈某处购入这批假酒,警方围绕陈某侦查后发现,陈某不仅销售假冒品牌酒,甚至还打着众多品牌酒名号,将假酒伪装成“专供”“特供”酒销售。如“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机关服务专用酒”“部队特供酒”等。重庆市武隆区公安局食品药品和生态环境犯罪侦查支队政委曾光:陈某有自己的商贸公司,在多个省市设立分公司、门店及仓库,形成成熟的销售网络。他伙同胡某、黄某等人低价购买散装白酒,将其包装成“特供”“专供”高端白酒,在自己的销售渠道进行销售。至此,一个制假售假地下黑产网络浮出水面。截至2023年5月,专案组先后开展三次收网抓捕行动。 重庆市武隆区公安局副局长蒋曾涛:我们一共投入了200余名警力,捣毁“产、销、储”窝点共9处,现场查扣涉案“特供”假酒8796瓶,起获作案电脑、假酒灌装机等作案设备以及话术本、销售电子数据、账单等一大批物证、书证。查扣“特供”假酒包材180余种,共计85万余件,涉及非法商标标识240万余枚。3 A4 M& |0 q4 C0 b+ C: K4 C  S
所谓“专供”“特供”酒4 o. a5 e( b3 Q0 x! V3 S* F

1 {8 Y6 Y, @! K4 c. a8 i实为散装低端酒  K! s7 n; w) b& K. X: J. [5 {3 f7 q
  Z1 u0 Q$ \/ K/ E9 ~( f
这些打着所谓国务院、中央军委等国家机关名义销售的“特供酒”“专供酒”,瓶子里装的到底是什么酒?又是通过什么渠道进行销售的呢?警方在办理案件时发现,该团伙制作的酒类名目繁多,包括“中央国家机关特供三十年陈酿”“国务院后勤采购酒”“中央军委办公厅内招酒”“中央警卫局接待用酒”等27种“特供”“专供”酒类。这些酒到底是什么酒呢? 重庆市武隆区公安局食品药品和生态环境犯罪侦查支队政委曾光:这伙人低价购入普通酒厂8到10元一斤的散装白酒,然后订购包装盒、纸箱、酒瓶、手提袋等包材进行包装,整个包材成本也就20元。这种“特供”“专供”酒成本总体30到40元,他们转手就是400到800元不等的价格进入市场。 假酒做出来了,如何销售呢?这个团伙有一套自己的销售方式和销售话术。重庆市武隆区公安局食品药品和生态环境犯罪侦查支队政委曾光:首先,他们利用一定渠道获得比较精准的客户信息和联系电话,然后购买电话卡,注册微信,通过电话销售、微信朋友圈等方式推广。制定一定的话术,虚构自己拥有特殊身份,比如以前在某某酒厂上班,某某亲戚在某某酒厂,这样的特殊渠道拿到“特供”“专供”白酒。 这样的假酒大量流入市场,会给百姓的生活和市场秩序带来哪些影响呢? 重庆市公安局打假总队副总队长王俊华:一方面涉案的假酒与常见假酒不同,不仅在包装上非法印制了知名品牌白酒的注册商标,涉嫌商标侵权犯罪,侵犯了酒企的合法权益。消费者认为购买的是高端白酒,其实是用低劣白酒勾兑而成,老百姓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严重侵害。" s3 }& j) B$ ?; u

/ W0 o' Q; a" V公安部公布4起4 G/ I  ~: o9 u: R: n+ h
1 {: U) E# b# P( s$ }7 b. A
非法制售“特供”酒案
! Z% Z; p4 p" w# T0 s6 A. N4 \6 v) x& M% x/ N
近年来,在利益驱使下,一些制假犯罪分子违反国家法律规定,非法生产、销售假冒“特供”“专供”名义的假酒。针对此类现象,公安部统一指挥,展开严打,除了重庆的这起“特供”假酒案,近日,公安部还通报了另外四起非法制售“特供”酒案例。浙江台州玉环公安机关侦破黄某林等人假冒注册商标案。2023年5月,浙江台州玉环公安机关破获一起非法制售“特供”“专供”假酒案,捣毁窝点11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5名,查扣假酒20余种1300余箱,全案案值1.3亿余元。 上海公安机关侦破范某波等人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2023年12月,上海公安机关破获一起非法制售“军供”“专供”假酒案,打掉9个生产、销售假酒犯罪团伙,查扣假酒1.2万余瓶,全案案值1.4亿元。山东枣庄公安机关侦破“12·19”假冒注册商标案。2023年1月,山东枣庄公安机关破获一起非法制售“内供”假酒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6名,查扣标有“内供”字样、假冒知名品牌的假酒等2000余瓶,制假包材75万余件,全案案值1.3亿元。 河南鹤壁公安机关侦破“1·02”假冒注册商标案。2024年1月,河南鹤壁公安机关破获一起非法制售“内供”“军供”假酒案,抓获犯罪嫌疑人52名,捣毁犯罪窝点6处。现场查扣各类假酒4300余瓶、假冒包材1万余套,全案案值1亿余元。
; \6 f: L2 N: X$ M6 d3 m/ R; `7 r/ c7 J4 \9 u
提倡理性消费
" t( P& E# S6 E" z) k) c  J* h/ W: X  ^# H
拒绝“特供”“专供”
% ?3 E7 X0 Q! s  x+ S& ~( H5 o+ w4 P* q, X+ ^: U; L2 B1 N- d
为何打着“特供”“专供”等旗号的假酒依然在市场上屡禁不止?一些人又为何热衷于购买“专特供酒”?专家表示,这背后少不了“撑面子”和“讲攀比”的心态作怪。有人以为拿“特供酒”送礼更能体现诚意,有人以为消费“特供酒”能体现身份和面子。至于酒好不好喝、味道如何,反倒变成了次要因素。这也让一些犯罪分子钻了空子,造假牟利。所谓的高价“专特供”名酒重出江湖,显然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之风相悖,所以不仅执法部门要对这种违法犯罪行为严打,消费者也要理性消费,从观念上拒绝这种所谓“特供”。& G/ A) K+ }& N1 q0 b2 |
6 T" c1 T, T" I$ c, i

QQ截图20240222155901.png (66.91 KB, 下载次数: 94)

QQ截图20240222155901.png





欢迎光临 传播网-传播网门户网站(www.icbw.com.cn) - 传播网! (https://icbw.com.cn/) Powered by Discuz! X3.1